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在武术传播中的作用及偶像缺失的原因_武术论文

媒介在武术传播中的作用及偶像缺失的原因_武术论文

武术传播中媒体的作用及偶像缺失的原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缺失论文,武术论文,偶像论文,作用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1)02-0001-05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登录网络时,最先闯入视野的是一幅幅光彩的图片,一句句的醒目又熟悉的广告语。这些图片和标语不厌其烦地出现,印证着我们早已进入了现代大众传媒时代——既已深受其影响却又时常忽视其特征的时代。

近百年来,因为现代传媒的兴起,文化的传播变得越来越简便快捷。凭借着现代传媒工具报纸、电视、网络等西方所谓的现代文明,已经将其触手伸向了世界的各个领域、所有角落。通过路边的广告牌、电视里的广告、网络上的炒作,我们记住了世界著名品牌的LOGO,记住了大导演卡梅隆,记住了贝克汉姆、费德勒和科比,所以现在我们吃着肯德基,喝着可乐,坐在大屏幕前观看着《阿凡达》和来自欧美的精彩体育赛事,欣然享受着现代传媒的便利。

传媒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20世纪80年代前后,李小龙与李连杰时期中国武术的辉煌发展正是现代传媒与中国武术成功结合的表现。然而这段辉煌最终却没能持久延续。伴随着文化的全球化浪潮,欧美文化借助现代传媒的造星势力不断向外扩张蔓延,逐渐占领世界文化的主要领地,西方竞技体育运动成为世界身体文化的主流,而中国武术的文化空间却被挤压得越来越小,只能在夹缝中苦苦支撑。反观内照,中国武术偶像的缺失是当代中国武术发展滞缓的症结之一。

1 偶像对文化传播的积极推动作用

现代传媒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它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它对私人生活、政治、经济、美学、心理、道德、伦理、艺术和社会各方面影响是如此普遍深入,以致我们的一切都与之接触,受其影响,为其改变。[1]”现代传媒感召力最突出的体现是“明星效应”。“在市场经济时代,媒体的功能越来越简化,明星制造是媒体追求商业利润的必然选择。[2]”在当今的传媒中,商家大都依靠“明星效应”来促使产品在短时间内让大家接受。在某种程度上,现在是一个明星引领文化的时代。在此背景下,文化的竞争力“一方面来自于其自身的普及程度以及它的价值和特点;另一方面则决定于它有没有大众喜欢和挚爱的明星偶像,没有偶像的文化传播,只能使这种文化曲高和寡,甚至走向消亡。[3]”

“在大众文化时代,大众传媒具有创造深入传播对象心目中的任务的特殊能力,这在传播学中称为大众传媒‘授予地位’的功能,其含义是指大众媒介能够授予个人、团体、社会问题以及社会运动以地位,使其在一定时间内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和尊崇的典型、膜拜的偶像,从而出现明星效应。[4]”由此可见,“明星效应”的作用原理就是借助明星的光环来扩大产品的影响力,利用大众的效仿心理深入改变受众的价值观。一方面,人们对明星的崇拜,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盲目的性质。人们在崇拜明星、效仿明星的时候,会受仿效心理的影响而模仿明星某些行动和爱好。另一方面,由于明星往往具有巨大的公众影响力和非凡的特质,他(她)对公众的行为有巨大的表率作用,明星的所作所为更容易让大众接受,这也是引起大众效仿的一个原因。这也就能够说明为何当今社会各个角落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形象大使和形象代言人。

当今社会,借明星效应而使产品或文化得到成功推广的案例不胜枚举。1946年,一个近乎业余组织的篮球组织在美国成立,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它通过与媒体的合作,迅速成为世界顶级篮球职业联赛NBA。如果说NBA在美国的成功靠的是与媒体的合作,那么它在中国的成功,则依靠的是偶像的塑造。

明星是媒体塑造的,偶像则是由受众塑造的,是受众对媒体塑造的明星的承认与接纳。借助媒体的炒作,乔丹成为让人无法拒绝的篮球偶像,他的感召力遍及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球迷,甚至包括其他国家的篮球球员,使得NBA成为真正国际化的联赛。NBA塑造偶像的非凡策略还在于它持续地将中国本土球员吸纳入NBA,并屡屡造势,不断吸引国人对他们的关注。从1999年王治郅、巴特尔成为NBA的正式成员,到后来的姚明、易建联、孙悦快速跟进,中国观众的视角随着他们也进入到NBA,进入到美国文化。这也是NBA在世界其他国家推广时使用的策略。“NBA在通过电视媒体维护和宣传自己形象的同时,球星和世界各地优秀选手的加盟使NBA的形象得到了成功的维护和宣传。[5]”NBA就是运用这种明星效应,小到每场比赛的MVP,大到每年的选秀和东西部全明星大战,NBA的造星运动连同其在全世界的影响力都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明星效应对文化的推广并不仅仅局限在体育方面。在当代社会,伴随着现代传媒的高度发展,各种文化都是借助明星效应塑造偶像以实现其传播目的的。“偶像崇拜说到底是一种文化信仰问题。一种文化信仰的变迁无疑受到时代大环境中许多不同因素的影响,然而在这个现代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传媒的影响力不容小觑。[6]”因为“偶像需要通过传媒手段来完成自身的塑造,偶像价值也同样需要通过传媒渠道实现物流的回馈。偶像的社会辐射力必须足够大,这种辐射力需要通过媒体作为介质来向社会传递。[7]”正如CCTV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正是利用偶像的作用,从2004年开始,先后推出了阎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说聊斋》、《易中天品读〈三国〉》、《于丹〈论语〉心得》、《于丹〈庄子〉心得》、《王立群〈史记〉》一系列专题[8],使原本乏人问津的节目变得大红大紫。于丹更是被人称为“学术超女”,从这一称呼的出现,可见偶像对文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此类的事例不胜枚举。在中国传统戏曲京剧中,生、旦、净、丑每个行当都有其代表性人物,发展到现代也就形成了以这些代表人物命名的多种派别,这使得古老的中国京剧在当代仍然百花齐放,争奇斗艳,那些代表人物可谓戏曲界的偶像。中国的书法中,正、草、隶、篆多种字体在历史上也有其各自的大家名士擅长之,他们的遗作被视为珍宝,并被后人一再追求与模仿,这些大家可谓书法界的偶像。而同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武术,虽然其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而且门派众多,但属于中国武术的偶像却屈指可数,很少被人们提及,甚至仅有的几位偶像也逐渐被当代人淡忘。在现代传媒时代,中国武术可以仿效NBA的成功之道,借助媒体和明星效应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以促进武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唯有如此,中国武术才能突破其发展的瓶颈,在全球化时代,在与其他域外体育文化的碰撞中占有一席之地。

2 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武术繁荣背后的偶像价值

20世纪80年代前后,现代传媒开始兴起,但与当代相比,当时的传播途径远不如当代丰富。在当时那个电视和网络尚不发达的时代,电影是文化传播的一个主要途径。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武术,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一段时间内,正是借助于电影,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李小龙通过功夫电影将中国武术的精湛技艺和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之道展现给世界。“由于李小龙精湛的武艺和其在影片中展示出的人格、武艺魅力,使以中国武术为素材的影视片迅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的影响。在受到世界人们喝彩的同时,武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速度也因此得到提升。[9]”

在当时的美国,现代传媒业已经高度发达,这种环境使李小龙的演艺事业如鱼得水。借助于美国的现代传媒,李小龙凭借他的精湛武艺在美国社会引发了巨大的影响。而当他意识到华人在美国电影中的发展受限制时,毅然决定回到香港拍摄属于自己的电影。回国后,他先后拍摄了《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四部电影,通过这四部电影,他展现给世人的是中国武术高超的技艺和中国人的高尚品格,使他得到了当时中国八亿同胞的感情共鸣。他的第五部电影《死亡游戏》正在进行,也就是大家正在期待李小龙带给人们更大惊喜的时候,他却在此时因病辞世,一代功夫巨星骤然陨落。

尽管李小龙留给我们只有这四部半电影,但足以引发中国武术在世界范围的一场冲击波,中国武术从此闻名全世界。“李小龙以电影艺术为载体,通过自己精湛的功夫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中国文化的魅力,形象生动地传达了中国武学的精神,搭建了中西武术文化切磋交流的平台。[10]”他的武术造诣是后人难以超越的,他对武术的推动作用同样也是后人难以企及的。因为“李小龙不仅把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的武术带进了国际影坛,推广了中国的电影事业,而且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播中华传统武术,构建了强大的文化诱惑潮”[9]。在当时的中国,现代化的传媒还不甚发达,因此他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香港和国外现代传媒较发达的国家,所以说李小龙的成就是让全世界知道了中国武术,而真正让中国武术在国内掀起巨大热潮的人却是李连杰。

1982年,李连杰被导演张鑫炎选中,出演香港中原电影公司的影片《少林寺》中的主角——觉远和尚。这是他的第一部电影,却是让所有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电影。“影片《少林寺》为新中国的电影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这部影片的播出在全国范围内都掀起了一股‘习武热’。[11]”据不完全统计,在《少林寺》及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其他武术动作片放映之后数年内,“全国武术业余学校达到近万所,少林寺所在地,河南登封地区有100余家武术学校,有的武术学校学生超过了万人。[12]”人们只要一谈到少林寺,首先想到的是高深莫测、天下无敌的少林功夫,所有人都想跃跃欲试,国人对武术的热爱上升到了空前的程度。到目前为止,李连杰已拍摄了三十多部经典功夫作品,成为继李小龙之后又一次引发全球武术热潮的功夫明星。

李小龙的主要贡献是把武术推向了世界,而李连杰的主要贡献则是把武术迅速带到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每个人的身边。《少林寺》的拍摄是在1982年,当时的中国经济正处在大步向前发展的阶段,现代化的传媒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已在中国兴起,这部电影正是借助这个时机在全国全世界迅速传播。《少林寺》只是李连杰光辉事业的开始,而《黄飞鸿》、《东方不败》、《男儿当自强》、《方世玉》等系列电影,却是李连杰让中国武术在电影中经久不衰的一系列强心剂。《致命武器4》的成功,更是让李连杰进入了世界电影的最高殿堂——好莱坞。李连杰的成功,代表的不仅是他自己的能力,更代表了中国武术的魅力。

作为中国武术发展中的里程碑式的人物,李小龙和李连杰对中国武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武术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在传播时应当寻求具有代表性的“符号”,挖掘偶像,树立偶像,推广偶像,从而使中国武术文化得到更深入更普及的推广。然而,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却令人担忧。

3 当代武术发展的症结之一:偶像缺失

3.1 现代媒体对武术的传播途径与类型太单一

现代传媒对文化和产品的推广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中获得的信息,都包含有对文化的和产品的推介。

当我们谈及武术偶像时,能想到的却仅仅是借助电影电视闻名于世的功夫巨星。原因之一,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武术明星确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另一个原因就是,当代中国武术传播主要局限在影视方面,而其他的途径相对较少。试看其他的文化,书法凭借其独特属性,使报纸成为其绝好的传播交流平台;而由于中国的网民大多为青少年,这使得日韩流行文化在中国青少年人群中一直大行其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传媒各种途径对文化传播都具有不可小视的作用。在此,且不说中国武术适合于哪种传播途径,但网络、报纸等媒介对武术的关注太少却是事实。《中国体育报》作为全国唯一以体育新闻报道为主的日报,它在体育传媒界的权威地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中国体育新闻报道的趋向。而一份研究结果显示,在2002-2005年的《中国体育报》对所有运动项目的关注中,“武术在所有运动项目报道总量中的比重仅仅为0.4%,而足球、篮球、田径这三项却占到了总量的70.2%。[13]”这一数据着实让全中国的武术人感到心寒。另一方面,即使是在现代传媒的主要途径——电视传媒中,关于武术的节目的类型也太少,而且大多武术节目都只是注重武术技法的演练和对抗,而缺少对武术文化方面的传播。传播途径少,节目类型单一,难以产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偶像,这使得中国武术在传播中受到很大的阻碍。

3.2 偶像缺失缘于现代传媒对武术的曲解与不重视

传媒应塑造什么样的武术偶像?在中国的功夫影视中,所谓的动作明星不胜枚举,但为何这些人没有成就武术的大发展,原因很简单,就是并非所有的明星都能称得上偶像。“中国武术追求的终极价值是‘武以成人’,关注的是人的生命与内在精神人格的养成完美。它的全部都在围绕着一个人,成就人才是武术真正的,最终的目的,而并非是技击与搏杀”[14]。李小龙和李连杰正是通过电影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鲜明的人文精神传达给了大众。而现在的功夫电影“商业化气息过于浓厚,易使武术文化被曲解”[15]。更严重的是,“有些作品对武术界摒弃的不良习俗还是纠缠不清,像门户之争,派别之争,还有各种各样的清规俗律等等,观念显得非常陈腐,这些对人们了解武术,特别是了解现代武术是非常不利的”[16]。正因为现在的绝大多数武术影视作品中,单单只是为了追求暴力,吸引观众的眼球,迎合观众追求刺激的心理而去使用武力,武术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被弃于微不足道的位置,观众在大呼过瘾之后就很快忘却了电影的价值,这种武术影视只是没有灵魂的空壳。

武术影视缺乏对偶像的塑造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其他传媒方式对武术偶像的挖掘更是少之又少。每次大型体育赛事过后,体育新闻中最热门的板块总是属于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竞技项目运动员。稍加留意我们又不难发现,每次对热门项目报道中,被我们熟知的身影总是一次又一次出现。跳水比赛中,又有多少块金牌被中国的“明星跳水队”包揽;乒乓球比赛中,单双打冠军是不是又成功卫冕;射击比赛中,杜丽的表现是不是又出人意料;田径比赛中,肯定会有让亿万中国人揪心的男子110米跨栏……郭晶晶、田亮、王励勤、杜丽、刘翔等等,这些体育明星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带给观众的是挑战极限带来的刺激,是对民族自豪感的满足,而从媒体对武术的传播中,我们却难以体会到中国武术最具竞争力的核心价值。而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上演的“安踏之夜”2009年CCTV体坛风云人物颁奖盛典,再一次让我们感到武术在中国体育中的地位是那么的羞涩和低微,“对于非奥运项目运动员奖而言,台球运动员拿过,国际象棋运动员拿过,登山运动员拿过,围棋运动员拿过……而作为国粹的中国武术,作为唯一存在于全运会之中的非奥运会项目却始终不能入围,着实应该引起我们武术人的深思。[17]”

3.3 现代媒体缺乏对武术偶像的持续塑造

每次谈及射击运动,人们自然会想起许海峰,一个被载入中国史册的人,一个让中华儿女人心振奋的名字。现在中国射击队所取得的成绩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王义夫、杜丽等新一代的明星已经光彩夺目。但是,偶像的光辉不会因时间的积攒而被掩埋。而且,一件事物要想持久被人们关注,就必须不断挖掘新的闪光点。如果没有杜丽等新的明星出现,射击运动就不会因许海峰的光辉而持久吸引观众的目光。

武术偶像是被人们广泛熟知的具有高深武术造诣的人。这个人可以是现代的,如成龙和李连杰,他们能成为偶像是因为他们武艺精湛,而且对武术的发展起到莫大的推动作用,这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因此,武术偶像可以在当代塑造。这个人也可以是过去的,他会因他的丰功伟绩或因现代人对他的演绎而成为受人敬仰的偶像,如李小龙、李连杰饰演的霍元甲、甄子丹饰演的叶问等,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精湛的拳术同样可以引起当代人感情的共鸣和对武术的追求。所以,武术偶像也可以从历史中发掘。武术偶像甚至可以不必是一个人,而可以是一个团体或一个地方,如少林寺,一部《少林寺》成就了李连杰,而李连杰成就了一座少林寺。少林寺自古就以佛教与武术结合而闻名于世,“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的《少林寺》在全国的热播,对中国的‘武术热’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人们武术意识的形成[18]”。因此,武术偶像的塑造是可以不受时空和类型的限制的。然而现在的问题却是,能对我们产生影响的偶像太少,而且他们的事迹也即将成为“历史”,并且由于人们的“审美疲劳”,这些昔日的偶像正在被人们渐渐淡忘。在现代社会,伴随着武术偶像的缺失,武术也在失去人们对它的追求。

综上所述,中国武术难以得到现代传媒的宠爱,有来自其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其自身以外的种种原因。蕴含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文化精神的中国武术,处处都体现着中国人不张扬、不扩张的精神追求,这与追求速效、快捷的现代传媒存在着本质的不相容性。而且,现代传媒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受众了解一个商品,并喜欢和依赖上这个商品,却很难在短时间内探寻遍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加之人们对中国武术的误读与曲解,导致现代传媒对中国武术核心价值的传播还处在无的放矢的境地,因而很难找到一个能完美代表中国的“符号”。毕竟,“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自身还是中国武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都还很难称得上进入主流文化的范畴。中国武术也正因发展的不够理想而制约了武术巨星的产生,所以才会有在我们这个造星时代中却缺乏武术巨星的时代尴尬[19]”。因此,对武术偶像的塑造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寻找一个可以代言中国武术的“符号”,这仍是一个艰难的系统工程。

4 结束语

从当代中国武术的几次大发展来看,武术的发展与传媒是分不开的。尤其在李小龙和李连杰时代,“武术通过电影艺术来展示中国武术特有的特色魅力,透过电影作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加快了武术的传播步伐,同时也在积极推广武术文化的扩大和影响。[11]”而时至今日,现代传媒的高度发达却没有带来中国武术的辉煌发展。昔日震惊世界的功夫巨星李小龙已经陨落,上一代的武术偶像也逐渐消失了自身的光芒,人们对他们的关注也只是对他们昔日成就的延续。中国武术必须重新塑造偶像,因为现代社会是一个需要偶像的时代,唯有如此,才能重新掀起武术在全世界的“诱惑潮”。

收稿日期:2010-12-21

标签:;  ;  ;  ;  ;  ;  

媒介在武术传播中的作用及偶像缺失的原因_武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