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和力量_数学论文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和力量_数学论文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与力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乐趣论文,力量论文,数学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迈入新世纪,中国即将加入WTO,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正向我们扑面而来,这对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教育观念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教育应该怎样发挥其功能,使之更具有感召力和活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可回避的课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的应用领域得到极大的扩展,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数学,数学已成为每一个公民必备的文化素质。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应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素养;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去经验和实践;如何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把学数学真正变成一个做数学的过程,这些都是我奋斗的目标。在数学课堂中,我坚持做到:

一、给学生充分思维的空间与探索、创新的机会

大家都知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具有严密性的特点。但是在小学阶段,我们给予孩子的不应是抽象的数学原理和知识,而应该是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激情,为他们开辟充分思维的空间与探索、创新的天地。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许多过去被我们肯定的、并被广大教师效仿的“教学样板”之作。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样板”逐渐成了制约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改革的樊篱。因此,数学教师要更新观念,要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并为他们提供主动探索、创新的机会,应允许学生标新立异、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让学生养成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讨论,可以发问,以使学生充分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多角度思维的习惯。

在教学五年级《分数乘以整数》时,课本给出的例题是:“四个2/9是多少?”对这个例题,过去常用的教法是:先用加法算,再用乘法算;接着再观察加法算式(2/9)+(2/9)+(2/9)+(2/9)=8/9的中间过程,从而得出乘法的计算方法。我根据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没有采用这一教法,而是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乘法运算法则和分数的性质等知识自己去探索、发现和总结分数乘以整数的规律。许多学生在直接列出算式:(2/9)×4=8/9的同时,发现了8/9与(2/9)×4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方法:用分子乘以整数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这个过程实际就是学生一个大胆地思考、推理、想象和创新的过程。

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是我们借以了解世界的基本工具。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什么事情都非常好奇,他们最初的学习热情非常高,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能够了解和掌握孩子的心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身去感受数学,让他们体验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学数学的心理。因此,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意让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注重引导他们去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存在与乐趣。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10以内各数的认识》时,我设计了一节“数就在身边”的活动课。我让学生用第几排、第几个来描述自己坐的位置;让他们说一说家里的电话号码是由几个数字组成的;让他们记录一星期的气温……学生完成这些题目时,兴致特别高,争先恐后地交流。他们在交流中,体验到了数学的存在,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从对自己的座位的表述中,他们区别了第几和几个;通过交流家里的电话号码,知道了由于数的排列顺序不同,构成的电话号码也不同,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领悟了数学的奥秘。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对做过了的事情印象最深。学习也同样,自己亲自感受过的,想了解它的愿望也最强烈。在数学课堂中,我经常给学生创设这样的情景,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我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拿出两个小组的成绩单:第一小组五人,数学成绩分别是:95分、87分、93分、64分、76分;第二小组六人,数学成绩分别是88分、92分、90分、90分、100分、60分。请同学们评价一下两个小组的成绩。这样的题目,学生肯定会想到求和比大小。第一组425分,第二组520分。但能说第二组考得好吗?显然不能。因为第二组人多。怎么比呢?这时,就可以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这样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孩子的需要心理,使他们知道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是直观的,他们的思维来源于生活,在生活实践及动手操作中,他们能够发现问题,进行讨论、学习、合作交流。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好奇的心理,他们想看一看、摸一摸。教师应借助孩子的这种天性,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想一想、议一议,把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让每一位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另外,在同学之间,用儿童的语言进行交流,最为真实。在这种学习环境中,他们的情绪很容易被感染并影响大部分同学,每一位同学都能在讨论与交流中受到感染与鼓舞。遇到反对意见时,他们又会回到实践中去摆、去想。从中,他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讨论,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在实践与探索中学会学习,是我教学中追求的目标。

在五年级学生学习《百分数计算》后,我设计了以下题目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1.银行储蓄的年利率是多少?

2.请把100元钱存入银行。

3.1000元存一年,到期后的本息是多少?扣除利息税后是多少?

4.通过调查,你怎么看待扣税问题?

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把学生的外部操作活动与内部的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加深了对百分数这一抽象的数量关系的认识以及它在生产、生活中作用的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时刻把学生放在首位,教学设计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实实在在,精益求精,大胆创新。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要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展的天地,使学生真正地成为知识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熟悉和探索数学世界,感受数学的乐趣与力量!

标签:;  ;  ;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和力量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