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大沥镇城乡十分钟文化圈论文_张婉萍

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大沥镇城乡十分钟文化圈论文_张婉萍

佛山市大沥镇文化站 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文化站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单位,大沥镇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以“中国伯奇、创新大沥”为统领,大胆创新、精细部署,政策上扶持、经费上保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活化文化阵地建设,开创大沥镇城乡十分钟文化圈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文化的服务效能,在2015年被评为佛山市首批“十分钟文化圈”示范镇街。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

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在于“服务”二字。这个服务,并非固化刻板、一成不变的,而是有指向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大沥镇文化站作为基层一个文化单位,随着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市民必然对精神文化生活有着更高的期待和要求。近年来,大沥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在服务效能、普惠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

一、政府搭台,社会支持

公共文化服务是为人的服务,而为人的服务必须以需求为导向。目前上海市民的文化需求保障现状与过去比有了根本性改变,需求内容贫乏、品种稀少、结构单一、样式雷同、成本偏高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但保障基本需求的任务丝毫不能放松。契合群众需求热点转换与变化,以弘扬文化的正能量为聚焦,大沥镇制定《大沥镇“中国伯奇•创新大沥”建设方(2014-2016)》,设立《大沥镇公共文体发展扶持资金实施方案》,分别从社区文化活动、公共文化设施、传统文化保护、文艺创作、文化人才和体育事业发展等六个方面进行专项扶持,2014年投入400万元专项资金,2015年投入专项资金将增加到900万元。文化建设由政府搭台、社会支持、群众参与,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大文化格局。统筹全镇资源,致力于城乡十分钟文化圈建设,实现文明水平、创新意识等素质的整体提升。

二、设施普及,网络完善

文化硬件是软件的载体,软件是硬件的脊梁。大沥镇不仅硬件建设尚有空间,部分软件不配套的问题也亟待解决。我们应树立软件与硬件两轮驱动、两手同抓意识,立足软硬件与市民生活的贴近度,更加注重软件与硬件统筹规划、一体谋划、整体策划,大沥应建多少文化设施、建哪些设施、现缺什么设施,如何均衡布局、优化结构、匹配功能等开展综合研判与评估,着力打造文化硬件与软件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效应的样板。镇文化站现有室外活动面积64613平方米,站舍活动面积18383平方米,大型文化广场3个、影剧院1间、图书馆3间,藏书超过15.5万册,多功能报告厅、展览馆、排练室等各类文化活动室47个。

全镇38个社区建有文体楼174座,文化广场60个,遍布全镇的200多个文化站点,完善的镇、居、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特别是应引导各级文化设施主体在用足用好设施上多下功夫,自觉拒绝设施空闲、出租和挪用。为城乡十分钟文化圈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文化服务,惠及民生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大沥镇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公共文化服务上不断改进,不断作为,让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贴近群众,更好服务群众。

1.公共文化百花齐放。长期举办社区文化节、粤曲私伙局展演等专题性文艺活动,五一、国庆、元旦等节庆文化活动常年活跃,2012—2014年,举办镇级群众文化活动分别为364、326及316场次,形成群众积极参与文化、享受文化、百花齐放、共享共乐的新气象。

2.图书服务形式多样。镇图书馆是佛山市联合图书馆试点单位及首批成员馆、太平社区图书馆成为全市首个社区级成员馆,已建成一座自助图书馆——嘉怡社区“榕树头”书屋;2014年大沥镇图书流通借阅量和办证人数均居佛山市镇街之首;积极开展读者活动,已连续举办七届大沥镇读书节,“图书漂流”进村居、进企业、进校园、“图书寻宝”等活动深受不同年龄阶层群众的欢迎,其中每年5月举办的儿童“讲美德故事”比赛已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少儿读书品牌活动。

3.“有为讲坛”大沥公益讲座定时开讲。作为南海区首个承办“有为讲坛”的镇街,“有为讲坛”大沥公益讲座自2007年启动,每月定时、定点、免费对公众开课,至今举办了艺术、心理、礼仪、家庭教育等81场内容丰富的公益讲座,影响力、受众面不断扩大,成为我镇公益文化服务的一项长效品牌。

4.都市文化不断升温。大沥都市周末剧场自2011年启动至今举办160场高雅演出,逢周六晚上8时准时奉上高水平艺术演出,今年更将其中每月最后一场专门安排本地精品节目专场,为本地精英提供常设性平台,已成为大沥乃至周边地区市民享受都市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

5.创新文化体验。创新性推出文化体验之旅,组织如感动人物、残疾人、福利厂员工等不同群体的各界群众参观游览镇内文化景点,邀请市民体验了解大沥文化、触摸大沥人文之美,今年已组织19场;举办大沥镇美城美家义务导赏员大赛,制作省内首个镇级旅游护照——《大沥镇旅游护照》,以创新的方式吸引大沥人和新大沥人了解当地历史、文化资源,见证城市变迁。

四、集中资源 品牌引导

集中现有资源,改革运营机制。整合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让公共文化机构集约化经营,在现有资源中,集中优势,发挥出最大的活力。在改革管理体制的同时,还应该改变运营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打破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自身的框架约束,实现效能的最大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缤纷舞台,大众主角

佛山市首个镇级群众文化展演平台——“大众广场缤纷SHOW”自2007年启动以来,坚持定期、定点、免费提供给业余文艺爱好者展示自我,不设年龄、性别、户籍、民族或学历等限制。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表演”,经不断深化和延伸,至今已经举办200场演出,惠及群众数十万人次。

(二)文化共享,百姓受益

大沥镇“文化共享”工程自2008年启动,至今已与40个社区、企业单位合作共建,活化村居、企业的文体设施和人才资源,实现群众文化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跨越式转变。开设“文化共享”艺术大讲堂,设立大沥镇老人大学分教点,针对青少年群体开展暑期义教、艺术讲座等喜闻乐见的培训活动。

(三)南国红豆,粤韵飘香

全镇共有37个粤曲私伙局,每周定时、定点“开局”;经常邀请小神鹰、何笃忠、何萍、郭凤女等省内粤曲名家前来指导、培训和专场演出;举办佛山市首次五区粤曲群英联谊会,经常与广州市、云浮、清远等地粤曲爱好者进行交流活动;粤曲已成为大沥人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元素。

(四)伯奇故里,摄影之乡

借助“中国照相机之父”邹伯奇的名人效应,自2011年起连续举办五届“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是全国首个且唯一一个以创意摄影为主题的全国摄影展览,是广东省份量最重、规模最大、向全国推广力度最强的摄影展览,已成为全国摄影界八大品牌之一,逐渐打造成插图摄影、广告摄影的全国性标杆平台。2014年整合资源、深挖内核,提炼“中国伯奇、创新大沥”发展理念,成为全镇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精神统领。

(五)笔墨浓香,文风鼎盛

广东省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览永久落户大沥并已举办三届,成功引入两届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提名书法家作品展览;广东省“大沥杯”小说奖已永久落户大沥,成为广东小说领域的权威专业大奖,成功举办四届广东省“珠江情”征文赛、广东省第12届美术书法摄影联展、佛山市首届诗歌节等重大活动,提升群众文化生活质量。

(六)口哨艺术,初成气候

举办“中国好哨音”首届中国口哨大赛、口哨新年音乐会等,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口哨艺术委员会落户大沥,并免费举办口哨音乐培训公开课,口哨文化品牌在大沥初步形成。

五、传承创新,满足百姓新需求

过去,政府“管”“办”兼顾,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就是政府,客观上影响了政府职能的发挥以及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提升。近几年,公共文化的服务主体越来越多元,逐步形成了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发力的良好局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是服务,如果成为福利式的建设就会有偏差。”①各地文化馆、站等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让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机构管理。各地探索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制度,委托市场、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据了解,目前,文化部已经研究起草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见和指导性目录,以指导政府购买公共文化良性发展。

大沥镇每年镇内各地举办醒狮盛会、生菜会、锦龙盛会等传统节日盛会超过20场,成为群众维系乡情、独具特色的民俗庆典。举办首届“大沥杯”粤港澳台狮王鼓王争霸赛,连续五年举办大沥镇传统狮大赛;首创鼓王比赛,制定南狮鼓法竞赛规则;创办全国首个镇级龙舟联赛,打破端午时节赛龙舟的局限,搭建长期持续的赛事平台;承办第一届全国龙舟往返赛,丰富传统项目内涵。编写、出版《龙母印记》一书,每年举办黄岐“龙母诞”活动。

全面完成了我镇文物普查工作,建立并健全了大沥镇文物档案,曹氏大宗祠、平地黄氏大宗祠被并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眼桥、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等13处文物单位被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传承发展,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个:其中国家级“非遗”——狮舞·广东醒狮,省级“非遗”——南海藤编、盐步老龙礼俗,市级“非遗”——麦边舞龙,南海黄飞鸿中联电缆武术龙狮协会入选广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六、文化引领,服务大局

展望未来,大沥镇将坚持以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服务需求为导向,强化大沥特色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做强粤曲、摄影、书画、龙狮、藤编等大众文化;坚持公共文化建设与社会管理、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相协调,逐步加大文化服务财政倾斜力度,积极倡导社会文明、提高人文素质,营造公共文化、广场文化、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社会氛围,形成全社会支持和关注城乡十分钟文化圈建设的良好氛围。

七、结语

大沥镇在以后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还任重道远,我们有必要、有责任、也有条件,进一步以百姓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加快推动标准化、均衡化建设,着力提升我镇整体效能和服务水平,力争率先建成具有较高水平和服务质量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培国 2015年6月19日 经济日报 《公共文化服务不能成“花架子”》

论文作者:张婉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7

标签:;  ;  ;  ;  ;  ;  ;  ;  

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大沥镇城乡十分钟文化圈论文_张婉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