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精深”为“易趣”论文_郭清娟

化“精深”为“易趣”论文_郭清娟

潍坊新华幼儿园 郭清娟

《纲要》中指出,教师是幼儿发展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那虞教授在讲座中对教师的定位给予了“行动指引式”的详细阐述,《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明确了幼儿园老师教育工作的特质,将成为我们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宝典”。

首先,我先来谈谈何为“过程意识”。

1.“过程意识“就是一种化“精深”为“易趣”的过程,鉴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把经验通过具体行动“易”化、“趣”化,就会更利于幼儿接受。

2.过程意识也是一种行为方式,过程即有经验指向的行动,是经验的活动化、动态化、细致化的过程。

3.过程意识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体现,我们要做到的是教育无痕、润物无声式的引导,是教师智慧深入教学细微处的体现。

接下来,运用自己对“过程意识”的理解联系实际,我想到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这样一则案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进行《美丽的秋天》主题活动中,我们预设的目标中有这样一条:“知道秋季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了解秋季收获的果实、蔬菜、农作物的名称、外形特征,感知种子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和幼儿一起预设和生成了一系列的活动:

1.有趣的农场采摘。我们带领幼儿参观农场,并参与了农场的丰收活动,在此过程中幼儿深刻的感受到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并通过劳动初步认识了几种秋天果实、蔬菜、农作物。

2.农家乐系列活动。幼儿将自己收集的果实、作物等投放到活动区,创建了“大粮仓”。然后利用这些作物制作各种美食进行品尝,并自发排练了精彩的节目庆祝丰收节。这些幼儿自发自愿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丰收的喜悦,更深刻了解到不同果实的特性,深入感知不同种子在生活中的不同运用。

活动中,我们通过幼儿的实践与体验将“精深”的目标,“易趣”为“参观农场-体验丰收-制作农家乐美食-开展丰收节”的系列活动。幼儿通过社会实践、以及与环境和材料的有效对话获得新经验,并在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新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生成新活动。我认为,这就是有意义的“过程”,也是教师“过程意识”在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论文作者:郭清娟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9

标签:;  ;  ;  ;  ;  ;  ;  ;  

化“精深”为“易趣”论文_郭清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