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咳嗽病用药规律研究论文_乔羽,周雪明,王兵,姜德友

乔羽 周雪明 王兵 姜德友通讯作者※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 要】本研究通过搜集与整理古今咳嗽病医案,对咳嗽病医案数据进行频数分析,探寻咳嗽病治疗的用药规律,为咳嗽病的诊疗提供了理论和临床依据,同时也为中医医案的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学上的借鉴。

【关键词】咳嗽;医案;统计方法;用药规律

【中图分类号】R25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017-01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on collecting and sorting ancient and modern cough cases,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modern statistics and computer technology.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gularity of cough treatment.In this paper,flavor and channel tropism of high frequency herbs were reviewed and analysed.It will provide not only the theoretical and clinical basi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ugh,but also ideas and methodology for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medical records.

Key words:Cough;Medical records;Statistical method;Medication rule

中医治疗咳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咳嗽病古今医案中药物进行数理统计,从整体上把握咳嗽病的证治规律。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 古代医案选择宋代至清末载有治疗咳嗽病方药的经典医案,现代医案选择著名专家医案或其他著作关于咳嗽病的医案文献报道。本研究共精选咳嗽病医案1808例。

1.2 研究方法 对搜集到的医案建立药物数据库,所有数据统计选用国际上公认的权威统计分析软件SAS System for windows V9.1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 医案中药物共计451味,出现频数总计19738次,按照数据完整性要求标准,选取累积百分比>80%的高频药物(频数>59)88味进行统计分析。

2.1 药物频数分析 在咳嗽医案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20味药物见表1。

表1高频次药物频数分析统计表

3 讨论

3.1咳嗽不离肺胃

高频药物归经的频数分析结果表明:入肺经的药物最多,有68味(77.27%),其次是入胃经的药物,共计32味(36.36%)。这一结果与《素问?咳论》“(五脏六腑之咳)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的理论不谋而合,强调了咳嗽不离肺胃的观点。

肺属金,胃属土,胃为化源,肺主布津,若胃能和降,肺气自可通调肃降水津,若胃失和降,肺不布津,必致水湿停滞胃中而为痰为饮,上逆壅肺而为咳嗽。任何邪气引起胃失通降者都可影响肺的肃降功能,如饮食不节,饮酒无度,嗜食肥甘厚味,暴饮暴食,均可伤及脾胃,使胃气壅滞,浊气上逆壅肺,临床也常见到有嗳气、呕吐、泛酸的患者伴有咳喘等肺部症状。

现代临床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李东[2]选择了90例胃内伤基础上外感咳嗽的患者,治疗组治以肃肺和胃法,用自拟汤药治疗,对照组I肺胃同治,用急支糖浆合加味保和丸治疗,对照组II单纯治肺,仅用急支糖浆,疗程均为7天。结果表明:肺胃同治、肃肺和胃法在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疗程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卢俊林[3]对32例胃食管返流病并发咳嗽的患者给予莫沙比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结果显示:患者胃食管返流症状改善,同时咳嗽明显好转,证明反流性食道病与咳嗽密切相关。因此,肺系病在临证上可通过治胃取得一定的疗效,这对中医临床治疗咳嗽有很大的启示。

3.2甘、苦、辛味药物在咳嗽病治疗中的意义

高频次药物药味分布的频数分析结果表明:甘味药和苦味药的应用占高频药物的50%以上,其次是辛味药。

甘味能补、能和、能缓,主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如杏仁、甘草等。甘味药物以治疗久咳劳嗽为主。

苦味能泄、能燥、能坚,主通泄、降泄、清泄、苦温燥湿、苦寒燥湿、泻火坚阴。如厚朴、麻黄、白术等。苦味药物多为降气、下气之品,可用于治疗喘咳胸闷。

辛味能散、能行,主发散、行气、行血。如半夏、桂枝、石膏等。辛味药物针对的多是风寒感冒的咳喘、痰多。

甘、苦、辛三味药配合还可产生辛甘化阳、辛苦开降、苦甘祛湿的功效。

辛甘相配可以化生阳气,如麻黄汤、麻杏甘石汤、小青龙汤,麻黄、甘草相配,具化阳、温通、发散之效,可发散在表之寒邪;麻黄、石膏相配,辛甘发阳能散表寒,寒温相配可宣内热;干姜与甘草、桂枝相配,具辛甘化阳,温肺散寒,化饮止咳之效。

辛苦之法,具开降、除痞之效,如桂枝与杏仁相配,辛苦开降,解表下气止咳,如麻黄汤;桂枝与厚朴相配,具辛苦开降,解表下气止咳之效,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石膏与麻黄相配,具辛苦开泄,清内热,散外寒之效,如麻杏甘石汤。

苦甘之法,具祛湿、清热、坚阴之效,如白术与茯苓、泽泻相配,具苦甘袪湿,利水化饮之效;白术与甘草、人参相配,具苦甘祛湿,补土制水之效。

参考文献:

[1]张伯礼,薛博瑜.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3.

[2]李东,姜良铎.肃肺和胃法治疗外感咳嗽的疗效机理和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01):70-73.

[3]卢俊林.胃食管返流病致慢性咳嗽32例诊疗体会[J].中外医疗.2011(33):98.

※通讯作者:姜德友(1960-),男,黑龙江东宁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病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ZHY08-Z52)

论文作者:乔羽,周雪明,王兵,姜德友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5年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5

标签:;  ;  ;  ;  ;  ;  ;  ;  

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咳嗽病用药规律研究论文_乔羽,周雪明,王兵,姜德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