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评定进展论文_薛虹

针灸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评定进展论文_薛虹

汉源县中医医院 625302 治未病科 薛虹

中图分类号: R246.1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胃溃疡指的是患者胃脘部产生反复性疼痛的症状,是常见消化性溃疡之一,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精神负担,同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胃溃疡针灸治疗法应用愈来愈广泛,常见的方法包括耳针、毫针、穴位敷贴、艾灸、穴位注射、电针等,取得显著疗效。临床实践证明,,利用针灸刺中脘、足三里等足阳明经穴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本文详细阐述针灸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评定,旨在提高治疗胃溃疡的水平,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针灸;治疗;胃溃疡;疗效

1.前言

随着医学技术日益进步,胃溃疡(GU)疾病短时间愈合难题已经被攻克,传统采用抗酸治疗手段存在停药后复发的风险,据报告,复发率高达60%,因此,针灸治疗胃溃疡方法越来越收到医学界的关注[1]。临床实践该种治疗方法具有不良反应小、安全等优点,而且可取得显著疗效,总治疗有效率高达75%-97%,并且有效避免常规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多数饥止痛药物抑制消化道的蠕动[2]。同时该种治疗方法得到WHO的认可,并且WHO明确阐述针灸治疗的效果。但是,针灸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至今尚未达成一致,因此,本研究基于客观、主观视角,论述针灸治疗胃溃疡的疗效。

2.针灸治疗GU的疗效主观评定指标

2.1胃痛情况

GU的典型症状是腹部出现反复性、慢性的疼痛感,所以,医学研究可以结合患者胃痛症状的严重程度分析针灸治疗方法取得的效果[3]。据报道,按照胃痛程度分析电针治疗GU疾病的疗效,标准如下:痊愈:患者胃痛症状完全消退;显效:患者胃痛症状下降两级;好转:患者胃痛症状下降一级;无效:胃痛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加重。结合临床经验,笔者利用VRS、VAS两种方法完成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工作。

2.2分级量化标准

据报道,临床可对患者症状进行量化评分,方便观察病人的体征,评估标准如下:治愈:证候积分下降超过95%,而且胃痛症状基本消退;显效:证候积分下降超过70%,而且胃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效:证候积分下降超过30%,而且胃痛症状好转;无效:证候积分下降幅度低于30%,而且胃痛症状没有得到明显好转,甚至病情恶化。

3.针灸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客观评定指标

3.1检测NO、GAS

NO能让平滑肌变得松弛,还能对酸碱分泌和粘膜血量量进行调节,进而加快溃疡愈合,并且一氧化氮具有保护胃黏膜的功能[4]。据研究,利用RIA法实践证明针灸三里穴可将一氧化氮含量显著提高。GAS是一种对胃运动具有兴奋功能的物质,可加快Pepsin、胃酸的分泌,推动胃肠道粘膜生长,临床研究证实粘膜损伤和GAS具有反向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胃黏膜损伤指数

胃黏膜损伤是GU疾病重要的病理变化。临床研究认为可以利用Guth准则计算UI,采用mm形式表示胃黏膜损伤程度,其中正常:0分;点状:1分;小于1mm:2分;1-2mm:3分,倘若患者胃黏膜损伤超过2mm,则记分加倍。并且研究认为胃溃疡程度和 UI间具有正向关系,利用针灸刺三里穴的患者的胃黏膜损伤指数较低,表明此种治疗方法产生显著效果。

3.3检测Hp

临床研究表明,Hp感染是造成消化性胃溃疡的重要因素,因此根除Hp能加快胃溃疡治疗进程,同时能够明显减少患者复发的风险[5]。该项指标主要是通过涂片HE 染色与尿素酶试验评定。倘若两项检测都呈现阴性,则表明Hp已经被完全清除;倘若两项两侧不都是呈现阴性,则表明针灸治疗对Hp没有产生作用。据报道,采用针灸诊疗方法针刺足三里,检测结果发现,Hp的根除率是89%,表明针灸治疗将Hp有效清除。

3.4体表胃电图

EGG指的是记录患者肌电活动的一门技术,通过振幅与主功率反映患者胃电活动、胃收缩的变化[6]。该种技术量化胃肠功能,据研究,各种针灸方法可明显调节曲线图以及反应面积、频率等指标,但是对胃电极值的影响不显著,进而表明针灸刺激足三里、中脘对治疗胃溃疡可产生显著疗效。

3.5观测胃镜

胃镜既能直观了解胃黏膜状况,又能明确病灶的位置、形态、大小等,是诊断胃溃疡最有效的检查。据牛红月等研究,利用胃镜检查评定治疗效果,其中治愈:溃疡症状彻底消失;显效:溃疡面显著变小,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好转:溃疡面没有缩小,然而粘膜充血情况好转,临床症状改善;无效:利用胃镜检查,针灸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

此外,大量研究表明,评定指标还有EGF、检测胃黏膜病理、检测胃酸、丙二醛、降钙素基因肽、细胞凋亡指数、内皮素-1等。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临床实践证实针灸治疗胃溃疡具有显著疗效,评定疗效的指标具有客观、主观指标,其中,客观评定指标较多,主要包括UI、NO、HP、EGG、CGRP、GAS、SOD、ET-1、MDA等指标,特别是HP、UI、NO指标较常使用;常见的主观指标包括分级量化、评估胃痛症状程度这两方面。笔者认为使用客观指标更具有准确,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小。当前临床研究主要从内分泌、形态结构等方面评定疗效,然而关于神经核团、治疗机制的研究较少,笔者认为采用核磁共振对比针灸前后脑功能区的不同,探究针灸的治疗原理。针灸治疗胃溃疡具有减少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效果显著等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雪琴,梁海生.中药治疗胃溃疡及抗复发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6(03):45-46.

[2]陈伟良,伍振峰,邓中银,胡鹏翼,王芳,郑琴,杨明.中医药在抗胃溃疡研究应用中的现状与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2(08):78-79.

[3]虎喜成,田文荣,刘敬霞,刘会贤,李娟,任非非.中医药治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进展[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8(07):69-71.

[4]王海军,燕平,安玉兰,等.电针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对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大鼠的影响[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12(1):23-26.

[5]牛红月,杨铭,强宝全,等.针刺中脘治疗消化性溃疡: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7,27(2):89-92.

[6]李泞珊,邹建中,丁霞娟,等.超声针灸足三里穴对胃黏膜损伤兔前列腺素E 水平的影响[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1,27(10):878-881.

论文作者:薛虹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下)2015年第1卷总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8/6

标签:;  ;  ;  ;  ;  ;  ;  ;  

针灸治疗胃溃疡的疗效评定进展论文_薛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