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创新教育课程开发的探索论文_李春藜

科技馆创新教育课程开发的探索论文_李春藜

重庆科技馆 重庆 400024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一定变化,当代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科学本质观,深刻了解科学是什么以及科学对当今生活造成的影响。基于此,为提高科普教学水准,文章对科技馆科学课程的开发与创新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关键词:科技馆 科学课程 建构主义

既往研究证明,科学本质观涵盖事业观、探究观、知识观三个方面的内容,其本质是暂时性、可重复性、累积性、可预测性、制宜性、逻辑推论性等。虽然我国近几年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注重“科学素养”在教育中的落实,但是科学课程却过于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导致诸多学生没有树立起应有的科学本质观。科技馆本身作为一个开放的、极具科学气息的学习环境,展品数量较多,视具体情况,可以用“科技馆”本身为载体,设计全面且有深刻内涵的科学课程,从而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知,最终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发展。

一、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科技馆科学课程开发

1.课程的现实意义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认知水平的提升,受学习者本身心理活动、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影响,学习者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依靠教师、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主动对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构建出相应的知识模型。在学习的过程中,涵盖学生对新信息的重新建构,同时也涵盖学生对原有认知的分解、重组。所以,一个行之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将学习者的学习起点、学习背景假定为一致的,学习者是有着差异化学习背景的,且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往往也参差不齐。建构主义强调知识信息的探索、知识模型的搭建,而科技馆和课堂教学环境不同,它本身是一个开放且充满探究的环境,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组队、分工合作等方式,围绕某一个方面的要求进行自主探究。

2.展品和课程背景

某科技馆关于地震的展品包括“模拟地震体验”“再现地震灾害时的场景”等展品,学生在展馆中能够直观体验到地震发生时的场景,同时能够对地震形成的原因、震级等有初步的了解,并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是促进学生朝着“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需要以科学观、客观事实为载体,并要让学生乐于学习、探究。科学课程和一般文化课程不同,科学课程更注重“乐学”,同时更强调学生本身的主动探究、思辨等,科学课程中的科技常识涵盖了基本的科学技术、事实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对外部事物的切身体会建立在有真实的事件、问题的基础上,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凸显这些事物所反映的性质、客观规律等,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感受。

3.课程教学过程

根据展品的种类、现实事件依据,可设置三个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对“地震”有全面的认知。活动一:让学生观察地震造成的破坏(建筑、模型、图片),并让学生相互沟通、交流自己知晓的有关地震的信息、知识,教师在教学前可让学生自主搜集地震相关资料,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此前收集的资料为基础进行探讨。活动二:让学生分组体验“模拟地震体验”展品,了解其基本原理,感受地壳活动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地震发生时,一定要沉着冷静,尽量躲避在墙角或者坚固家具的下方,在主震结束后应该快速撤离到室外,同时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头部”。活动三:通过参观地震墙、观看视频及KT板、体验展品等方式,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地震的成因,让学生进行思考及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地震发生前的预防和地震发生后的救助情景,从而学习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救助措施。

二、相关反思

科技馆对于科学基础知识的呈现模式,本身符合青少年的认知方式,通过科技馆环境,让学生在贴近科学本质的环境中学习,能够让学生更有效地参加活动课程,并实现在实践中的不断提升。学生在“亲自体验”的过程中获得了“直接经验”,可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教育,最终构建出合乎自身认知习惯的知识模型。就文章上述的教学方法而言,笔者认为,该教学方式实现了科学课程教学的“主体化、实践化”,对于课程的开发也有着较为明显的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科技馆本身是开展“科学课程”的重要载体,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科学课程的开发重点在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让学生通过亲身感知来构建相应的知识模型,从而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倪杰 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科技馆STEM课程刍论[J].科普研究,2017,12,(4):33-42。

[2]苗盈 浅谈科技馆科学课的设计要点——以江苏省科学技术馆《苗苗课堂》为例[J].科学与信息化,2019,(24):131,136。

[3]金利芳 陈洁 科学教育的风口——对新科学课程标准下的科技馆科学教育的思考[J].中国科技纵横,2018,(2):226-228。

[4]聂海林 一部兼具学理性与实用性的著作:评彭湃副教授的《科技馆教育项目评估:理论与方法》[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8,4,(4):289-290。

论文作者:李春藜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2月总第3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3

标签:;  ;  ;  ;  ;  ;  ;  ;  

科技馆创新教育课程开发的探索论文_李春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