漫谈土地规划与城市改造论文_戚杨军

漫谈土地规划与城市改造论文_戚杨军

戚杨军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浙江总队 杭州 310022

摘要: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不断加速,我国许多地区都在城市里转型升级。但是,城市的改造设计不单是大规模兴建现代化建筑,它需要对城市各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做好城市总体规划,科学、合理地引领城市发展。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交通堵塞、环境恶化、空间拥挤和治安混乱等问题接踵而来。所以,城市改造是势在必行的。

通过对城市改造的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合理的规划方案。

关键词:城市改造;设计规划;土地规划;协调;基础设施;环境保护

一、基础建设的要点

1.1 便捷、安全的目的在城市规划改造过程当中,注重的是道路的设计。中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近十年才有所发展,但是仍然赶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长速度。因此,城市的整体规划要与道路设计相结合,在完善交通主干线的同时,设快、慢分道,多建辅助道路,设置必要的立交桥、高架桥、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等。此外,要完善城市交通工具的建设,比如地铁、轻轨和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可以使居民的出行更加方便。

在城市安全问题上,要先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习性、人口分布和事故高发区等情况,对这类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确定比如医院、消防站和政府办公大厅等主要服务性单位的位置,让居民生活更加便捷。此外,排水系统对城市的安全影响也很大,需要合理设计,不断完善并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

1.2 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城市改造不能只注重发展城市的建筑设施,配备好齐全的公共设施和基础的市政服务也是城市改造中的一部分。城市人口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公共服务。可是,有些城市盲目兴建密集的商住楼宇,造成改建后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严重失调,比如中小学、幼托和医疗卫生等设施过少,人均比例偏低,使居民综合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在城市改造中应该树立“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基础设施并作出适当的改进;同时,合理确定建筑面积率、人口密度和环境控制三者之间的指标,以此作为改造城市的参考。

城市的公共设施还包括城市公共艺术和景观环境。城市的艺术性不仅体现在城市的大型建筑上,还体现在城市的公共设施上,例如北京王府井大街上的公共艺术品,把一些类似拉洋车、街头剃头等情景表现出来,激起人们的怀旧情怀,同时增加了城市的艺术性,给城市平添一份魅力。此外,风景优美、设施齐全的公园,街道两旁的绿化和路灯的设置,都是城市的景观环境。建设优美的景观环境,可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也能给城市带来更多的活力。

二、城市改造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2.1 城市改造要杜绝“形象工程”我国很多地方在城市改造中存在“形象工程”问题,比如盲目地扩大城市规模、修建广场、修宽马路和花重金建造标志性建筑等。这种“形象工程”的建设,严重脱离了城市的实际情况,造成城建资金不足和拖欠大量工程款等问题,给城市今后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在旧城区改造上只重视建设速度,却忽略了原有居民的安置问题,使居民利益受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2.2 城市改造要注重民众的参与问题在城市改造的过程中,很多地方政府在开阔渠道和筹措资金上倾注全力,却忽视了“社会参与者”的决定性作用。事实上,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规划者和决策者,城市居民才是城市的真正主人。在城市的改造中,例如土地征收、房屋拆迁、住户安置和维护管理等诸多方面,都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关系,也与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因此,城市居民参与到城市的改造计划中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公众参与对城市改造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不仅可以为城市改造提供思路和建议,还可以使城市居民逐渐拥有城市主人翁的意识,为以后的城市管理提供方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城市改造要保护历史文化建特色城市在生活中,城市不仅是现代文明的聚焦点,也是文化传承的保存者。

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律铭说过,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因此也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色。文化底蕴是一个城市的特色,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每个城市都有其一定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底蕴,这也是中国城市的魅力所在。

然而,随着城市改造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城市逐渐失去其原有的文化。

老城墙被拆了、胡同被改造了、小巷消失了,城市中历史的痕迹渐渐被抹去,留给我们的记忆也越来越少了。南京——六朝古都,十里秦淮,千年风雅,可是自1992 年开始,以“旧城改造”为名,南京城开始开发房地产项目,大量的文保单位和历史街区被改建甚至拆除。2002 年,历史上真正的乌衣巷被悄无声息地拆除,改建成了高档的住宅小区。杭州城北的良渚,风光优美,景色宜人,是一个带有完整古国形态的大遗址,是大量精美玉器的祭坛墓地,可是现在却建起了别墅和排屋,土地被大量占用的良渚却变成了只为游客观光的“文化村”。河南的隋唐洛阳城遗址,1988 年就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随着洛阳城市化的推进,那供后人凭吊追忆的遗址也渐渐被改占。据文物界估计,中国近20 年对旧城的破坏超过了以往的100 年。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经济发展只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文化繁荣才是发展的最高目标。因此,城市改造要保留历史文化,不能让城市变成钢筋混凝土的集合,失去原有的灵魂,要在改建的同时,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把历史文化和现代建筑合理结合,建设具有文化底蕴的现代化城市。

2.4 城市改造要注重环境保护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保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既是当代人的共同责任,也是城市改造工作的基本原则。然而,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当地和个人的政绩,一味地追求建设速度,只注重形象工程,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甚至破坏环境来改造城市。绿化用地被占用、废弃用料不能及时处理、工场污水不经处理就胡乱排放等问题,都严重影响着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给城市的未来带来严重危机。所以,在城市改造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环境,把城市的建设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能因过分地追求城市的发展而破坏城市的环境。

三、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协调策略1.紧抓规划和审批环节。

首先,城市的健康发展不可能离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城市的建设要有一个从总体上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策略。那么这个策略的首要监督者就是政府相关部门。所以要想改善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关系,政府部门就该加强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及审批力度。

城市规划更倾向于布局,所以在审批环节一定要紧紧围绕着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进行考虑,尽量使得工业区,居民区和服务区分离的原则,让城市的布局呈现出美学,经济,安全和社会的根本特性。对于不符合布局的审批时必须一律驳回。只有紧抓规划与审批,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才会在求同存异中获得利益最大化以及得到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2.推进老城区改革,坚守新城区。

在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的不协调部分主要表现爱老城区与新城区方面。老城区主要表现在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而新城区主要表现为大量空置房,土地资源的浪费。所以要想实现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性发展我们就应该推进老城区改革,坚守新城区要求。避免老城区的土地利用率低和加强新城区土地的合理利用,避免浪费。而在新城区的建设方面要进行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双重考虑,多多考虑土地数量限制和城市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努力寻求更加科学和更加高效的土地利用。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共同目的就是实现我国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以面对如今中国出现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不协调性我们要进行及时的修正,尽可能的求同存异获得两者之间的最大效益。

四、结束语合理的城市改造规划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改造是一项科学性、区域性、政策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需要能够结合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共同发展,为居民的居住、生产、学习、交通、休息和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所以,城市改造的规划要从全方位考虑,并根据城市的发展及时作出调整,才能为城市的美好发展发挥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1]王淇.旧城改造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2]周建军.对我国旧城改造的思考[J].规划师,2007(01).

论文作者:戚杨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31

标签:;  ;  ;  ;  ;  ;  ;  ;  

漫谈土地规划与城市改造论文_戚杨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