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不间断性护理方式对患者病情的影响论文_缪桂兰

分析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不间断性护理方式对患者病情的影响论文_缪桂兰

缪桂兰

黑龙江省虎林市八五四农场医院 158403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给予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不间断性的护理方式对患者病情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7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治疗措施,其中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抢救、心理、营养及生活等方面的不间断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收缩压和心率的变化及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措施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两组护理前的收缩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经过不间断护理后的收缩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护理前后的收缩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措施满意率83.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间断性护理方式对患者的病情影响较显著,使左心衰竭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不间断性护理方式;病情影响

心脏排血量功能的减退,心脏排血量不足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现象称为心功能不全,简称心衰[1]。而肺淤血导致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肺水肿,并且常伴有休克,常见的症状为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面色灰白、大汗、烦躁不安、乏力等[2]。急性左心衰若不能有效的处理,严重者会导致死亡,并且预后的效果不良,有研究表明,对于急性左心衰的患者需要紧急的措施,拟定护理方案,精心及合理的护理方式对于治疗急性左心衰至关重要。本研究对于急性左心衰的患者给予不间断性护理方式,为了更深入的研究分析,现将研究分析的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7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7例。对照组37例患者中,女17例,男20例,年龄45~78岁,平均(52.2±3.3)岁;试验组37例患者中,女18例,男19例,年龄42~76岁,平均(50.8±2.3)岁。所有患者在入院前的主诉均为突然间呼吸困难、口唇发紫发绀、咳嗽并且咳粉红泡沫样痰、尿量少、脾气较暴躁等;入院检查显示,两肺可闻及干性及湿性啰音及哮鸣音。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抢救及治疗措施,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抢救、心理、营养及生活等方面的不间断性护理。主要的护理措施如下:(1)在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积极的护理措施,如对于护理困难、烦躁不安等症状的患者应取端坐位来保持体力;为患者建立两个静脉通道吸入纯氧6~8 L;通过密切监测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时刻注意心率及心率的变化;要熟练掌握对抗心力衰竭药物的用法,尽可能地避免用药后出现副作用及中毒现象。(2)基础护理:保持室内环境的适宜,给予患者皮肤的护理,对医用品的妥善保管等基础护理。(3)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要给患者一定的心理支持,使其缓解紧张的心理压力,从而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4)营养护理:患者要注意饮食,护理人员要嘱患者禁忌高脂肪、高钠饮食及暴饮暴食等。(5)人性化护理:护理人员的态度要和蔼可亲,护理人员应耐心解答患者对病情的任何疑问。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收缩压及心率的变化,分析比较两组在护理后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措施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收缩压和心率的比较 两组护理前的收缩压和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经过不间断护理后的收缩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护理前后的收缩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措施满意度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措施满意率83.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采用不间断的护理措施对急性肾衰患者的效果较显著,患者在不间断的护理后,收缩压及心率均明显下降,而给予常规护理的患者护理前后的收缩压和心率无显著变化[4-5]。给予不间断性护理措施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措施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护理后的收缩压由(168.3±20.2)mL下降到(140.42±12.1)mL,心率由(97.5±5.6)次/min下降到(87.6±5.7)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急性左心衰患者具有病情变化较快、预见性较差、死亡率较高等特点,要求护理人员应具备对疾病的风险意识,能够在护理过程中及时报告医生,尽早避免护理过程中给患者带来的安全隐患。急性肾衰竭的患者在抢救中的护理至关重要,因为急性肾衰的患者在短时间内可以多次发作,病情发展迅速,故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积极配合医师,将基础护理措施做到完善,进而使患者以最佳身心状态来接受治疗。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也不可缺少,有研究表明,心理的控制及调节能力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所以对于饱受疾病痛苦的患者要给予一定的心理护理及支持,缓解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可以尽早康复。护理人员对患者生活上也要给予关怀及护理,给予人性化的护理,让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使其保持良好的情绪,对患者实施衣食住行、心理及生理全面不间断的护理,不仅为接受治疗提供良好的条件,也使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措施的满意度得到提高,进而提高了对医院治疗的信任感。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左心衰的患者给予不间断的临床护理效果较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收缩压及心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及对医院治疗的信任,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不间断的护理方式在临床上值得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路恋英.优化急救护理措施对急性左心衰患者45 min末、60 min末急救效果的影响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198-199.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3):195-208.

论文作者:缪桂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30

标签:;  ;  ;  ;  ;  ;  ;  ;  

分析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不间断性护理方式对患者病情的影响论文_缪桂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