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阅读障碍高危儿童的早期筛查_阅读障碍论文

汉语阅读障碍高危儿童的早期筛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汉语论文,障碍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1-4918(2007)03-0089-92中图分类号:B844.1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很多研究者在对阅读障碍儿童的认知缺陷、亚类型、矫治、遗传性和脑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也有一些研究者更关注那些还没有开始阅读学习,但具有阅读障碍倾向的学前儿童。研究显示,阅读障碍儿童存在语音缺陷,在一系列语音意识、口语短时记忆、命名速度、言语感知、口语表达等任务上表现落后,并且这些儿童早在学习阅读之前,就表现出广泛的语言缺陷,最初是句法困难,然后是语音意识、命名及其他学前读写能力困难,最后表现为上学后的阅读和拼写困难[1]。因此在早期具有这些困难的儿童,今后发展成为阅读障碍儿童的可能性也比较高,被称为阅读障碍高危儿童(at risk)[1]。

早期鉴别阅读障碍高危儿童更经济、更易于矫治,5~6岁的阅读障碍高危儿童比阅读障碍儿童需要弥补的知识少,而且学前能力的评估测试也更单纯,易于解释,没有和其他经验(如:教学方法、补偿策略等)相混淆。所以,西方不少学者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目前国际上阅读障碍高危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阅读障碍高危儿童的筛选测试研究,提高筛选命中率;(2)阅读障碍高危儿童的训练研究,降低这些儿童今后成为阅读障碍患者的风险;(3)阅读障碍高危儿童的认知特点研究[2]。

学前阅读障碍高危儿童的筛选有不同的操作方法。Scarborough总结了1976年以来的研究,发现幼儿园阶段筛选阅读困难高危儿童的最好任务是文字知识和技能,特别是字母识别和文字概念,而社会经济状况、家庭文化环境、家族阅读障碍史、入学时间与阅读的相关并不高[2]。英语阅读障碍儿童早期筛选测试包括的内容不尽相同。Muter等发展的语音能力测试(PAT)包括语音意识、语音记忆和字母知识测试[3]。Nicolson等人的阅读障碍儿童早期筛选测试(DEST)则包括语音、词汇等任务[4]。Scarborough的追踪研究发现在30~48个月时,阅读障碍高危儿童在句法表达和句子理解上明显落后[2]。McBride-Chang等对100名5岁汉语儿童进行了语音意识、语素意识、命名速度、视觉匹配、词汇等测试,发现语素意识能最好地预测汉字识别[5]。

本研究是一项跨文化语言发展追踪研究课题的一部分,通过对309名儿童的长期追踪,考察汉语儿童从学前到学龄的语言发展过程。本文通过对这些儿童在3岁半时的词汇、语素识别、句法、非词重复和看图说词5个任务的数据分析,探讨汉语阅读障碍高危儿童的筛选方法、认知特点和主要缺陷,期望对汉语阅读障碍高危儿童的早期干预有所启示。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北京市城区35~49月(平均年龄为3岁6个月)儿童309人,由幼儿保健医生推荐,经家长同意,由两名主试前往儿童家中完成个别测验。

2.2 筛选测验

2.2.1 词汇

参考PPVT(Peabody Picture Vocabulary Test,Peabody接受性口语词汇测验)的方法[6],测查儿童的口语词汇量。同时呈现4幅图片,主试念出一个目标词,让儿童从中选出与之对应的图片。以“海豚”为例,这4幅图画分别是:目标项“海豚”,语音干扰项“孩子”,语意干扰项“海马”和无关控制项“佛像”。正式测验项目为60个汉语双字词,儿童每答对1题得1分,正式测验之前有2个练习。

2.2.2 语素识别

通过语义透明的假词,探测儿童的词素分解组合能力[7]。同时呈现四幅图片,主试念出一个假词,要求儿童从中选出与之相匹配的图片。以假词“斑牛”为例,四幅图画分别是:修饰成分干扰项“斑马”,语义中心成分干扰项“牛”,目标假词“斑牛”(身上有斑马状条纹的牛)和无关控制项“狐狸”。实验材料由16个假词组成,正式测验之前有2个练习,儿童每答对1题得1分。

2.2.3 句法

同时呈现4幅图,主试念一句话,要求儿童从中选出相应的图片,用来测查儿童对不同句法难度句子的理解能力。以句子“哥哥追小狗”为例,4幅图分别是:相同主语干扰项“哥哥追小羊”,相同宾语干扰项“爸爸追小狗”,目标项“哥哥追小狗”和主宾颠倒干扰项“小狗追哥哥”。正式测验共86个项目,根据句法难度由易到难排列,每答对1题得1分。

2.2.4 非词重复

要求儿童复述主试口头呈现的假音节串,测量儿童的语音记忆能力,如:pie4 gou2。指导语是“我们要学一些新的东西,我说一个,你跟我学一个。”音节串长度从1依次增加到4,每个长度上6个项目,共计24个,儿童每答对1题得1分,正式测验之前有2个练习。

2.2.5 看图说词

呈现图片,引导儿童命名,用来测量发音的准确性。指导语是:“我们要看一些图片,我拿一张给你看,你告诉阿姨是什么。”如果是动词或形容词,则问:“小朋友在干什么?”或“这衣服上怎么了?”如果孩子不说话,提供一个选择“这是杯子(目标词)还是毛衣(非目标词)?如果孩子还是不说话,主试者说“杯子”,让孩子重复。测查重点是目标词的第一个字发音是否正确,一共69个图片,儿童发音正确都记1分,不说或错误记0分。

3 结果与分析

3.1 阅读障碍高危儿童的筛选

如何界定阅读障碍儿童的缺陷标准(cut off)一直颇有争议。Snowling等人采用读写能力低于控制组儿童平均分1个标准差为标准[8];Ho等人在筛选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时,标准为阅读成绩至少低于同龄人1个年级[9]。关于确定阅读障碍高危儿童以及认知缺陷则研究更少,例如,Wolfgang根据726个幼儿园儿童的测试总分,把成绩最差的208个儿童选为阅读障碍高危儿童,筛出率为29%[10],而Ho等的研究中将各个成绩低于平均分1.5个标准差作为存在认知缺陷的标准[9]。我们参考前人做法和汉语阅读障碍的发生比例,采用比较严格的操作定义,将五项测验的总分(Z分数之和)低于平均分1.5个标准差的儿童定义为阅读障碍高危儿童;而各项任务的成绩低于该任务平均分2个标准差,则认为儿童在该任务上存在缺陷。

由于儿童年龄从35个月到49个月不等,并且月龄与总分存在高相关(r=0.30,p<0.01),为了让真正的同龄儿童进行比较,以每3个月为界,把所有儿童分为5组,以每组为单位,筛选出总分低于组内平均分1.5个标准差的儿童为高危儿童25名,筛出率为8%;控制组儿童的人数比例与各小组人数比例相同,成绩约为各小组成绩的平均分,共选出儿童30名。各小组情况见表1。

表1 被试基本情况表

月龄

所有被试(n=309)

控制组(n=30)

高危组(n=25)

总分人数 总分 人数 总分 人数

组1 35~37

-2.06 45 -1.844 -9.074

组2 38~40

-0.72 74 -0.757 -7.755

组3 41~43074 -0.167 -8.435

组4 44~460.63 85 0.659 -6.127

组5 47~492.99 31 2.873 -3.124

3.2 两组儿童在各个任务中的成绩比较

为了了解阅读障碍高危儿童与控制组儿童在不同任务上是否存在差异,我们计算了两组儿童在各任务上的平均正确率和标准差,并进行了t检验(见表2)。结果表明,阅读障碍高危儿童在所有任务上都显著落后于控制组儿童。

3.3 阅读障碍高危儿童的内部异质性

为了分析两组被试在不同任务上的差异,我们分别计算了两组儿童每个个体的标准分数,并制成散点图(图1)。如图所示:阅读障碍高危儿童在各项任务上都落后于正常儿童,在词汇、句法和看图说词3个任务上的分布变异较大。

3.4 各种缺陷存在于阅读障碍高危儿童中的比例

如果组群内部是异质的,组群分析则不能揭示儿童认知困难的真正特点,可能一些高危儿童只存在一种或两种缺陷,但在其他方面没有缺陷。所以我们分别分析了阅读障碍高危儿童在不同任务上的个体差异,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25名阅读障碍高危儿童中有13名(52%)存在句法缺陷,10名(40%)有发音缺陷,8名(32%)有词汇缺陷,4名(16%)有语素缺陷,4名(16%)有语音记忆缺陷。由于发音准确性和语音记忆均属于语音能力范畴,合并非词重复和看图说词为语音任务则共有14人(56%)。数据表明:句法和语音缺陷所占比例较大。

表3 各种缺陷存在于阅读障碍高危儿童中的比例

任务人数%

词汇 8 32

语素识别4 16

句法 13 52

非词重复4 16

看图说词

10 40

3.5 认知缺陷的数量与阅读障碍高危程度的关系

我们分析了25名阅读障碍高危儿童中存在认知缺陷的数量,发现80%的阅读障碍高危儿童具有1种或2种缺陷,主要缺陷表现为句法缺陷和发音缺陷。进一步的分析显示,阅读障碍高危儿童存在缺陷的数量越多,则测验成绩越低。

4 讨论

关于阅读障碍高危儿童的筛选,目前国际上仍处于争议之中。Elbro等根据阅读障碍具有很高的遗传性,把高危儿童定义为父母至少有一位患有阅读障碍。追踪研究的数据表明,这些儿童后来真正发展为阅读障碍的比例为65%[11];Blachman则将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定义为阅读障碍高危儿童[12];而最普遍的做法是利用筛选测试进行测查,命中率约为85%[12]。本研究是对汉语阅读障碍高危儿童的首次筛选尝试,从309名儿童中筛选出25名阅读障碍高危儿童,筛出比例为8%,与汉语阅读障碍5%~10%的发生比例非常接近[13]。

本研究通过分析汉语阅读障碍高危儿童与控制组儿童在不同测试任务上的差异,发现阅读障碍高危儿童在词汇、语素识别、句法、非词重复和看图说词5个任务上都显著差于控制组儿童。这个结果与英语儿童的语言发展研究结果既有相同,又有不同之处。Scarborough追踪32个来自阅读障碍家族的2岁儿童的早期语言发展,发现这些儿童在30个月时,同样有广泛的词汇量,但他们的句法使用更有限,犯更多的言语产生的错误;在36和42月时,词汇量发展不如其他孩子好,句法困难仍然保持[2]。Snowling对3岁9个月的阅读障碍高危儿童做对比评估,测试包括词汇、非词重复、发音准确。结果显示:两组儿童词汇和非词重复任务差异显著,发音任务差异不显著[3]。通过个别差异的分析,本研究发现阅读障碍高危儿童存在句法和语音缺陷的比例最大,语素缺陷最小。一方面,这与英语的阅读障碍儿童一致,主要表现为语音缺陷,另一方面,这又与汉语小学高年级阅读障碍儿童主要表现为语素缺陷的现象不一致[13]。彭虹在研究中发现语音加工和语素意识相互作用地促进词汇获得,汉字识别的最好预测变量是语音能力,其研究对象为3~6岁汉语儿童[14]。而吴思娜等发现语素核心缺陷的证据主要来自于小学五六年级的阅读障碍儿童[13]。结合以前的研究,我们推断语音能力在学前阶段相对比较重要,而语素能力可能在学龄阶段相对更重要。

另外,我们的数据表明25名阅读障碍高危儿童存在认知缺陷的数量越多,测验成绩越差。这与Ho等人在2002年提出的多重缺陷假说一致,即阅读障碍不是一个全或无的状态,而是一个多成分的连续体[9]。一些儿童显示出不同语言加工的不同缺陷和阅读困难,只有部分儿童达到被诊断为阅读障碍的阈值。前人研究显示阅读障碍的基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会持续地增大发展成为阅读障碍的风险,但风险达到一定的阈值,典型的阅读障碍症状才开始出现,但其缺陷存在不同程度和类型的差别[15]。因此,开展阅读障碍高危儿童的早期筛选和认知特点研究工作,对于今后阅读障碍儿童的理论研究和训练矫治都具有重要意义。

5 结论

(1)阅读障碍高危儿童在所有任务上都显著落后于正常儿童。

(2)句法和语音缺陷所占比例最大。

(3)存在缺陷数量越多,阅读障碍高危儿童的成绩越差。

标签:;  ;  ;  

中国阅读障碍高危儿童的早期筛查_阅读障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