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治疗研究论文_丁敬邦

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治疗研究论文_丁敬邦

湖南省岳阳市一人民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 总结单臂铰链外固定支架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早期经验。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6月共收治8名创伤后肘关节僵硬患者。应用单臂铰链外固定支架对患者僵硬肘关节进行松解手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6~24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患者肘关节平均最大屈曲活动度从术前58.9° 改善为术后101.7°,平均最大伸直活动度由术前30.8°改善为术后20.6°,总平均活动范围由术前28.1°改善为术后81.1°,评分从术前42.37分改善为术后76.3分。结论 运用单臂铰链外固定支架松解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僵硬肘关节的活动功能。

【关键词】关节僵硬;外固定器;肘关节;松解术;创伤

肘关节骨折后的长期固定、关节弧的破坏、关节囊的挛缩及异位骨化均导致肘关节的僵硬,常规肘关节松解术后,由于受到切口疼痛的影响和肌力的限制,难以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常会导致术后肘关节再次僵硬。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对8例创伤后关节僵硬的患者行单臂铰链外支架松解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8例,男3例,女5例,年龄14~55岁,平均年龄45岁,肘关节原始创伤大多为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肘关节平均最大屈曲活动度为58.9°,平均最大伸直活动度为30.8°,总平均活动范围为28.1°,评分为42.37分。

1.2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均摄X线正、侧、斜位片及CT检查,判断僵硬的原因,明确肘关节的间隙,排除骨病。术前3d服用消炎痛25mg,2次/d。

1.3 手术方法

行全麻或臂丛阻滞麻醉,上臂中上1/3气压止血带,止血带压力。选用肘后正中切口,切开皮肤全层根据需要松解部位于深筋膜浅层向内或向外或内、外同时游离皮瓣至肱骨内外侧肌肉间隔处。从内侧肌间隔或外侧肌间隔或内、外同时进入显露肘关节,进行骨赘、粘连带切除,挛缩关节囊、韧带的松解。松解后活动范围应达到最大,保证最低屈伸活动范围20°~120°。松解完成后,利用“C臂”X光机透视取肘关节侧位,肱骨小头和滑车的轮廓呈同心圆,其中点即为肘关节旋转中心,僵硬肘关节的旋转中心为此上移10~18mm,以此定位单臂铰链的活动轴心,分别于肱骨侧和尺骨侧拧入固定钉完成支架装配,撑开关节间隙10~15mm。放松气压止血带,严密止血,于骨面、关节面、关节囊、韧带、肌腱处喷涂透明质酸钠后逐层缝合切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术后处理

术后将肘关节固定于最大屈曲位,麻醉消失后,立即检查患者末端血运、感觉及运动状况,若出现血运及感觉障碍,可适当放松外固定支架;术后第2天拔出引流管,随即行功能锻炼,行肘关节主、被动活动,每日4次,每次20min,期间按最大屈曲和最大伸直角度固定交替进行。固定间期至少间隔2h;夜间按最大屈曲和最大伸直角度以夜为单位,交替进行,持续6周;术后7d,进行冰敷,3周拆除缝线后,用熏蒸器加热雾化熏蒸肘关节时进行主动活动,外固定支架固定时间6周在胃黏膜保护剂使用下,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25mg,2次/d或肛纳消炎痛栓6周;去外固定后,以夜为单位用石膏托和绷带交替固定肘关节于最大屈曲位或最大伸直位至6个月。

2 结果

本组患者除1例失访外,其余6~24个月随访,平均13个月,患者对疗效全部满意,肘关节平均最大屈曲活动度由术前58.9°改善为术后101.7°,平均最大伸直活动度由术前30.8°改善为术后20.6°,总平均活动范围由术前28.1°改善为术后81.1°,评分从术前42.37分改善为术后76.3分。

3 讨论

肘关节周围骨折处理困难,既要求牢固固定以保证肘关节的连续性,又要求一定的功能锻炼来减少肘关节僵硬的发生。由于肘关节是异位骨化及骨化性肌炎的好发部位,各种原因导致肘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关节僵硬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关节。肘关节的功能是一个难题,常规肘关节粘连松解术需要切开肘关节囊及内外侧副韧带,切除异位骨化及对关节腔进行清理,不仅可能造成术后肘关节的不稳,还会因为对异位骨化的切除及对关节腔的清理而导致异位骨化的加重及肘关节残余软骨的丢失。而通过铰链式外固定支架行肘关节僵硬松解术,是在不打开肘关节囊的前提下,对肘关节进行纵向牵拉。其理由是:①对肘关节周围挛缩的关节囊及关节周围韧带进行拉伸,在不切开关节周围组织的情况下使挛缩的关节周围组织得到钝性松解,避免了对肘关节周围韧带及关节囊的损伤,同时也减少了异位骨化的产生。②增加肘关节的关节间隙,肘关节长期屈曲挛缩导致肘关节内关节液减少,残余的关节液产生纤维蛋白化,使肘关节容积减少并产生粘连,其关节间隙也相应减少,关节间隙的减少使得肘关节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否则会由于关节间隙的减少而在屈曲活动时发生冠状突与肱骨的撞击而使肘关节活动受限。铰链式外固定支架松解术是在闭合状态下对肘关节进行牵拉,在保证关节囊完整性的情况下增加了肘关节的关节间隙,避免了对关节囊的切开和侧副韧带的切断,保证了肘关节的稳定性。

本组8例患者选择单臂铰链外固定支架松解术的适应证是:①创伤后肘关节屈曲挛缩<30°,活动范围<100°;②患者有强烈意愿要求手术;③神经、肌肉功能与皮肤基本正常;④肘关节骨结构基本正常。手术时机为肘关节创伤治疗后,经正规康复治疗于6个月无明显改善时。我们选用肘后正中入路,切开皮肤后,于深筋膜浅面游离皮瓣,根据需松解的部位选用内或外或内、外肌间隔入路,可以在同一切口内兼顾肘关节四柱,显露松解充分。屈曲困难往往是后方关节囊挛缩,肱三头肌腱粘连,前方冠状窝和桡骨头窝骨化物阻挡。伸直困难往往是前方关节囊挛缩,后方鹰嘴窝骨化物阻挡,手术应针对性对上述部位进行松解。内侧副韧带前束主要维持关节内侧稳定,内侧副韧带的后束和横束往往容易挛缩钙化,可与异化骨、关节囊一起彻底清除。外侧副韧带以尺骨束为主,维持关节外侧稳定,桡骨束可与前关节囊一起切除。

参考文献:

[1] 秦泗河,蔡刚,郑学建.肘关节牵伸成形术治疗外伤后屈肘挛缩畸形[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4(8):579-582.

[2] 鲍琨,姜佩珠,于晓雯.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4):308-311.

论文作者:丁敬邦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3

标签:;  ;  ;  ;  ;  ;  ;  ;  

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治疗研究论文_丁敬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