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关系的回顾与展望_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论文

中美贸易关系的回顾与展望_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论文

中美贸易关系之回顾与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美论文,关系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美贸易关系在两国经济关系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认为中国和美国在经济关系中或表现为政治关系(如军售、人权等方面)中的种种摩擦,绝大多数都与两国贸易关系的迅速发展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矛盾有关

一、建交以来两国贸易关系的加速发展

中国和美国自1972年实现关系正常化,1979年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在此期间,虽然双方贸易增长很快,但由于基数低,从贸易总额上看是很少量的。按美国商务部统计,1972 年双边贸易总额为0.92亿美元。1978年双边贸易总额为11.45亿美元,7 年间双边贸易增长率为1145%,年均增长23%。

从1979年起,乘中美建交和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东风,中美双边贸易除1982和1983两年外,以年均递增25%以上的速度飞快发展。至1994年,双边贸易额累计已达1815亿美元以上(按美方统计则达2248亿美元)。随着两国贸易关系的不断增强,双方在各自对外贸易关系中的地位也水涨船高。按照美方统计,1990年到1994年,中国在美国十大贸易伙伴中的位次从第十位升至第六位(排在加拿大、日本、墨西哥、英国和德国之后),几乎是每过一年就向前晋升一位,而且从1993年起中国已成为美国第四大进口贸易伙伴。按照中方统计,从1979年起美国就一直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且其对华贸易额不断逼近位居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的香港和第一大贸易伙伴的日本。

在中美贸易关系快速发展的同时,美国在华投资也自80年代开始迅速增长,协议金额目前已仅次于港澳台之后,位居第三位和西方国家对华投资的首位;美国对华技术转让的控制也逐步放松,目前已成为中国引进技术的主要国家;商品展览、官方和民间的经济技术交流和法律交流日益频繁,扩大并活跃了双边的经济交往,凸现了双边经济关系的全面加深。

二、双边贸易发展中的问题和种种障碍

尽管自80年代以来中美贸易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这种关系的发展却并非坦途,个中问题和种种摩擦,使双边贸易关系发展的潜力受到了极大的损耗。

有形货物贸易的统计通常是以进口商和出口商在货物通过国境的当时或通过之后不久提交给海关的单据为依据的。但美国自70年代开始在以传统的海关价为依据的进口数据之外,又增加了以原始发票价为依据的进口统计。这样,像原产中国后经香港或其他地区转口到美国的货物和数量相当多的在华来料加工装配贸易产品出口到美国,就被笼统地计入了美方自中方进口货物的总额当中。于是中美双方的贸易统计数字大相径庭,让人看后如堕迷雾之中。例如,在1993年后中方统计的中美贸易数字中中方开始出现顺差,1993年为63亿美元,1994年为76亿美元,1995年为86亿美元;同期美方统计的逆差数字分别为227亿美元、295亿美元和接近400亿美元(后一个数字为1996年1月15日美国《商业周刊》的估计数),双方在统计数字上的差别大得惊人。诚然, 从1979 年至1994年,中国出口额年均增长15.6%,而同期对美国出口年均增长27%,中国对美国出口额年均增长率超过了中国出口总额的年均增长率,美国市场已成为中国出口商品最大的海外实销市场。但这种增长速度基本上与中美贸易关系在双方对外贸易关系中比重的增长是同步的。

贸易不平衡在美国看来是目前同中国发展贸易关系的主要问题,但如上所述,美方的巨额逆差主要出自本国不合惯例的贸易统计,主要是人为制造的结果。美方坚持自己的立场,并以此为依据将中国列为其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贸易逆差国,不断施加压力,迫使中国一再作出让步。为了最大限度地拓展中国市场并在双边贸易中获取最大的利益,美方还在普惠制和最惠国待遇、输美纺织品、对华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军品销售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方面给中国设置了一道道障碍,并动辄以经济制裁和反倾销措施相要挟,甚至以人权问题和台湾问题挑起事端。这些做法表明,美国不是通过平等协商来解决同中国贸易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而是通过推行霸权或强权主义政策来维护自身的利益的。

在原则问题上中国自然不会屈从于美国的压力。但为维护两国间日益增长的经贸关系,中国也需要从大局着眼,强化其对美贸易的协调和控制,加速外贸体制的改革并尽快使之与国际惯例顺利接轨,努力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来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中国目前国际收支状况良好,有条件尽量减少对美贸易顺差,努力平衡中美贸易。 按照中方统计, 1995年中国对外出口比上一年增长22.9%,其中对美国出口只增长接近15%,同期自美国进口比上年增长16%,超过出口增长一个百分点。这是一个良好的势头。中国1996年还将大幅度降低4000种产品的进口关税,这一举措对平衡中美贸易也会有很大的帮助。但还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美国已是中国引进技术的主要国家,美国在对华技术转让方面实施的控制尽管自80年代以来一再放松,但仍对美方的技术(含设备)出口构成相当大的限制;1989年以后美国对中国实施的经济制裁虽逐步取消,但仍对美方的对华信贷合作和产品输出构成相当的障碍;美国在中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争吵中不依不饶,一再挑起贸易报复和争端,这一切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美国对中国的产品出口。

三、对双边贸易关系的展望

历经近10多年来的交流和渗透,中美双方的相互依存度和互补性已明显增强。面对当今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最活跃的地区和日益扩大的中国市场,美国不会坐失欧、日等国家夺去自己借以扩大商品和资本输出、增强就业、改善国际竞争地位的良机。曾几何时,美国国内对中国实施遏制政策的呼声甚嚣尘上,如今这样的声音已日渐减弱,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保持和扩大美中经济交流既是美国自身对外经济战略的客观需要,也是保持对华施加影响的最主要渠道;况且一旦两国关系恶化,既会伤害美国企业的在华投资利益,也会间接打击美方在香港的投资。美国是世界老牌贸易大国,中国是新兴的世界贸易大国。对中国来说,扩大中美经济交往有利于拓展中国产品在美国的市场,有利于利用更多的美国资金和技术,从而加速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因此,中国政府历来就十分珍视同美国的友好关系,并为此制订了“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的方针政策。1993年和1994年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三次历史性会晤,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在发展两国关系的重要意义方面已达共识。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经济上的继续合作和扩大交往将会成为走向21世纪中美经济关系的主流。

基于上述理由,既然中美关系在过去1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仍能取得令人瞩目的实绩,今后将会在彼此的合作和斗争中取得长足的发展。照目前的趋势,下个世纪初,双边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是可能的。

标签:;  ;  

中美贸易关系的回顾与展望_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