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促进浦东功能发展_企业经济论文

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促进浦东功能发展_企业经济论文

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推进浦东功能开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招商引资论文,功能论文,质量论文,浦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招商引资在数量上的积累,到了一定的规模就将产生质的飞跃,从而要求我们将工作的重心放到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拓宽招商引资思路上来。

一、外引内联的基本态势

1.面向世界的招商引资

投资规模趋大。至1996年8月底,浦东新区吸引的外资项目已达到4064个,协议吸引外资109个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7亿美元。外商投资规模逐年扩大,已形成宏大的气势。而且,外资项目质量和平均投资额不断提高,1994年总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外资项目达到63个,其协议吸收外资达19.7亿美元,占全部外资协议总额的75%2%。1995年协议吸收外资额已达到407万美元。迄今,浦东新区累计引进500~10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达130个,其中协议外资4.89亿美元;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达274个,其中协议外资68亿美元。总投资额高,协议外资额比重不断增长,项目平均投资额不断增大,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大中型项目占主流,使浦东新区的直接引进外资具有规模大、水平高、质量好的特征。

投资来源广。浦东的国际影响与日俱增。迄今共有55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浦东。截至1996年6月底,香港依然独占鳌头,其投资项目数和协议外资额分别为1796个和50.6亿美元,分别占新区的45.7%和47.4%,平均投资规模为470.1万美元。日本、美国次之。协议外资额分别达到13.4亿美元和9.3亿美元,平均投资规模分别为406万美元和263.1万美元,美国投资项目较小。按协议外资排序,八强协议外资额合计90.2亿美元,占新区协议外资的比重高达84.4%,可见在国际投资来源多元化,浦东与世界经济相互渗透日益增强的同时,投资强度仍主要集中于亚洲四小龙、日本和欧美。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日商投资步伐明显加快,欧美投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英国和德国,投资项目大,平均投资规模均逾1000万美元,从而使投资来源,偏于港台一隅的局面有所改观,引进外资的质量逐步提高。

投资结构趋佳。新区利用外资的结构基本与“三二一”产业发展的方针相吻合。外商投资三产的比重从1993年的43%上升到1995年的54%,累计到今年9月底,新区共有外资三产项目2100家,协议外资67亿美元,占全区的比重分别为55%和68%。第三产业涉足的领域日益广泛,并从传统的餐饮娱乐、房地产拓展到零售商业和装潢设计等行业。新兴的信息咨询业也开始充满活力。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体,近年来,引进项目的科技含量较高,在电脑、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和汽车零部件等行业中,利用外资取得明显成效。进军浦东的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增多,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增大。新区利用外资的工作可称之为“渐入佳境”。

2.面向国内的招商引资

投资规模需扩展。截至1996年8月底,新区的“内联”企业共有4421户,注册资金143.4亿元,已形成相当规模,但与深圳市相比尚相去甚远,深圳凭借先声夺人的政策优势和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至今已发展了8000多家“内联”企业,注册资金达到250余亿元,其产出份额已占到深圳全市的三分之一。浦东新区起步晚,能形成现在的内联企业规模殊为不易,但着眼于未来的发展,面向国内的招商引资工作必须强化,以期真正实现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高度开放。

辐射半径需扩大。新区“内联”企业来源广泛,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8个中央部委。其中苏、浙、粤、京、皖为投资大户,其项目总数和注册资金占全区比重分别达56%和64%。可见,新区“内联”企业的发展一是延续和加强了与周边省市的传统经济联系;二是争取和保持了中央对浦东开发开放的支持;三是把握和吸收了南方开放省份和经济特区的辐射效应。值得重视的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在浦东的投资尚欠规模,这与中央赋予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带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地区很不相称。浦东新区必须强化对中西部地区的辐射,主动加强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联系。

产业联动需增强。新区的“内联”企业多以独资为主,作为内地企业的分公司和营业部,对其母公司依赖性大,与深圳的“内联”企业多以“中中外”等方式合资联营的模式相形见绌,缺乏资源要素优化组合,产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机制。在规模上,新区的“内联”企业平均每户注册资金只有320余万元,在行业上,“内联”企业多集中于房地产业、建筑业和国内商业领域,投资的档次和质量亟待提高。

二、努力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

1.立足于优化产业结构

必须把招商引资工作与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增量投入来改善存量格局。必须按新区的产业功能定位和投资指南有效地引导外来投资,借助外商的资金和技术,为我所用,大力强化新区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培育战略产业。鼓励外商引进技术档次高、发展前景好的产品,以充实浦东的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发展后劲。第三产业的发展要提高层次不能停留在房地产硬件开发的阶段。要根据新区的城市建设形态规划和产业布局,积极为外资项目选址定位,促进新的产业发展格局的形成,要搞好城市市政道路建设,形成良好的交通通讯网络,使外资项目良好地嵌入现有产业体系,充分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的布局效益。同时,要注重限制甚至禁止那些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传统行业和对环境有害的项目染指浦东,确保浦东产业发展的质量和层次。

2.立足于促进功能开发

必须把招商引资工作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新区产业功能的开发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第三产业上,要抓金融贸易功能的开发,以期形成浦东新区CBD产业的特色,增强对其它产业的联动和乘数效应。在制造业方面要抓投入产出率高的有市场、有效益、有后劲的大项目,迅速形成产业发展的支撑点。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要尝试走出一条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创汇农业的新路,努力促成外资与乡镇工业的嫁接,推进乡镇工业的集团改制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在小区开发和城区功能拓展方面,要着力将外资引入各具功能特色、优势互补的重点小区和乡镇工业园区,以推进小区的功能开发。关键要炒热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促进以楼招商,大力引进各类大市场和各种金融贸易和商务机构,集聚人气;要盘活外高桥保税区,充分利用其“水落石出”的政策优势吸引外资,大力拓展国际贸易、保税商务和出口加工功能;要努力扩大金桥出口加工区的产业规模、抓住GM汽车项目即将进区的机遇,并充分发挥先期落户的外资企业出效益、出功能的示范效应,鼓励追加投资、进一步滚大雪球;要拔高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产业层次,利用高科技倾斜政策和国家设立生物医药工程基地的有利契机,大力招商引资,创造药谷的辉煌。

3.立足于强化产业联动

必须把招商引资工作与强化新区的产业联动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效地结合起来。招商引资必须抓大揽小。着眼于引资规模和规模效益要抓大项目,但更为重要的是大型跨国公司注重长期的投资回报,其产品具有较高的档次和技术含量,有选择地引进大项目有助于提高新区整体经济素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大项目具有强劲的产业联动作用。其零部件的生产延伸和技术扩散将产生巨大的乘数效应。相比之下,中小项目则热衷于“短平快”,因此在招商引资时,要有意识地招揽那些可为大项目配套联动的中小项目,既使其能在新区产业发展构架中定位,又能为大项目创造更好的配套和发展条件,使大小项目相辅相成。招商引资要注重分合有致,联动发展。各开发小区要按产业层次,利用地价杠杆。实行项目分流,加强各重点小区与周边乡镇的联合开发。重点小区内大企业的配套项目首先要辐射周边乡镇,切忌形成“灯下黑”。各小区的项目,要形成犄角之势,优势互补。陆家嘴与外高桥协力发展金融贸易业,外高桥与金桥共同开拓出口加工业,张江与金桥齐力进军高新技术产业。

4.立足于创新运行机制

必须把招商引资工作与引进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体系,营造国际规范的企业运行机制结合起来。招商引资不仅要引进硬件,引进先进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引进软件,引进先进的工艺流程和管理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营造规范的市场机制。我们要通过引进跨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新的营销观念,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企业运行管理体系。

三、大力推动窗口工程建设

1.窗口工程的重要意义

各省市和中央部委在浦东兴办的“内联”企业和设立的商务办事机构等,可概称为“窗口”工程。窗口工程实为维系浦东与内地经济活动的枢纽工程,它对浦东的开发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首先,浦东开发可通过窗口工程集聚能量,增强经济实力,只有集中全国的有生力量共同开发浦东,浦东才有可能迅速成长为世界级的城市新区。深圳特区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内联”企业为其形成鼎立的三足之一,而浦东新区则依赖的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乡镇工业。如果,新区的内联企业发展也如深圳一样气势如虹,则产业体系将会开成更为稳固的支撑。其次,浦东开发可通过窗口工程增强对内地的经济辐射,使浦东新区真正能发挥带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在初始阶段,内联企业可通过传递信息和商贾活动加强上海浦东和内地的经济联系,为内地的经济发展服务,实现浦东开发对内地的信息和商贸辐射。在较深层次,内联企业可通过合资办厂、投资经营,实现浦东开发对内地的技术辐射、项目辐射和资金辐射,第三,浦东开发可通过窗口工程增强对外的经济辐射,真正发挥通江达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外地外贸公司和出口企业可在上海浦东“借船出海”,也可在此“造船出海”,国际市场的商品和游资也可通过“内联企业”,特别是“中中外”形式的企业汇流辐射至内地。

2.窗口工程的政策环境

要推进浦东新区窗口工程的建设,最重要的是拓展政策空间。必须给予内联企业的同等的“国民待遇”,使之能真正共享浦东的财税优惠和功能性政策,如帮助符合条件的内联企业发行股票、债券、获取技改贷款、享用自用进口物资关税先征后返的优惠政策等。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新区引进内资的鼓励性政策。利用地方性的税收优惠、地价房租优惠、贷款优惠、户口优惠、收费优惠、办事优惠等政策措施,作为浦东新区调控内资企业投资,优化经济结构和质量的导向。如合资导向,即对具有与外商合资合作前景的内联企业投资予以鼓励,以便贯彻以内促外引的方针;出口导向,即对外贸企业、出口加工型企业或产品外销可能性大的企业给予鼓励措施;技术导向,即对附加值高的技术密集型、知识型企业给予鼓励措施;集团导向,即对大型企业集团或综合商社给予鼓励措施;行业导向,即对新区基础开发、土地成片开发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内联企业给予鼓励措施;环境导向,即对有助于改善新区生态环境的绿色企业,现代农业开发经营企业给予鼓励措施;服务导向,即对带进一批企业人才的服务贸易企业、市场中介企业和信息咨询企业、旅游服务企业及创办有形市场的企业给予鼓励措施。“热点”导向,即对有助于解决新区经济和社会运行过程中热点问题的企业给予优惠措施,如为解决“空楼”现象,可采取给予购房生产经营者以购车指标、户口指标等优惠措施;再如为解决新区征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可对以吸收征地劳动力就业为主的达到一定规模档次的劳动密集企业、社区服务企业给予优惠措施。

四、着力拓宽招商引资的思路

1.利用功能性新政策,把握服务业投资热点

浦东新区要积极把握机遇,争取中央支持,尽力扩大第三产业利用外资的开放度。以尽早落实更多的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落户浦东,并扩展业务。以营造适应第一八佰伴总部在上海浦东运作的政策环境和组建中外合资的外贸企业为动力,推进跨国公司的投资营运和内外贸易的开放。浦东新区要拓展外高桥保税区自由贸易功能,争取试办离岸金融业务,努力在合资经营保险业、咨询业、广告业、运输业以及通讯业等领域取得突破,使新区能逐步成为亚太地区服务业投资的新热点。为与国际经济衔接,浦东新区要率先“入关”,保护知识产权、努力给予外资企业以同等的“国民待遇”。

2.把握国际资本流向,确立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

80年代,港资的流入占主导地位。进入90年代,由于日元升值的压力和产业结构调整所致的产业梯度转移,日资大举问鼎中华,给处于沿海经济带和沿江经济带交汇地位的上海浦东带来利用日资的绝好机会。目前,港资虽独占鳌头,但其比重逐渐回落,日资已跃居第二,而且增势不减。此外韩国、新加坡等国对华投资意向亦未可漠视。新区必须审时度势,确立正确的招商对策。对日招商要抓两头,一头抓跨国公司,一头抓中小企业。目前,日本中小企业在本土面临日元升值,工资上涨,成本居高不下,价格优势丧失殆尽的困境,迫切需要移师海外寻找新的发展机会,而上海浦东不失其首选之地,只要我们努力降低地价门槛、提供政策引力,完全可维系大批日本中小企业,使之既可扮演跨国公司的必不可少的配角,又可成为浦东乡镇企业的亲密合作伙伴,可谓两全齐美。对欧美招商要抓两翼,一是技术,靠项目引进,虽然难以获得核心的高新技术,但要力求技术的先进性;一翼是市场,跨国公司落户,通常要挤占国内市场,但我们要努力克服负面影响,拓展国际市场。

3.开辟筹资新渠道

在搞好直接利用外资工作的同时,新区还必须在间接利用外资方面下功夫,努力开辟多元筹资的新渠道。

(1)开拓机构资金。一要争取建立海外基金和国内基金,吸引国外大量的间接投资和国内的大量游资;二要大力吸引海外机构投资者惠顾新区;三要用好用活各类社会基金,组建住房银行或社会保障银行等地方性政策银行,统一存储调度各类基金;四要争取建立一批开发基金,如科技开发基金、乡镇企业发展基金、城建增容基金等。

(2)盘活存量资金。一是对盈利性的基础设施可部分或全部出售或转移股权;二是加快旧公房的出售;三是结合企业制度改革,通过拍卖,转让国有股和法人股等方式,盘活资产存量。

(3)融通市政资金。一是推行股份制建设市政工程;二是做好BOT一类方式的引资工作;三是争取外国政府和机构的贷款;四是发行市政建设债券。市政建设要逐渐商业化、产业化,要通过相关产业和周边增值地区的期货批租获取补偿。

(4)聚集社会资金。加速企业股份制改进,努力争取扩大上市规模。同时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聚集社会闲散资金。

标签:;  ;  ;  ;  ;  

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促进浦东功能发展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