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民间心理的影响_民俗论文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民间心理的影响_民俗论文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民俗心理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民俗论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22;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45(2002)03-0084-03

0 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土地上所创造的为世人瞩目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它 是先辈传承下来的一笔丰厚遗产,并非陈列品,而恰似流淌不尽、变化日新的一泓活水 。一方面,其蕴涵的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 们;另一方面,它又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了历史的根据和坚实的基础。本文解析的是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民俗心理的影响。

1 民俗心理是以民间信仰为核心的一种思维方式

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反复出现,并代代相习 的生活文化景象。它包括民众中传承的物质生活文化,如衣、食、住、行习俗,生产、 交易习俗;也包括民众中传承的社会生活文化,如家庭、亲族结构,婚丧礼仪习俗;同 时还包括民众传统的思维方式、心理习惯,如民间信仰,岁时节日习俗,以及民间传承 的各种语言艺术、游艺竞技习俗等诸多内容。民俗生动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民众生活习 惯、行为方式、伦理观念以及心理结构等方面的传统特点,是构成民众生活文化史的主 体与核心。

一般来说,民俗的发生发展过程,总是受到社会生产力和物质文化水平制约的。它既 要以民族物质文化状况及思想认识水平为基础,又充分表现着其物质文化的文明程度, 特别是思想认识的发展程度。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与认识,经历过漫长的过程,认识 的每一发展进程,都极大地影响着、甚至决定着人们的精神心理状况,而人的心理活动 是相当复杂的。对于个人来说,影响心理活动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而就一个民族而言 ,由于民族生活共同体的影响,它的心理结构中,总有些历史的积层是属于民族共有的 。它们表现在不同时代,采取不同的方式不断地复现在不同的个人身上。民俗心理便是 这种积层的内容之一。

民俗心理是民众心理结构中最深层、最隐蔽,同时也是最稳固的部分。它是自远古传 下来的,以民间信仰为核心的一种思维方式。对民俗心理影响最大的是民间信仰,或者 说,民间信仰是构成民俗心理的核心部分,民俗心理就是以信仰为核心的反映在人们心 理上的习俗。

2 中国人的民间信仰及民间信仰中的俗信

2.1 中国人的民间信仰

信仰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一般说来,中国古代信仰中残留至今最集中的是对 鬼神的迷信。

鬼神迷信作为一种民俗的信仰传承,主要表现为两类:一是在人为宗教的兴起过程中 逐渐与之相结合、成为宗教信仰的迷信形式或手段,把从原始信仰中继承下来的种种意 识与活动,几乎都纳入到人为宗教的体系之中;二是依然以原始信仰的自发状态在人类 生活中自然泛滥,形成广泛的、毫无规范的迷信习俗,把原始信仰残留下来的种种意识 与活动,全部纳入到人间生活秩序之中。我国各民族的鬼神迷信,大都是由上述两个方 面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这种信仰广泛性较强。这里所谓鬼神,是除天地祖先之外的一切 神祗。它们之所以有着长久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们贯穿了中国人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

从本质上说,人类思维中的神鬼观念,仍是一种认识论的反映。在原始社会中人们对 外部世界和自然世界的认识,只能局限在非现实的思考之中。恩格斯指出:“自然哲学 只能这样描绘:用理想的幻想联系来代替尚未知道的现实的联系,用臆想来补充缺少的 事实,用纯粹的想象来填补现实的空白。它在这样做的时候提出了一些天才的思想,预 测到后来的发现,但是也说出了十分荒唐的见解,这在当时是不可能不这样的。”(注 :恩格斯:《洛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第37页)鬼神观念便属于这种“十分荒唐的见解”。

2.2 民间信仰中的俗信

俗信原来在古代民间传承中曾经是原始信仰或迷信的事象,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 学的发达,人们文化程度的提高,一些迷信事象在流传中逐渐失去了原来的神异色彩, 失去了神秘力量,人们在长期生产和生活的经验中找出了一些合理性,于是把这些事象 从迷信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形成了一种传统的习惯。俗信在民俗中的存在与迷信不同, 它对社会生活没有什么弊害,有的俗信还能在人们心理上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归纳起 来,俗信的类型有以下三种。

(1)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和某种科学成分,本来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概括,只 是在古老年代的信仰中由于不理解而误以为是迷信的事象。像流行于民间关于观云测天 、农时等的谚语,就属于这种情况,如:“瑞雪兆丰年”、“朝虹日头暮虹雨”等。

(2)由宗教信仰派生出来的信仰习俗已经溶为日常生活的俗信。如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就是受道教影响而形成的一民俗节日,而近代以来,重阳节登高已没有昔日的迷信色 彩,而成为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锻炼活动。如今“重阳节”又演变为老年人节了 。

(3)从迷信中解放出来化为俗信。如农历正月初一成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就和古文化 重视一年的开端有关。过年也由喜庆一年丰收、祭祀神佛、祭奠祖先、迎神接福而逐渐 突出除旧迎新、合家团聚、节日饮食和文化娱乐等内容,其迷信色彩完全淡化了。

3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民俗心理的影响

现实生活中,人们时时可以感触到以民间信仰为核心的民俗心理的各种表现形式,但 不一定能意识到这是它的影响。实际上,这种状况的延续对中国人的心理影响是潜在的 、巨大的,从至今中国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中,从对社会的看法中,都可以解析出这种影 响的存在。

3.1 天地祖先信仰的影响

长久以来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以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和以村落为主的生活方式始终 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天地祖先信仰及其他鬼神之祀,也一直保 留到现在。比如,现今一些地区的农村家庭中还供有天地爷和祖宗的神位。在广大汉族 地区由于相信灵魂冥世的存在,几乎所有老百姓的心理空间都有一个“阴曹地府”,并由此源生出了阳世阴间过渡的交接仪式——繁缛的民间丧葬习俗。充满现代文明的大街 口,在阴历的十月一日、清明节等特殊日子,常有“文明人”留下的燃烧“冥币”的残 迹。这也说明民间信仰在我们民族心理结构中的地位。扭转此风,任重而道远。

3.2 宗教信仰的影响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民俗心理大多是围绕着宗教信仰而形成的。佛教传入中国以前, 中国并无地狱之说,只有对幽冥地府的想象。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佛教的天堂地狱,轮 回转世和因果报应的说法,给中国人带来了对彼岸世界的向往。当然,中国人也终于改 造了佛教,使佛教入中土后,更多的是随俗而化。如地狱之说与地府的想象结合在一起 ,帮助儒家说教,劝人们慈心向善、隐忍、容让、服从,以跳出轮回。这种信仰心理, 直接影响到中国人对人生的态度。古代中国人认为天行有命,顺应天命,即可无灾殃。 鬼神聪明正直,把握着某种道德公理,人的一切行为都随时受天地鬼神的监视。所以一 生行事做人的正确与否,天地鬼神自有公断。这种观念形成的社会心理,就是中国人最 讲究良心。待人处世不能违背天地良心,否则要受鬼神之报。这种观念后世又加入了佛 教的轮回果报之说,和民间家神一起约束和监视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对天罚神遣的畏惧 ,可以说是中国人最普遍的一种民俗心理。

3.3 由祖先信仰培植起来的家族意识的影响

祖先信仰,是维系中国封建社会家庭宗法关系的精神锁链。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就是在 这种家庭制度和祖先信仰的熏染下成长起来的,家族意识也就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社 会心理。这种家族意识除了依恋乡土、重视家庭生活外,更多的是消极的思想影响,如 家长的权威观念、夫权观念、子嗣继承观念、多子多福观念等,都成为与现代生活需要 无法协调的社会心理,直接影响到现代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3.4 “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思维方式的影响

在人的社会生活中,总会遇到不顺遂的事,如果用偶然论去解释,似乎不会造成太大 的心理压力。但一部分中国人,习惯用必然论来解释周围的事物,把事物和现象之间的 偶然联系,解释为必然联系。加之民间信仰中万物有灵的观念,中国人认为任何事物的 出现,都是鬼神有目的的行为。于是产生了对鬼神的恐惧心理和依赖感,且宁信其有, 不信其无。中国民众对于神的奴性,是一种极不容易消除的依赖心理。正是这种心理造 成了中国民众信命运、信机缘和盲从的性格。这已成为压抑中国人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习 惯势力,成为思想解放、社会进步的严重障碍。

以上的解析,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清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民俗心理的影响,也明晰 了民间信仰在民俗心理中的地位。列宁指出:“宗教偏见的最深的根源是穷困和愚昧; 我们也应同这个祸根作斗争。”(注:列宁:《在全俄女工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 ,《列宁选集》第二十八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63页。)纠除陋俗,树立文明 新风,任务仍然是十分艰巨的。

标签:;  ;  ;  ;  ;  ;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民间心理的影响_民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