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120例疗效观察论文_侯火明

侯火明

湘潭市中医医院 湖南省 411110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诊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25例(41.67%)显效,33例(55.0%)有效,2例(3.33%)无效,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有20例(33.33%)显效,26例(43.33%)有效,14例(23.33%)无效,总有效率为76.67%,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

  据有关临床统计资料表明,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蛋白尿、水肿、血尿、高血压等,且病理复杂、治疗难度大、反复发作、预后较差,对患者的肾脏功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还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1-2]。对于该病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方式。大量的临床案例表明,单纯的应用西药治疗往往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推广应用,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中逐渐引入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为了进一步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效果,本文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诊治的12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了分组试验,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诊治的12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试验组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16岁-55岁,平均年龄(33.27±10.27)岁,病程1年-10年,平均(4.25±1.36)年;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7岁-56岁,平均年龄(34.35±10.28)岁,病程1年-9年,平均(4.36±1.29)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各项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具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药物包括:缬沙坦,每次剂量为80 mg,每日一次;潘生丁片,每次剂量为50 mg,每日三次;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片,每次剂量为20mg,每日三次,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

1.3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体征消失,血脂水平及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每日尿蛋白量在0.2g以内;有效:患者的体征得到明显改善但并未完全消失,血脂水平及肾功能得到有所改善;无效:无以上改善者[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18.0软件分析,以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在疾病的治疗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随着中医价值再次引起关注,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中逐渐引入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从中医角度上讲,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于“水肿”“尿血”等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病理在于虚实两方面,虚在脾肾,可表现为气阴两虚,脾肾阳虚等;实为风邪外侵,气滞血瘀,水湿内停。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肺失通调、肾失开阖、脾失运化会引起水肿发生,水湿内停,郁而化热[4]。由此可见,导致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原因主要是湿、热、瘀,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应从清热利湿、祛瘀活血入手。

雷公藤是卫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在医学专业上又被称作黄藤、黄腊藤等,其味苦、辛,性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雷公藤对于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消肿止痛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雷公藤的主要成分为雷公藤多苷,是临床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常用药物。临床表明,雷公藤多苷具有良好的抗炎、抑制肾脏系膜细胞、抑制免疫及基质增生等功效,除此之外,雷公藤多苷对于活化 T 细胞的增殖也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可有效促进白细胞介素-2 的生成减少,从而使肾小球和肾间质的纤维化得以延缓,最终达到促进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免疫功能失调改善的目的[5]。另一方面,雷公藤多苷还能够发挥对肾炎蛋白尿的控制作用,从而使患者的病情保持在稳定的状态,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对于病情的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

我国著名医学研究者张秀娟[6]等通过对100名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给予其中的50例患者实施常规西药治疗,对另外50名患者加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西药治疗组的显效率仅为29.0%,总有效率为73.0%,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显效率达40.0%,总有效率为96.0%。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前24 h 尿蛋白定量、Scr(血肌酐)、BUN(尿素氮)、Alb(血浆白蛋白)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本文通过分组对照的形式,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诊治的12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对试验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张秀娟报道结论相符合。由此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宣建宗,王亿平,丁仁华,司燕燕.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11:796-797.

[2]宋日新,姜国红,王锐艳,孙薇,崔岩,康萍,张洪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36例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04:408-409.

[3]陈宏,肖艳.中医食疗药膳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44例疗效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国际营养药膳高层论坛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3.

[4]刘猛,朱江,袁自静.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4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04:250-251.

[5]向军,秦双件,欧少福.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48例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09,15:394-395.

[6]张秀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10:152-153.

论文作者:侯火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120例疗效观察论文_侯火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