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路径应用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论文_罗万红,王晓娟,敬剑英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1月—2017年01月收治的6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选择随机数表法展开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治疗依从率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100.00%)高于对照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63.33%)非常明显(P<0.05)。结论: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合理选择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开展临床护理,可以使患者的心理状况得以显著改善,将治疗依从率显著提高,最终让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显著提升。

【关键词】健康教育路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042-02

Health education path application effect in nursing patients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Luo Wanhong ,Wang XiaoJuan ,Jing Jianying.

Sichuan nanchong 637000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hospital,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implement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path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clinical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Methods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7,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as the subjects; All patients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choose random indicator method on group;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 Observation group: health education path mode; As well as the psychological situation of patient treatment compliance rat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psychological status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P<0.05); Observation group treatment compliance rate (100.00%)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63.33%) were very significantly (P<0.05). Conclusion The reasonable choice health educa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plastic anemia clinical nursing path mode, can make the patient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of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rat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inally let heavy aplastic anemia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Key words】Health education path;Severe aplastic anemia;Nursing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可能由不同病因和机制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可分为非重型再障和重型再障。如治疗得当,非重型再障患者多数可缓解甚至治愈,但重型再障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很高[1]。为了探索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将我院收治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临床展开常规护理模式与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对比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选择随机数表法展开分组;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分布范围为8岁~65岁,平均年龄为(25.39±9.52)岁;患者的疾病病程为3个月~17个月,平均病程为(7.25±4.23)个月;观察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分布范围为9岁~69岁,平均年龄为(25.42±9.59)岁;患者的疾病病程为3个月~19个月,平均病程为(9.25±3.93)个月;两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布以及平均病程方面,具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模式选择常规护理:即在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的入院宣教和疾病知识宣教;在治疗期间,如果患者存在系列疑问,则可以向管床护士进行提问,并且护士需要认真解答[2]。对于观察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模式选择健康教育路径:即对患者的健康情况进行仔细评估,之后创建对应的健康教育路径表,根据路径表中的系列护理步骤,护理人员依次对患者展开护理工作[3],并由专人负责监督每一个步骤的落实进度和护理质量,进行查漏补缺,确保健康教育路径顺利推进。

1.3 统计学方法

对于所有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干预结果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19.0展开统计学分析,治疗依从率比较以%形式实施χ2检验,心理状况评分以x-±s形式展开t检验,当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心理情况比较

观察组心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P<0.05),见表1。

2.2 治疗依从率对比

观察组3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100.00%(30/30);对照组3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63.33%(19/30);观察组治疗依从率(100.00%)高于对照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63.33%)非常明显(P<0.05)。

2.3 生活质量量表评分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90.35±5.93)分,对照组为(58.39±4.32)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非常明显(P<0.05)。

3.讨论

对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合理选择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开展护理干预,可以获得明显效果,具体步骤为:(1)患者入院后,主管护士热情接待,对医院的具体环境加以认真介绍,对病房有关规章制度加以讲解说明,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等加以观察,给予针对性的饮食指导、休息和活动指导、心理指导,积极协助患者尽快进行相关临床检查,给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2)确诊之前,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感染及出血症状,做好症状护理,和管床医师密切联系、紧密配合,严防感染性休克及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3)确诊之后,配合管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经济实力和家庭支持等情况,综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若条件允许,主张选择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治疗),并对相应的用药方法及用药后可能表现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对患者及家属加以详细讲解,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4)用药前准备:强调保护性隔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认真做好相关隔离措施。对使用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患者,在治疗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药敏试验。(5)用药护理:对使用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治疗的患者,要严格按照药物的输注要求进行输注,并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警惕发生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进行抢救。对使用雄激素药物以及环孢素的患者,要耐心讲解加以治疗的临床目的及防范相应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环孢素的血药浓度等。(6)在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病情、心理、日常生活进行认真地动态观察,及时给予准确的、个性化的护理干预,防止感染和出血。同时,让患者家属做好情感支持、经济支持和生活照顾,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疾病并勇敢面对和积极治疗。(7)患者出院前一天及出院当天,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嘱其根据病情适当活动,保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加强营养及个人卫生,做好自我护理及病情监测,遵医嘱用药,定期到门诊进行复诊。

综上所述,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选择健康教育路径模式展开护理干预,可以成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且提高治疗依从率,最终显著提高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557-560.

[2]崔振珠,冯妍妍,张带带,等.健康教育路径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7):2123-2125,2126.

[3]李晓娟,杨志锋,房立萍,等.ATG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齐鲁医学杂志,2011,26(1):75,77.

论文作者:罗万红,王晓娟,敬剑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8

标签:;  ;  ;  ;  ;  ;  ;  ;  

健康教育路径应用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论文_罗万红,王晓娟,敬剑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