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发生率的长期随访分析论文_侯蜀涛

(自贡市贡井区中医院康复科 四川自贡 64302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护理干预组与一般护理组,一般护理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干预组患者接受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脑出血发生率,护理干预前和首次随访时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在首次随访时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在第2年、第3年及第4年脑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一般护理组患者,且在第3年及第4年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首次随访时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一般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一般护理组患者(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1-0035-03

脑出血为脑实质为非外伤性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危急重症之一,约占脑卒中患者的20%~30%,该病具有病情重、发展迅速,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特点,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1]。高血压性脑出血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的衰退,基础疾病较多,因此高血压性脑出血对老年人的伤害更加显著,因此致残率和致死率更高,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2]。应用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事件的发生十分重要。本研究中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综合性的、细节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4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护理干预组与一般护理组。护理干预组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60~87岁,平均(67.31±5.29)岁,病程1~11年,平均(2.76±1.15)年;一般护理组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61~88岁,平均(68.19±6.13)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2.83±1.04)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相比较无差异存在(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一般护理组患者接受用药指导、血压监测、饮食指导及健康教育等一般性的常规护理措施。护理干预组患者接受综合性的、细节化的护理措施,包括:(1)细节化的饮食指导,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状态,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原则上摄入低热量、低脂、低钠饮食,严格控制体重,避免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食物,限酒戒烟;(2)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当患者对疾病或身体的不适状态产生疑惑时,需要护士耐心地解释,教会患者放松身体与精神的方法,并向患者讲解放松对恢复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充分理解,并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情绪上的稳定;当患者提出疑问时,要耐心倾听并迅速进行解决;在语言上给予更多的支持,用娴熟的操作技术及热情的笑容获得患者对护士的信任;(3)详细的用药指导:耐心向患者讲解药物的名称、服药方法、剂量及药物疗效等,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能擅自停药或者更改服药剂量;(4)预防便秘:进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等高纤维食物,使大便保持通畅,帮助患者腹部按摩,刺激肠胃蠕动;(5)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慢跑等,避免进行剧烈运动;(6)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举办讲座、宣传栏、文字图片展览及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方法,向患者及其家属宣传脑出血的预防措施。(7)开展出院后随访工作,了解患者出院后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干预。

1.3 评价指标

(1)脑出血发生率。常规随访4年,记录第1年、第2年、第3年及第4年的脑出血发生率。(2)生活自理情况。于护理干预前和首次随访时采用照Barthel评定量表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包含饮食、洗澡、大小便控制、行走等10项条目,根据每个行为是否需要外部帮助进行评分:10分表示无需帮助、5分表示部分帮助、0分表示完全帮助,最后根据所有条目分值加和分为:完全自理(A级)≥60分、部分自理(B级):41~60分、不能自理(C级)≤40分。(3)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共4个评价标准,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计算总满意率,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3年脑出血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第1年均无脑出血事件发生;第2年时,一般护理组出现1例脑出血患者;第3年时,护理干预组无脑出血事件发生,一般护理组出现4例脑出血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年时,护理干预组出现1例脑出血,一般护理组出现6例脑出血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3年脑出血发生率[n(%)]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护理干预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表示非常满意21例、满意8例、一般1例,无不满意者,满意度为96.67%(29/30),一般护理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表示非常满意17例、满意7例、一般4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80.00%(24/30)。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一般护理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9,P<0.05)。

3.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颅内小血管破裂发生出血并渗入脑实质中所引起的脑出血,该病的发病原因是血压过高引起脑实质出血[4]。综合性的、细节化的护理干预措施重视细节,强调整个护理服务的每一个关键点[5]。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考虑到老年患者个人性格的因素,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使老年患者树立信心。详细的用药指导防止老年患者不按时服药、服错药、不服药等情况发生,保证了治疗效果,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压,同时为患者讲解了药物的疗效,使患者明确药物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预防患者便秘的发生有效的防止脑出血的发生率,排便用力过度,导致腹压明显上升,极易引起血压升高、颅内压升高、脑供血不足,严重时可造成脑出血甚至死亡,对便秘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同样有效的降低了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发生率。调动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健康教育,同时应用多种方法进行宣传,使不同社会经历、文化程度的患者都能够接受,保证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及有效性。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着出院时间的增加,其再次发生脑出血的风险亦随之增加,但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护理干预的患者在随访期间内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更低,提示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患者再次脑出血的发生。高血压脑出血发生后,高颅压对患者脑神经产生严重压迫,多数患者会遗留肢体功能障碍进而导致生活能力下降,因此针对这方面的问题也是临床护理的重要部分。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护理干预的患者首次随访时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比常规护理的患者高,提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能力。同时,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护理干预组患者对整体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增加患者对整体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凸显了综合性的、细节化的护理干预措施的优势,满足了患者及其家属更高的需求。

综上所述,综合性的、细节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脑出血发生率,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朱婉萱,张伟娜.前瞻性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便秘防治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8):2142-2144.

[2] 张丽娟,赵希转,韩丽,等.经侧裂显微手术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生存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8):1956-1957.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4]郭勇,毛燕丽,胡李琪,等.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6):757-760.

[5]陈银燕,胡飞娥,陈荣浩.2012—2015年某院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1):2748-2749.

论文作者:侯蜀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发生率的长期随访分析论文_侯蜀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