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王伟志,于虹霞,夏春阳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王伟志,于虹霞,夏春阳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150036

【摘 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2例患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患者,通过中医辨证施治,不同症型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中药内服及中药足浴,并配合静点前列腺素E110μg,1次/d,肠溶阿司匹林100mg口服,1次/d。结果治愈率17.5%,好转率75.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疗效满意。

【关键词】下肢动脉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obliterans,ASO)是由于动脉血管内膜病变,脂质类物质沉积于此形成动脉硬化斑块,导致管腔变窄最后堵塞而成形的一种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肢体缺血。ASO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局部反映。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ASO已成为中老年常见的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具有极高的心脏血管疾病风险[1]。ASO的高病残率及死亡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属中医学“脱疽”范畴。我院对2008年4月~2010年8月82例住院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82例患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患者,病例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制定的“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和分期分级标准”,其中男性54例,女性28例;年龄48~89岁,平均年龄(67.04±12.45)岁;病程6~76个月,平均41.3个月;并发高血压者41例,糖尿病者21例,冠心病者26例,白细胞计数增高16例,血小板数目增高34例,纤维蛋白原升高49例,总胆固醇升高6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全部患者均可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患肢下肢动脉狭窄、闭塞部位多为股浅动脉、髂动脉、股动脉,部分患者腘动脉以下闭塞,其中,股浅动脉闭塞者占58.6%,髂动脉闭塞者占21.3%,股动脉闭塞者占13.2%,腘动脉以下闭塞者占6.8%。

2治疗方法

2.1 中医辨证施治

2.1.1辩证分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脱疽诊断标准)制定[2]。①寒湿阻络:患趾(指)喜暖怕冷,肤色苍白冰凉,麻木疼痛,遇冷痛剧。步履不利,多走则疼痛加剧,小腿酸胀,稍歇则痛缓(间歇性破行)。舌苔白腻,脉沉细,趺阳脉减弱或消失。②血脉瘀阻:患趾(指)酸胀疼痛加重,步履沉重乏力,活动艰难。患趾(指)肤色由苍白转为暗红,下垂时更甚,抬高则见苍白。疼痛持续加重,彻夜不能入寐。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白,脉弦或涩。趺阳脉消失。③气血两虚:久病虚弱,面色萎黄,乏力倦怠,腰膝酸软,胃纳减退。患肢发凉、怕冷,肌肉消瘦,皮肤干燥。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舌质淡,脉沉细。

2.1.2 治则治法①寒湿阻络:治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药:桂枝20g,麻黄15g,附子15g,鸡血藤25g,地龙15g,牛膝15g,川芎15g,白芷15g,蜈蚣2条,甘草20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②血脉瘀阻:治宜活血化瘀,方药:桃仁15g、熟地15g、红花15g、当归25g、赤芍15g、川芎15g、蜈蚣2条、地龙15g、鸡血藤25g、元胡25g、牛膝15g、生甘草20g。③气血两虚:治宜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药:牡蛎30g,当归25g,黄芪30g,川芎20g,蜈蚣2条,焦山楂15g,鸡血藤30g,熟地15g,丹参20g。

2.2 中药足浴中药足浴方药:大黄30g,延胡索30g,香附30g,鸡血藤30g,伸筋草30g,虎杖30g,透骨草20g,桂枝12g,艾叶20g,蒲公英20g,红花30g,丹参20g,当归20g,附子20g,小茴香20g,吴茱萸20g,将上药煎煮取汁3000ml,放入有自动加热保温并带有磁场、震动、冲浪的足浴盆中。水温保持在35~45℃,以患者无不适为度;水位以浸泡足踝为度。先熏10min,并配合足部穴位按摩,取足三里、三阴交、解溪、昆仑等穴位,然后把足放入药液中足浴30min,至全身微汗为佳,治疗时间为睡前,1次/d,20d为1疗程,做3个疗程。

2.3 西药治疗

2.3.1 方法静点前列腺素E110μg,1次/d,肠溶阿司匹林100mg口服,1次/d。

2.3.2疗效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制定标准[3]。疗效标准共分为4个等级。①痊愈:自觉症状消失,肢体血液循环(皮温、皮色)明显改善,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基本恢复,肢体侧支循环建立,血管多普勒检查基本恢复正常;②显效:自觉症状好转,肢体血液循环(皮温、皮色)较前改善,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及血管多普勒检查均明显好转;③有效:自觉症状好转,肢体血液循环(皮温、皮色)、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及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略有改善;④无效:自觉症状改善不明显,病情加重。

3 结果

临床治愈14例,占17.5%,好转61例,占75.3%,无效7例,占7.2%。

4 讨论

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原因,严重威胁中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4-6]。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的越来越好,运动越来越少,使得脂肪堆积,代谢异常,很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则是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就是其中之一。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于中医中“脱疽”范畴[7-9]。最早的记载见于《内经》:“发于足趾,名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人到老年宗气渐衰,气血亏虚,血不载气,气虚无以推动血行,血行不畅,致使血行瘀滞,瘀阻经络而发诸症。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通过降低血液黏度,增强脂质代谢,修复血管,改善血流速度,清脂溶栓,在所有的患者症状重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效果显著,且毒副作用小,尤其对早期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目前已成为目前治疗ASO 行之有效的疗法。对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性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大一.病在腿上 险在心上_心内科医生应关注外周血管疾病[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1):1677-167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2-53.

[3]中国中医药学会脉管专业委员会.周围血管病中医研究最新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354 357.

论文作者:王伟志,于虹霞,夏春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4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王伟志,于虹霞,夏春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