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的探究论文_叶涛

广州市创景市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510170

摘要:慢行交通系统作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方式,越来越受到建设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尚处于摸索前进阶段。本文介绍了慢行交通的概念和发展现状,并结合某些工程做法经验介绍了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城市慢行交通;绿色出行;建设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的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负荷压力骤增,使现代交通系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城市人居环境日趋恶化。以步行、自行车、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等为代表的慢行交通则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实现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发展基于慢行交通体系的城市低碳交通具有着重要意义。

1、慢行交通的介绍

1.1慢行交通的定义

“慢行交通”相对于快速交通而言的,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一般情况下,慢行交通是出行速度不大于15km/h的交通方式,慢行交通包括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步行出行速度分布于0.5m/s-2.0m/s,自行车出行速度一般在10km/h左右;慢行交通出行距离也比较短,一般不大于3km。许多大中城市的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自行车交通,慢行交通的主体就成为步行及自行车交通。

在常速时,小汽车的乘客人均占道空间最大,步行、自行车及公交车最小,大量选择小汽车出行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而发展步行、自行车以及公交车等出行方式的慢行交通则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从资源耗费的角度看,选择小汽车出行的费用最高,摩托车其次,步行、自行车及公交车最小,这也充分说明了选择步行、自行车以及公交车等方式出行将有效地节省资源,符合城市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2慢行交通系统的组成

慢行交通系统组成表

1.3慢行交通系统的特点

1)存在于城市生活的每个角落,满足居民日常出行、购物、休憩、健身等生活需求,被选择的概率较大;

2)具有短距离出行的优势,灵活便捷;

3)行进速度慢,出行成本较低;

4)绿色环保,无污染,兼有健身功效;

5)分布范围广,违规现象频发,管理较为困难;

6)在交通安全中处于弱势地位,易于发生交通事故。

2、慢行交通的现状及发展

2.1. 慢行交通的现状问题

以广州市区为例,我国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1)慢行交通设施不完善。具体表现为城市道路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问题,主要是部分道路缺失非机动车道,及各道路之间的非机动车道不成系统,没有衔接好。

(2)慢行交通的舒适性差。主要为人行道的平整度不高,各种设施占用人行道的空间,无障碍通道的不完善等问题。

(3)慢行交通与公共交通之间无完善的接驳。

(4)慢行交通的安全性差。主要是在机非混行和道路交叉口过街等路段,人车抢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冲突比较严重。

2.2慢行交通的发展

为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和改善城市环境,国内的一些城市也相继公共自行车租赁,方便市民绿色出行。国外如丹麦的哥本哈根,人们用修建自行车专用路网的办法,来平衡汽车和自行车的关系。市政府每建成一条新的自行车车道,这个路段的骑车人数就增加20%,而开车者减少10%。

3、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做法经验

国内的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对于城市未来交通发展的需要和城市快慢交通发展失衡所产生的交通问题,已经对慢行交通的建设十分重视了,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和建设指引,在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以下总结一些建设的经验。

3.1转变出行的思维理念

首先应对市民加大宣传“慢行交通”的理念,从交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活环境、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城市整体魅力等方面倡导大家多骑自行车,让市民将遗忘已久的自行车重新回到生活习惯中去。

再次政府部门应积极构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形成由系统控制中心、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区域调度中心、信息发布系统组成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构架。提倡短距离出行向自行车交通转换,有效衔接轨道交通、BRT、常规公交系统,大大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范围,并实现无缝对接。

3.2规划上重视慢行系统

城市发展规划中应提出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与机动车发展相协调、与公共交通良好衔接、管理有序的安全、连续、便捷、高效的慢行交通系统。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应基于人的活动习惯和需求。道路规划必须考虑慢行交通,使城市各级道路形成慢行系统网络,有效地连接。城市主(次)干道快行为主,控制或弱化慢行,道路断面宜采用机非分离形式,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共面,提高舒适性与安全度;生活或商业区的支路则慢行为主,断面宽度一般较小,采用机非混行形式,采取措施限制机动车,确保交通安全。

机非混形式断面3.3慢行系统恢复与改造

道路改造建设中,对断面较宽的道路进行优化,设置专用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在公交站场、地铁站口、生活区、办公区及广场、公园等休憩区配建自行车停放处,“鼓励自行车上下班”,为自行车出行提供保障。对于较窄的道路,由于断面限制,无法将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完全隔离,在改造上把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合在一起,采取技术视觉诱导措施将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分离(人行道为红色透水砖,非机动车道为绿色透水混凝土)。

对于道路交叉口过街设施进行优化改造。人流量和非机动车流量大的路段,应在过街系统上设置人行和非机动车专用过街通道,过街通道宜采用独立分区布置,把人和非机动车独立分离,大型交叉口采用天桥或地道的方式,提高慢行系统的过街效率。

3.4充分利用城市“微循环系统”

城市中心区满布各种内街内巷,有很大部分的街巷都能形成网络连接各级的城市道路,这种内街巷是城市的“微循环系统”。慢行系统应充分利用内街巷的功能,把一些断面较宽的街巷划分一定区域改造为专业的非机动车道,设置独特的内街巷专用指路标志,可有效地提高短距离的出行效率。断面较窄的街巷也设置专用指路标志,引导行人通达。

4、结束语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活动节奏的加快,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积极推进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对建设和谐、宜居、高品质的绿色生态城市具有重要意义。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以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综合考虑城市整体规划,制定完善的城市慢行交通发展策略,推动城市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军,丁文霞,城市慢行交通发展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1,11.

[2] 李飞.城市优化发展中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4).

[3] 张昱,刘学敏,张红.城市慢行交通发展的困境与思路[J].城市发展研究,2014,(06).

[4] 赵龙,张东旭.慢行交通系统实践与设施规划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14,(02).

论文作者:叶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8

标签:;  ;  ;  ;  ;  ;  ;  ;  

关于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的探究论文_叶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