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循环血微小RNA表达水平与冠心病发病风险关系研究论文_韩江武

(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 研究外周微循环血微小RNA表达水平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管理。方法 将174例2015年1月~2018年5月间于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174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样本临床资料进行实时定量聚合酶联反应检测,观察两组患者样本血浆中的miRNA-133a、miRNA-499a以及miRNA-208a表达水平情况,将两组患者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对比,冠心病患者在经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验后的miRNA-133a、miRNA-499a以及miRNA-208a表达水平情况具有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中可以有效的利用外周循环血微小RNA表达水平进行观察,从而有效的评估患者的冠心病发病风险,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外周循环;微小RNA;冠心病;发病风险

冠心病在临床中被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这种疾病在临床中十分常见,较多是因为患者体内的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病变,从而导致血管腔狭窄,为患者带来心肌缺血、缺血从而导致心脏病[1]。在目前,冠心病的范围包括了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以及缺血性心力衰竭这五种类型。为患者的冠心病带来较多危险因素的主要原因为高血压以及血脂异常等,这些因素会在临床中导致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以及发病率。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早期预防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临床手段,也是改善冠心病死亡率和发病率的主要手段[2]。本次研究探讨了外周微循环血微小RNA表达水平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管理,并将结果进行了合理的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174例2015年1月~2018年5月间于我院接受临床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174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在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94例,女性患者80例,患者的年龄为48~68岁,平均年龄为(57.36±3.64)岁,患者的病程为2~6年,平均(3.68±0.28)年。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93例,女性患者81例,患者的年龄为47~67岁,平均年龄为(56.86±2.97)岁,患者的病程为2~5年,平均病程为(3.84±0.33)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在经过冠状动脉造影后,均符合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排除存在恶性肿瘤以及肝肾功能障碍或其他临床疾病的患者。本次研究均经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采血进行检查,主要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定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验。患者的采血时间为胸痛发作24h内,采血后对样本进行15min离心处理,去样本经离心后的最上层血浆,利用RNAiso Plus来提取总RNA,从而对患者的miRNAs进行检验。之后利用ABI 750仪进行定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的miRNA-133a、miRNA-499a以及miRNA-208a表达水平[3]。

1.3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者完成定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后,观察患者的miRNA-133a、miRNA-499a以及miRNA-208a表达水平差别并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讨采用了统计学软件来进行数据的处理工作,对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在经过定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后的miRNA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miRNA结果在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进行对比时,患者的miRNA-133a、miRNA-499a以及miRNA-208a表达水平出现明显的升高情况,两组结果差异明显,见表1,经过对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研究中,对于患者的miRNA-133a、miRNA-499a以及miRNA-208a表达水平变化异常往往会提示患者可能出现冠心病潜在发病风险[4]。miRNA-499在人体中主要与人体的肌球蛋白基因调控存在一定的关联,并且在其中拥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miRNA-499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经常会相比常规更高。这就表示在临床中miRNA-499的表达水平变化会对患者的冠心病发病风险具有一定的提醒作用,也拥有生物标记物诊断冠心病的潜力[5]。miRNA-208在人体中主要属于表达心肌组织的α肌球蛋白重链子编码,其可以有效的帮助心肌组织控制和调整肌球蛋白重链在发育过程中的生成情况。经过研究可知,在症状情况下,人体内是无法检验出miRNA-208的,而当人体的心肌组织出现受损的情况时,才可以在患者体内检验到miRNA-208的存在[6]。这两种研究都可以表明,在冠心病的早期患者的血清或者血浆中,都可以检验出相比正常人较高的miRNA-208以及miRNA-499。而miRNA-133在临床的检验中,其表达水平也会出现明显的升高情况。这些结果提示miRNA-133a、miRNA-499a以及miRNA-208a的表达水平变化均可以在早期有效的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诊断,在冠心病的早期预防中拥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检验中,观察患者的miRNA-133a、miRNA-499a以及miRNA-208a表达水平可以较好的判断出患者的冠心病发病风险,有效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在预防急性心肌梗死中拥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宁明安,刘立鹏,陈书影,等.外周循环血微小RNA表达水平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关联分析[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6,21(2):108-113.

[2]李陶,庞琪,刘永斌.外周血microRNA-22水平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诊断意义[J].中国医刊,2017,52(1):31-35.

[3]江琼,吴佳易,郭永喆,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循环血微小RNA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检测[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7,51(3):170-174.

[4]李璐,黄素丽,郭泳钿,等.中国南方人群外周血microRNA-212表达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57(5):6-10.

[5]张岩,王聪霞,马维冬,等.microRNA-491-5p血浆水平及其靶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易感性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7(3):318-321.

[6]杜同心,罗洞波,吕红博,等.miR-21与miR-375在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及汉族食管癌患者组织和血浆中的表达[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7,40(7):897-901.

论文作者:韩江武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  ;  ;  ;  ;  ;  ;  ;  

外周循环血微小RNA表达水平与冠心病发病风险关系研究论文_韩江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