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供水水质的管理措施论文_王冬青

保证供水水质的管理措施论文_王冬青

烟台市城市公共供水管理处 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水是日常生活、工业、农业生产中的命脉,其作为人类生存的必须品、生产的原料及环境必须要素,水(尤其是饮用水)的质量与人类健康及社会稳定发展息息相关。基于此,本文简述了供水水质管理的重要性,对影响供水水质的主要因素以及保证供水水质的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供水水质;管理;重要性;影响因素;措施

一、供水水质管理的重要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表明,全世界80%的疾病和50%的儿童死亡都与饮用水水质不良有关。由于饮用不良水质导致的消化疾病、传染病、各种皮肤病、糖尿病、癌症、结石病、心血管病等多达50多种,因为水质污染引起新发病种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因此加强供水水质管理非常重要。

二、影响供水水质的主要因素

1、原水水质的影响。水源地的环境质量及其水质保护情况会对自来水的水质有直接影响,在欧美国家对水源地的选择比较讲究,同时对水源地水质的保护也很重视,水厂的取水口一般设置在江、河的上游、水库、湖泊等Ⅰ、Ⅱ类水体中。一般都会在水源地的上游和下游设置保护区进行严格的环境管理,同时对水源地水质的监测完全实现了自动化。当前我国水厂水源地选择范围较小,很多水厂为了满足城市供水需求不得不建在靠城市相对较近的污染严重的水源地附近。但是因为相关执行主体和执行力度的缺失,导致大部分水源都受到污染的威胁或者已经受到污染,同时因为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还会导致一些水源地存在着严重的季节性污染和季节性缺水的问题,对自来水的水质和稳定供应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2、水厂处理工艺的因素。当前我国的自来水处理工艺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自来水净化领域绝大部分使用常规净化方法,高成本、高质量的自来水处理工艺和技术只在有限的几个区域应用。水厂处理工艺发展不均衡,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水厂的净化设备几十年没有更换,面对质量越来越差的水源地来水,其处理能力已经捉襟见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水厂的处理实际出发,如果水源地水质在Ⅱ类以下,水厂的常规水处理工艺所起到的效果就会明显下降,这种情况下就应该采用臭氧活性炭、微滤、超滤等处理工艺对其进行综合处理才能保证水厂处理的质量。

3、输配管网与管材的因素。输配水管网及管材对自来水质量的影响是非常巨大,很多城市的水厂供水质量比较高,但是在流经质量较差的自来水管道后,到达用户水龙头的供水水质严重下降。管网水水质监测的次数相对于出厂水较少,有的水厂水质也就是刚刚达标,在流经了存在质量问题、严重老化的管道之后,导致水质不达标。

三、保证供水水质的管理措施分析

1、原水水质保证管理措施分析。原水水质作为供水的基础,作为水质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及时准确地了解原水的变化,特别是对一些敞开行的河道要重点关注。另外,还应该掌握原水的特征以及其随着季节变化的动态变化,重视对一些可能出现的污染源进行有效控制。同时需要采取以下管理措施:第一、安装先进仪器仪表来对原水水质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第二、构建多级联动检测及管理制度;第三、定期进行水源检查工作,并且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第四、取水口建立一定的防止污染及应急处置装置。

2、水厂制水工艺管理措施。水厂必须按照取水口取到的水源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净水工艺,如果发现水源中存在有机物污染,可使用常规加臭氧以及进行活性炭深度处理技术。当前分析技术不断进步,制水工艺必须由原有统一常规处理,改变为按照水源实际情况选取特定的制水工艺,从原有的宏观制水过渡到微观制水。(1)做好常规处理工艺。常规处理主要包括将水中的浊度降低,将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尽可能的去除,依据水源本身特征及不同的季节使用不同的混凝剂,例如在夏季温度高,矾花较易形成,因此使用硫酸铝,而冬季矾花形成较为困难,需选用无机高分子材料作为混凝剂,如聚氯化硫酸铝、碱式硫酸铝及水玻璃等。另外,由于白天和晚上用水量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关闭沉淀池。总之相关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节,确保水厂运行良好。(2)合理选择消毒剂及消毒方式。消毒是制水工艺中一项主要环节,是保证饮用水安全的最主要的措施,因此依据不同的水源选取消毒剂及消毒方式尤其重要,当前,常用的消毒剂主要有:氯、氯胺、二氧化氯、高锰酸钾、臭氧等。(3)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管理。第一、使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时,必须控制投加量,也可使用二氧化氯与氯混合使用的方式,既能有效控制二氧化氯投放量,还可降低三卤甲烷的产生。第二、如果水源耗氧量超过3mg/L,就必须利用化合氯进行消毒,这样可有效控制三卤甲烷的产生,如果采用游离氯进行消毒,则应该分段进行添加。另外pH、反应时间、水的温度也会导致三卤甲烷的产生。(4)去除水源中存在的氨氮。对水源中氨氮去除通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是进行生物预处理,但是因为温度影响,通常水温处在10℃,在这个温度下,生物预处理效果不佳,如果水经过长途运输,也可进行降解,但是需要增加水中的溶解氧量,这种方式对氨氮的处理效果也不错。另外,如果发现水中的氨氮含量并不是很高,可以使用折点加氯的方式来除去水中的氨氮,通常情况下,氯的添加量为氨的10倍,才可有效的将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

3、管网水质管理措施。主要表现为:(1)增强责任心。出厂水从出厂到被用户使用,这个过程必然要经过管网输送、增压以及一些二次供水设施,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一些原因也有可能出现污染,致使水中的浊度、微生物、余氯、感官等指标及感官指标出现变化。在水出厂之后,水厂对这些指标是无法进行控制的,因此管线部门必须加强对这些指标的控制。例如常见的出厂水浊度值加强管理,管道消毒管理,各个阀门的开启管理,三定冲洗制度(即定周期、定地点、定水质)的执行管理。二次水箱的清洗管理等。因此必须加强对管线管理过程中的责任管理,确保责任到人,另外,各个专职管理人员均要配备浊度仪及余氯仪,以切实做到全过程对水质进行监测管理。(2)强化管网水质管控。第一、管线管控部门必须要有科学、系统的管理制度。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网管理制度,包括新管道的冲洗制度,管网的三定冲洗制度、管网中的阀门的开启制度、管网中存在的爆管更换制度以及旧管道的改造制度等,在制定这些制度之后还应该确保这些制度的执行。另外,还要对用户的投诉进行及时的受理,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最终保证尽快解决存在的问题。第二、有效管理管网存在的余氯。夏季管网中的余氯下降速度极快,因此各个泵站必须在输水过程中合理进行补氯措施,这样可解决管网中余氯出现偏低的问题,也可使得管网中的余氯一直保证在国家饮用水余氯标准范围内。第三、不同的季节对管网的三定冲洗要求不同。通常夏季管网末梢的水质很容易变差,因此每月必须要进行冲洗,而在秋冬季仅仅需要每个季度进行冲洗即可。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致使供水压力增加,这极有可能导致供水的水质受到影响,因此保障供水水质非常重要。所以需要加强对影响供水水质的主要因素以及保证供水水质的管理措施进行分析,从而保障供水水质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田达骞.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管理浅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5

[2]赵海霞.浅谈二次供水水质污染的现状及防治措施[J].科学与财富,2016

[3]叶大林.农村供水工程的水质检验及处理措施研究[J].水能经济,2017

论文作者:王冬青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  ;  ;  ;  ;  ;  ;  ;  

保证供水水质的管理措施论文_王冬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