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大地测量监测方法及应用论文_马豪保

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大地测量监测方法及应用论文_马豪保

广西北斗星测绘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全球大地测量观测系统(GGOS)已在地球变化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大地测量检测方法的分析和应用,能够有效测定地质环境,能够对地面沉降、地震等多地质问题予以深入分析与研究,从而让区域地质环境得以稳定发展,对各种地质问题予以有效解决。

关键词:区域地质;地质环境;测量监测

一、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监测方法

1.1 区域地表变化监测

区域地表变化监测是监测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应用该项区域地表变化监测的过程中,还会涉及到GNSS、水准或者InSAR等相关的技术方法。在这些众多的辅助技术中,GNSS方法凭借自身精度高、布局灵活自如等优势在监测地域地表变化中被广泛的应用起来。为了实现对于目标区域地表地质地理因素的精准监测,我国大大提高了GNSS CORS分布密度,从此不仅实现了区域地表动态变化因素的全天24小时不间断监测;而且实现了对于重点监测区域地壳形变的高准确度的动态把握。InSAR方法是最近这几年发展起来的监测方法,该种方法不仅满足监测精度高的要求标准,而且可同步监测范围较大。

1.2 重力场变化监测

在地理领域下,用重力场以及变化来展示地球表层及内部中物质的密度分布情况以及运动状态。依据重力场在时间以及空间上的变化情况,可以实现对于地球系统物质的移动和交换过程的监测和还原。另外,如果重力场在时间以及空间上的变化信息具有高分辨率的性质,这时候,重力场就可以应用于对于陆地水储量、水循环、海水质量变迁等相关因素的监测。重力场变化监测优势在于数据获取精确度高,即便是重力场微小的结构部分也能够进行准确的计算;而缺点在于实现监测可覆盖范围十分有限,并且偶尔会出现对于不同区域测量会出现不同测量结果的问题。

1.3 地质地震水文变化监测

地形、地势分布情况与自然地质灾害发生区域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为了分析地质环境相关因素究竟对于地质灾害发挥着何种影响,需要事先对于调查区域的地理地形分布情况进行实地数据调查,并采用科学的技术设备或者送检到相关部门,准确计算出研究区域边坡的角度。研究区域的区域活动断裂情况,在评价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的活动中,是重要的参考指标。研究区域可能经历了数代的地质演变过程,从地质层面,可以研究该块地形的演变过程,对于地质地震活动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

二、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监测评价应用

2.1 环渤海地质环境稳定性监测评价

开展对于环渤海地质环境稳定性监测评价工作,具体需要进行以下步骤:第一步,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大地测量监测。结合之前实地调研对于研究区域展开的地质地理环境勘测所汇总出来的数据,笔者在这次地质环境稳定性监测过程中,主要将地壳构造形变、地面沉降作为首要监测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环渤海地质环境稳定性监测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从1999年持续到2017年GNSS基准站的全部数据,主要包括四十六座陆态网基准站,其中河北省、山东省等省份有八十五基准站;②从1999年到2013年共计7期陆态网572个GNSS区域站的全部数据;③从1977年到1999年期间,根据不完全统计,有901个国家一等水准点开始进行不定期复测数据;④除了上述三类数据,还需要权威地震部门提供的跨断层不定期复测二十条测线水准的相关数据。笔者在借助GNSS技术方法,来对环渤海地质环境稳定性进行监测的时候,还充分利用了GAMIT以及GLOBK软件技术。主要需要将GAMIT以及GLOBK软件技术应用到GNSS技术中去,对于获取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对于监测所得来的数据进行科学处理之后,能够得到研究区域水平以及垂直方向上的运动监测动态。然后,还需要借助非均匀分布的GNSS速度矢量,计算出当空间发生连续变化时候的应变率场。此次对于环渤海地质环境稳定性的监测,完成了对于901个水准点的复测,因此,在复测基础上,所得出的结果相对比较准确。将这901个水准点的复测成果与GNSS监测结果结合起来,就可以推测出研究区域的地面沉降分布情况。

第二步,对于区域地质环境展开稳定性评价。结合之前实地调研对于研究区域展开的地质地理环境勘测所汇总出来的数据,在此基础上,还收集了相关的地质地震资料,反复试验证明,最终确立了八项参考指标,作为研究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评价指标,这八项指标之中有最大剪应变率、面膨胀率、地面沉降、断层数目、地震频次、地震能量等等。在接下来的评价工作中,笔者借助因子分析法,构建出了有关该研究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定量评价的模型。在计算过程中,首先对于这八个参考指标之间确定一个统一的公共因子以及公共因子的得分系数;其次对于研究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评价所涉及到的八个参考指标进行定权,对于每个评价单元计算得分、汇总出结果,这样就完成了在对于区域地质环境展开稳定性评价。根据相关稳定性评价结果的数据显示,渤海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评价结果与地质地震灾害监测相关资料存在着一致性的关联。

2.2 川滇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监测评价

对于川滇区域的地质环境稳定性的监测工作,同样分为以下两个步骤:首先,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大地测量监测。地质构造活动是川滇区域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该区域,地壳形变化大,多发生地震、地质灾害。川滇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监测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从1999年到2015年GNSS基准站数据,其中单单四川省份就占整体基准站数量当中的47座;②从1999年到2015年,共计八期陆态网中有449个GNSS区域;③从1999年到2015年,第二十期陆态网地面重力数据;④从2002年到2015年GRACE卫星重力时变重力场数据。采用GNSS技术,对于获取来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对于监测所得来的数据进行科学处理之后,能够得到研究区域水平以及垂直方向上的运动监测动态,而且还通过严谨的计算公式以及精确的计算仪器,得出了川滇区域的应变率场。川滇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监测数据显示,该研究区域重力场变化频繁,这也说明了该地区地壳运动频繁,自然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接下来,就是对研究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展开评价,结合之前实地调研对于研究区域展开的地质地理环境勘测所汇总出来的数据,我们发现川滇区域地质构造活动频繁、地壳形变化大,多发生地震、地质灾害。除此之外,笔者还搜集了往年存档的相关区域地质地震的水文资料,经过数据确认以及实验结果,确定下来评估川滇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的统一参考指标,比如,最先确定了垂直形变、断裂数目、地震加速度、地震能量、地质灾害点、地面重力变化等指标来作为评估川滇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的统一参考指标,进而实现对于川滇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展开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估。

三、结语

区域地质环境的稳定性不仅与地区经济发展具有紧密关系,而且与百姓生活质量密切相关。通过行之有效的测量监测方法,能够对地质稳定性予以有效监控,能够保证地质问题的及时发现与有效控制。随着大地测量技术的发展,大地测量观测的精度、空间分布和现势性不断提高,各类连续大地测量观测数据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累积,这对于推动区域地质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也为良好地质环境的构建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田小伟,田俊花.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和治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8.

[2]刘晓艳.测绘技术在矿山地质环境遥感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

论文作者:马豪保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7

标签:;  ;  ;  ;  ;  ;  ;  ;  

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大地测量监测方法及应用论文_马豪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