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
江都人民医院血透室 江苏扬州 225200
[摘要]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早期护理干预;并发症
目前血液透析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且对肾脏类疾病有着积极的作用[1]。动静脉瘘是较为常见的血管通路,而动静脉内瘘失功则属于薄弱环节,因此必要的早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为探究有效护理方式,在本研究中对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给予早期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对照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为31-79岁,平均年龄为(55.62±5.65)岁。观察组男14例,女9例;年龄为32-78岁,平均年龄为(55.81±5.12)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透析护理模式,包括心电监护、病情纪录等。观察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1)入院护理:入院后及时为患者进行个人档案建立,对血透的理论知识进行宣传教育,内容包括治疗的必要性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另外与患者进行交流,多讲解成功病例,提升其治疗的信心,进行知情同意书签订;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从而使治疗依从性得到提高。(2)内瘘护理:护理人员应对专业名词内瘘进行讲解,使患者了解护理维护程序;在操作过程中应避免发生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应避开内漏测,当使用内瘘后需按压针眼,不要用力揉搓。在穿刺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确保一次成功,穿刺技术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了内瘘的使用寿命。另外护理人员应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且经常更换,降低瘢痕生成率。开始透析时,若患者出现血管异常等现象时应立即通知主治医生并进行治理措施。(3)血栓护理:血栓是目前较为多发的并发症,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的基础疾病、年龄,且具有高血液黏稠度以及较差的血管弹性,手术后容易引发吻合口狭窄以及血栓等现象。因此护理人员应每天对内瘘的吻合程度进行检查,并嘱咐患者服用改善血管弹性以及抗凝类的药物。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并对血栓形成进行讲解。在查房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导管的末端血液运转情况以及通畅程度。当患者出现食欲不佳时,需立即进行补液,避免低血压。另外对血红蛋白进行实时监测,当血红蛋白过高时,对促红血细胞生成素的用量以及用法进行调整,防治血栓现象发生。(4)出血护理:内瘘手术后静脉慢慢转变为动脉硬化且血管压力增高,另外由于患者服用抗凝类药物,一旦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容易造成出血。因此在进行选择进针部位以及穿刺操作前,护理人员应进行早期干预,避免出血以及血栓的发生。(5)感染护理:由于大多数患者肾功能不全,容易引发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良、易感染以及低蛋白血症等。进行穿刺时保证无菌操作,若患者皮肤破损,则更换穿刺处,降低交叉感染率。在日常护理中,护理人员需对卫生护理进行加强,保证无菌操作,加强营养以避免感染现象。内瘘手术后,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基本防护措施并加强自身的对吻合口护理。另外护理人员多查房,若出现感染现象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必要的措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血栓形成、出血等,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70%(2/23),对照组为30.43%(7/2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为了使肾病患者的生存期延长以及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不可或缺的手段,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指采用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对患者的生命进行挽救,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引发的尿毒症治疗中[3]。围护血管通路是保证维持性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其中动静脉瘘则是较为常见的血管通路[4]。动静脉内瘘直接影响了透析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因此穿刺部位的合理选择、穿刺方法的正确以及必要的早期护理使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减少,且使内瘘使用时间延长[5]。早期护理干预使患者参与了透析治疗过程,对各个环节以及步骤更加了解,学会如何规避可能发生的危险,并以一对一的护理形式展开,进行无菌操作,使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护理干预降低了并发症发生情况。原因主要为早期护理干预包括入院宣教以及全线护理感染、血栓形成、出血等症状,使患者了解透析过程以及维护内瘘的必要性,及时进行预防,避免感染、血栓、出血等现象的发生。在吴晓英[6]等研究中,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30%,差异显著(P<0.05),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学燕.早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小儿尿道下裂术后恢复及并发尿瘘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01):70-71.
[2] 白燕,王丽萍,董文静,等.早期护理干预在食管癌调整放疗中致食管反应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6):254-255.
[3] 刘继红,李艳丽,孙敏.超纯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项生化指标及炎症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04):10-11.
[4] 郭铁标,魏迪,王自强,等.脉管复康片治疗动静脉内瘘早期并发症85例效果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16(01):66-67.
[5] 何小权.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01):83-84.
[6] 吴晓英,黄静.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01):96-99.
论文作者:李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6
标签:并发症论文; 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发生率论文; 发生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