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 山东 济宁 272000
摘要:作为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基础和前提,地质勘察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开展地质勘察的过程中必须要确保各项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尤其要注重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顺利完成。这就要求勘察人员在进行水文地质勘察时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在熟悉水文地质差异的基础上完成水文评估工作,做好对地下水问题的处理工作,从而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本文探讨了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察;地下水问题;应对措施
作为地质勘察的重要内容,水文地质工作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以此提升水文地质勘察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面对我国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中存在的问题之处,需要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中,充分明确评价内容,提升勘察工作的真实性,以此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
1 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问题
1.1潜水位上升
在水文地质勘察范围附近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导致水库、河流等潜水位的上升,这不仅会加大水文地质勘察的难度,还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第一,如果潜水位出现上升的情况,将会导地基隆起或两侧出现偏移的情况,从而造成建筑物的基础上浮,这就大大的额降低了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第二,由于岩土体的力学性能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如果出现潜水位上升,则会大大提升斜坡、河岸的出现滑移、崩塌的概率,使得岩土的功能受到严重的破坏。第三,潜水位上升可能会导致地基软化的情况出现,粘性土的含水量上升,使岩土的强度出现明显的下降,从而能导致建筑物的变形或沉降。
1.2 地下水位下降
第一,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干湿交替,会加快木桩的腐烂程度。同时也会让石膏层、钠盐层的溶解加快,从而导致建筑物出现偏移的情况。第二,岩土的密度与地下水位的变化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岩土的密度会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而升高,进一步导致地面坍塌或沉降的情况出现。第三,地下水位的下降还可能会造成膨胀性岩土出现不均匀变形的情况,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加快岩土的膨胀和收缩距离,从而加大地裂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对建筑物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1.3 地下水的问题对建筑物带来的危害
河流上游修建堤坝、矿床疏干、地下水抽取过量等情况都是导致地下水问题形成的重点原因,严重时还会直接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进而引起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等一系列的问题,大大的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不仅如此,严重时还会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水资源枯竭等危害。这不仅对建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还会让人类的生存环境变得不稳定。
2 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问题的应对措施
2.1对地下水引起足够的重视
很多水文地质勘察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对地下水不够重视,认为其不属于地质勘察工作的范畴,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并没有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实际上地下水问题会对整个地质环境的影响很大,并且会直接影响后期各种工程的建设,甚至会对建筑使用者的安全性造成威胁。同时,地下水属于地质勘察中的重要内容,只有在全面掌握地下水情况的基础上,才能确保水文地质勘察结果的科学性,保证后期工程建设能够顺利完成。另外,水文地质勘察中对地下水的勘察一般着重于水中含有的二氧化镁、氯离子、钙离子以及水的硬度和pH 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这些方面的内容并不能有效确保地下水勘察工作的全面性,实际工作中还应该加强对地下水中二甲铁离子和铵离子等物质的检测,从而得出全面的水质报告,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地下水相关问题,从而确保后期工程的顺利实施。
2.2对水文地质勘察的评价内容进行确定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要顺利完成勘察工作,就必须要影响其勘察结果的主要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根据实际勘察工作,其中主要需要对地下水的类型、地下水位和地下水幅度变化等进行确定。同时,工作人员要明确隔水层与含水层的厚度,并且要对其分布组和关系及岩层渗透强度和渗透系数等进行全面的测定,从而为后续的测定工作和工程建设做好准备。在地下水研究和分析得到重视的情况下,才能准确确定水文地质勘察的评价内容,明确建筑物和岩石层可能受到的影响,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样就能有效降低地下水问题对后续工程建设的影响,确保建筑的安全性,防止其因地下水问题而出现安全事故。
2.3建立健全勘察机制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是一项科学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勘察机制作为所有工作的指导。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工作人员要根据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采取相应的勘察策略,并制定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案,确保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能够顺利完成。这就需要勘察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先对周围环境进行全面分析,掌握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勘察机制的指导,采用不用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完成对不同情况的处理。同时,勘察机制中还要包含完善的地质勘查评价体系,确保勘察过程中能够通过既定的程序和方案完成对地下水问题的有效评价和预测,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对相关问题进行预防,减少地下水问题带来的损害和影响,从而确保后期工程建设能够顺利完成。
2.4加强水理性质分析
通常除去外界环境的影响情况,地下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上层岩体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可以研究的。因此,在勘察岩土工程时,对水质的分析就尤为重要,明确掌握当地的地质环境、地貌地形等特征,了解岩土的给水性、透水性、软化性、崩解性和涨缩性等性质可得出地下水位的变化规律,还可查询地下水位的变动的早期资料,条件不允许的可采用抽检水质以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动,可以针对实际情况对工程进行设计,最大化地降低地下水对工程造成的影响。
2.5 地下水污染治理
地下水质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水环境的污染日益加剧,因此,当前急需治理水污染的情况。为有效治理地下水的环境问题,控制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是首要任务,要做到所有工业废水都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农业上应控制农药的使用,严禁使用化学农药,化学农药的化学成分不易分解,随雨水会渗透进土壤中,这对水质也是一种严重的危害。此外,研究人员还应探索研究新型的污水处理方法,逐渐提升污水的处理效率,加快恢复地下水平衡。
2.6 地下水腐蚀防治
岩土工程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地下水的腐蚀,该问题只能通过增强混凝土的年腐蚀性应对,如控制水灰比的用量或水泥的品质。根据对环境中的腐蚀物的分析,相应地改进混凝土的成分,加大混凝土外层的防腐蚀程度。针对腐蚀性强的位置,一般选用强硫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搭建地基,这种材料抗腐蚀能力强,稳定性高。在盐碱地建设地基时,需要在桩表面涂以树脂或沥青以增强防腐蚀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在施工场地采取换土或排水措施以降低腐蚀的发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影响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问题的因素有很多,要合理解决地下水问题,首先要加强对地下水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了解与掌握现阶段地下水的问题所在,并认真分析地下水问题对水文地质勘察的作用与影响。最后在完善和健全的水文地质勘察机制的指导下,结合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相对应措施,把科学合理解决地下水问题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以推动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展开与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鞠照亮. 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10)
[2] 侯建军. 水文地质勘察在环境地质勘察中的应用[J]. 世界有色金属. 2017(11)
论文作者:李晨雨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3
标签:地下水论文; 水文地质论文; 工作论文; 岩土论文; 情况论文; 地质论文; 地下水位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