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论文_蓝燕萍

小学语文教学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论文_蓝燕萍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黄田镇英石小学 542807

摘 要:朗读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前提条件,只有对语文知识足够了解,才可对其进行灵活应用,而朗读就是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第一步。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于语文知识很难充分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培养,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语文知识,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能力 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语言教学任务包括口语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两个方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朗读训练作为入手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是,如果学生每天重复阅读,再加上教师教导方式单一,长此以往,学生的朗读逐渐趋于机械化、盲目化,甚至会导致一些学生朗读兴趣低下,朗读效果不佳。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培养朗读能力的意义和作用

1.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地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大脑记忆,长此以往,学生大脑中会逐渐构成一个处理语言的“格式塔”,将语言学习过程转化为语言积累过程。从本质上来看,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过程就是一个语言形成过程。一名教育家曾说:“语言感知是语文素养之一,是长期处于规范语言中所形成的一种能力,可帮助学生在极短时间内感悟语言文字。”换句话说,在朗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语感,提升自身语言感悟能力,发展语言能力。

2.有利于学生理解和体味文本。小学阶段学生的识字速度明显慢于其发声速度,其注意力也相对较为分散。相较于默读来看,朗读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自然,难度相对较低。教材中通过书面语言表达的形式,是“无声”的文字,在默读过程中不易理解。在朗读能力培养过程中,通过朗读赋予了“无声”的文字以“生命”,使文字真正活了起来,可以给学生更为深入的体验与理解。因此,在朗读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必须保障当前朗读计划的合理性,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内容。

3.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包括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等多种内在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直接体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有很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古人云“口诵心惟”,其中的“诵”指的是读者思维与情感参与的活动。其实,朗读能力的培养过程就是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过程,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渠道。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1.教师领读。在看到课文的第一时间,学生都有着本能的阅读欲望,但是读起来又不能像老师那样琅琅上口。因为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停顿、轻声、变读等诸多阅读技巧过于抽象,而且教师也不可能一下子教给他们所有朗读技巧;即使教了,他们也很难全部掌握,只能通过模仿老师朗读来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因此,在领读环节,教师不可全部领读,可以选择一些较为经典的片段让学生读,而后依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分析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再次进行领读。对于文章中绕口的名字或者句子,教师要逐字逐句地领读,对于难读的长句就多读几次,直到帮助学生读准读好为止。在领读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课前领读,把握文章基调;课中领读,理解文章语句;课末领读,体会作者情感。

2.学生趣读。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才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因此,为了更好更快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阅读兴趣作为出发点,对于中低年级选用角色朗读法,在高年级阶段主要以点拨提示为主。

3.学生感读。感情基调是决定学生朗读效果的重要因素。一比如在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朗读过程中,有这么一段:“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是一段对雷锋无私奉献品质的赞美。了解了基本基调后,学生要以赞美的语气读出来,体现出对雷锋的钦佩与感恩。最后,要让学生带着感情再次朗读课文,感受雷锋的高贵品质。

4.学生悟读。在有感情地朗读完成后,应当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理解文章,并再次朗读,这便是悟读。在读的过程中还要设身处地地感受当时的语境,调整自身朗读基调。比如在《灰雀》的朗读过程中,文章主要讲述的是列宁和小男孩的故事,对于列宁与小男孩之间的对话、神态、语气描述以及小男孩的心理变化都进行了详细描写。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列宁对小男孩的爱以及小男孩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我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在朗读对话的同时思考当时人物的心理活动。学生在感受引导下,很快进入了角色状态。通过悟读,学生懂得,小男孩一定会回来,因为小男孩看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欢,想要安慰列宁;还有小男孩已经知道列宁知晓自己是拐走灰雀的罪魁祸首,自己不想再说谎。在朗读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将自己已学知识与当前课文情境进行有效融合,进而更好地实现知识内化,形成朗读技能。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特别是中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明确学生朗读兴趣对其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朗读活动,帮助学生真正喜欢朗读,进而更好地提升其朗读能力,提高其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其语文素养。

论文作者:蓝燕萍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4月总第3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7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论文_蓝燕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