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流输变电工程周围地形对监测的影响论文_张林林

浅谈交流输变电工程周围地形对监测的影响论文_张林林

天津市光宇电力工程安装有限公司 天津 3017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输变电工程建设越来越多。本文对输变电工程周围地形对监测的影响进行讨论,以变电站工频电磁场、噪声监测为例,对布点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措施。对实际工作中准确应用《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进行讨论,并对监测方案制定提出建议,给出适当的处理方案。

关键词:高压输变电工程;地形对监测的影响;监测方案制订

引言

我国1000kV特高压交流工程现今已进入规模化建设阶段,通过特高压交流联网,大幅度缩短了电网间的电气距离,充分发挥了大电网互联下水火并济、地域互补的优势。特高压交流变压器、电抗器作为工程的主设备,其制造质量和供货工期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和运行安全。在制造厂家落实主体责任的基础上,监造单位建立高效、可持续发展质量监督体系,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和方法进行设备管控对于保证主设备的质量、工期尤为重要。

1 变电站周围地形对监测的影响

HJ681-2013《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4.4监测方法,要求监测点应选择在地势平坦,远离树木且没有其他电力线路及广播线路的空地上。在实现监测中,由于变电站围墙外的地形存在差异,很难按监测方法的要求进行监测。有的变电站围墙外建有护坡和排水沟,使变电站四周的围墙不在一个平面上。现场无法按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要求的距离布点。以吉兰太500kV变电站为例,建在坡地上,西南侧有4m宽2.5m高的护坡,坡下面是2m高的排水沟。南侧围墙外的台地几乎与围墙一样高,只有北侧门口、东侧较为平整,这种地形直接影响到工频电磁场、噪声的布点。按HJ681-2013《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的要求,吉兰太500kV变电站西南、南侧工频电磁场的监测,无法在围墙外5m、距地面1.5m高处监测。按GB12348-2008《工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变电站噪声监测,布点应在围墙外1m处。在吉兰太500kV变电站西南侧围墙外1m处监测噪声,监测人员要站在排水沟底部,数值很低。围墙外超出1m是台地,站在台地上测,仪器探头高度又高过围墙2m多,噪声数值过高,这种情况下,测出的数据都不是变电站真实排放的噪声值。

2 加强监造项目部内部沟通及信息管理

同一工程项目的监造小组之间应加强沟通协作,以在监造项目部内部定期召开电话工作例会或邮件共享监造联系单的形式,相互通告近期发生的重要质量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取长补短,督促本厂生产人员做好质量管控预防措施,提高制造水平。设备监造资料不仅是监造工作的全过程记录,而且是后期发生问题时追根溯源的依据。在入厂前,项目部设置专职资料管理人员,组织全体监造人员学习《监造信息管理制度》,熟悉监造收发文制度,了解信息收集、整理及编码归档的要求。入厂后,监造人员严格按照管理制度的格式和时效要求,编制日报、周报、月报、紧急报等文件并统一发送至监造办公室,总监审核后在规定时间内发送至业主,确保业主、厂家、监造方之间的信息畅通、及时和准确,也便于后期在国网档案馆的指导下快速高效的进行设备工程资料的线上录入和移交。

3 监测方法及标准的应用

HJ681-2013《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DL/T988-2005《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场和磁场测量方法》这两个监测方法都强调监测距离可按实际环境调整,论述上有差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DL/T988-2005《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场和磁场测量方法》4.5.2变电站外工频电场和磁场测量:“工频电场和磁场测量,应选在无进出线的围墙外,且距围墙5m处设置,测量工频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最大值。”是否可在其他位置监测,没有论述。新修订的HJ681-2013《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对监测距离解释的更为详细,4.4监测方法:“监测仪器的探头应架设在地面1.5m高度的上方。也可根据需要在其他高度监测,并在监测报告中注明。”4.5.3变电站监测:“监测点应选在无进出线的围墙外,且距围墙5m处设置。如在其他位置监测,应记录监测点与围墙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周围的环境情况。”新的监测方法已经考虑到变电站周围的环境对监测的影响,在监测中遇到变电站四周地形起伏时,监测开始前应在变电站四周建立一个基标平面,在此基础上适当调高或降低三角架的高度,不必都按探头距地面1.5m高度监测。这样可以减少地形对监测数据的影响。不能在站围墙外5m处布点时,说明周围地形情况。工频电场和磁场监测对监测仪器的要求,按GB8702-2014《电磁环境控制限值》中“公众暴露控制限值”计算,工频频率范围在0.025-1.2kHz之间,电场强度计算公式为E=200/f,f应选0.05kHz。代入公式E=200/0.05=4000m/v。HJ681-2013《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对监测仪器的探头量程没明确要求。在输变电工程的监测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超标的情况,要求监测仪器工频探头要校准到3000Vm以上。每年校检一次,以保证数据的有效性。

4 数据分析终端

硬件设计选择PC机作为上位机,利用USB通讯,定期读取采集数据,完成动作命令的发送端和上传数据的接收端,实现数据的分析、显示、存储和读取。上位机程序是整个系统的测试管理层,为用户提供测试平台与系统的信息互动,也是各功能模块的入口。上位机程序基于Labwindows/CVI虚拟仪器进行开发。测试平台的功能模块有:①设置功能。实现产品信息的输入以及参数的下传设置;②下载功能。实现将采集数据按照存储目录的顺序读入上位机内存中,并从上位机发命令将下位机内存数据全部擦除;③数据管理功能。实现数据的存储和查询,并导出报告;④数据处理与显示,将读入的数据进行分离、处理和显示。

5 监测方案的制订

制定监测方案,一般是按HJ681-2013《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DL/T988-2005《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场和磁场测量方法》、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确定监测因子的监测距离。工频电磁场:变电站,以围墙外5m设置监测点位。衰减断面,避开进出线,以围墙为起点,测点间距5m测至50m。厂界噪声:在变电站围墙外1m设置点位。监测方案只强调对工频电磁场、噪声布点的距离要求,对监测方法中的补充条件重视不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变电站站址地形对工频电磁场、噪声监测有一定影响,制定监测方案要满足测量方法的要求,也要与变电站围墙外的地形环境相符合。准确把握DL/T988-2005《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场和磁场测量方法》、HJ681-2013《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这两个方法的内容,在监测工作中合理的应用,能有效的保证监测数据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刘振雷,殷根峰,院志强.浅谈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监理控制措施[J].建设监理,2014,(10):58-59.

[2]陈永辉,张记飞.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监理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2013,(11):25.

[3]《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场和磁场测量方法》DL/T988-2005.

[4]陈伟.高压直流输变电项目电磁环境监测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5]方勇.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监理档案资料管理方法探讨[J].建设监理,2015,(8):35.

论文作者:张林林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2

标签:;  ;  ;  ;  ;  ;  ;  ;  

浅谈交流输变电工程周围地形对监测的影响论文_张林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