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和台湾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_个人核心价值观论文

新加坡和台湾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_个人核心价值观论文

新加坡与台湾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加坡论文,台湾论文,青少年论文,核心价值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化——包括社会价值观念——的重要意义,在社会学界已经受到大多数学派的认可,在政治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界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虽然对于文化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类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决定阶级、族群和国家的地位差异等等,学者们还远远没有达成共识。

Jeffrey Alexander(2003)在他新出版的《社会生活之意含》一书中指出,人类社会的一切都具有文化性,人的行为受到文化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限制性的,也可以是促成性的;它可以导生罪恶和堕落,也可以令人进取和给人以希望。因而他主张社会学者要了解那些黑暗的文化,以便寻求某种方法去改造它们;同时也要能够识别那些可以给人类带来希望的文化,以便将其发扬光大,以此帮助人类建构更理想的未来。

笔者并不完全赞同Alexander的学术观点,但是他强调文化的社会意义这一基本立场是值得赞赏的。基于文化(包括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及现有的研究很少触及不同华人社会的价值观念比较,笔者决定针对新加坡和台湾两地华人社会的青少年核心价值观,进行一次比较性研究尝试。我们希望这一项研究能够引起华人社会一部分同仁的注意,刺激他们去做更多、更好的研究,以便更加深刻地了解各地华人社会的价值观念现状及其异同,更重要的是弄清楚哪些价值观念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有利和不利,弄清楚它们的成因和变化条件,从而帮助华人社会共同建立文化方面的优势,一种可以成功应付全球化挑战的优势。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资料主要取自:(1)笔者在新加坡和台湾所做的问卷调查(2)图书馆的现有文献。

我们对新加坡全国青少年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是1999年进行的,即对其全国青少年学生进行的系统抽样调查。又于2004年对台湾台北县5所高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我们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从新加坡所有的住宅区之中选择了270个政府资助的住宅区(也是绝大多数新加坡人的住宅区)和政府未予资助的中、高级纯私有居住区,再从每一个居住区调查3名正在中学或初级学院(相当于高中)就读的14岁以上的学生(也有少量大学生),共获得811份有效问卷,减去大学生的问卷,还剩下783份初、高中学生的有效问卷。

在台湾我们无法对全台湾的青少年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或系统抽样调查,只能对台北县的5所高中进行调查,具体的做法是从每一所高中随机抽选三个班,然后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753份有效问卷。

本文所说的价值观念包括与基本生活目标、社会期待和行为原则相关的观念,也就是能够反映他们认为哪些基本生存目标、社会期待和行为原则更为重要、哪些较为次要或根本不重要的一系列看法。有一部分学者在研究中把态度、情感、具体的行为追求等等,也当作文化价值加以讨论。本文只把那些现象当作基本价值观念在心理和行为层面的反映,而不是把它们视为价值观念或文化价值本身。

我们试图对两地青少年的价值观念进行两个类别的比较。其一是比较他们最为核心的价值,也就是他们心目中最为重要的生活目标、社会期待和行为原则(value priorities)。其二是比较他们在不作价值排序的情况下,对上述45个价值项目的主观重视程度(value ratings)。针对第一类比较,我们要求接受调查的学生首先说出他们心目中最重要的两项生活目标和社会期待,然后再说出他们心目中最重要的两个行为原则。我们要求他们说出确实是他们认为最重要的生活目标、社会期待和行为原则,不受问卷中曾经提到的那些生活目标、社会期待和行为原则的影响。

由于新加坡的抽样较系统,所以样本值应该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大体上可以反映出新加坡高、初中学生的价值观念。而台湾的样本取自一个县的五所中学,有一定的局限性,样本值大体上可代表台北县高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不过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把握认为,这些样本值能够代表整个台湾的高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但是,台北县相当于台北市的远郊,学生家长的职业涵盖业主、官员、军人、警官、管理和专业人士、自雇人士、工人和农民,被调查者的价值观念在台湾的青少年之中,尤其是在台湾北部地区,或许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而且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我们调查的一所在全台湾招生的私立大学的大学生价值观念相似,这一事实也可以从侧面说明,台北县五所中学的学生价值观在整个台湾具有相当程度的代表性。

二、两地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

每一个社会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是不尽相同,但是在每一个社会里也都有几项是较为普遍受重视的。让我们首先比较一下新加坡和台湾的青少年最普遍重视的十项人生目标和社会期待(详见表1、表2)。

表1 台湾学生心目中第一、第二重要的人生目标与社会期待(最受普遍重视的十项)

第一、第二重视的人生目标和社会期待台湾%

身体健康

34.5

能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 28.8

能得到一份真诚不变的爱 21.0

不愁吃穿住用,能平安过普通人的日子就好 19.9

能赚到很多钱财 16.2

能有很多朋友

11.9

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表现 10.7

能痛痛快快地吃喝玩乐、享受生活 10.0

社会和平、国家安全 8.7

事业成功,有成就7.6

表2 新加坡学生心目中第一、第二重要的人生目标与社会期待(最受普遍重视的十项)

第一、第二重视的人生目标和社会期待

新加坡%

获得良好教育/有很深的学问、知识38.1

身体健康

28.7

生活幸福愉快

21.9

能赚到很多钱财 19.0

事业成功,有成就

15.1

社会和平、国家安全 12.9

能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 5.0

有一份稳定的工作4.1

每一人都能有充分的言论自由 2.3

能有很多朋友1.7

为便于比较,我们把表2和表1的内容并项简化之后合成在下表中(表3)。

表3 两地学生心目中第一、第二重要的人生目标与社会期待(最受普遍重视的十项)

第一、第二重视的人生目标和社会期待 台湾% 新加坡%

家庭/爱情/朋友

61.7 6.7

知识/财富/成就/自我实现 34.5 72.2

身体健康 34.5 28.7

不愁吃穿住用,能平安过普通人的日子

19.9

-

能痛痛快快地吃喝玩乐、享受生活

10.0

-

社会和平、国家安全8.7 12.9

生活幸福愉快

- 21.9

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

4.1

每一人都能有充分的言论自由 -

2.3

注:符号“-”指该项在相应的社会里被排在最普遍受到第一、第二重视的十类之外。

表3显示,在台湾(台北县)的中学生之中,有61.7%的人把拥有温暖的家庭和一份真诚的爱,以及拥有许多朋友视为第一重要或第二重要的人生追求目标,这些是人际关系层面上的社会性取向目标。此外,34.5%的人把赚取财富、最大限度发展自己或事业成功置于核心地位,突出了他们的成就取向。另有34.5%的人把拥有健康的身体当作第一或第二重要的人生目标。受重视的普遍性居于第四位的人生目标是不愁吃穿住用,能平安过普通人的日子就好(将近20%)。再其次是享乐取向:希望一生之中能够痛痛快快地玩乐吃喝,享受生活。把享乐视为最主要核心价值的学生比例是10%。另有8.7%的人自称,就人生目标和社会期待而言,社会的安定与和平在他们的心目中处于第一或第二重要的位置。

与台湾形成对照的是:新加坡学生最为普遍关注的是成就进取,包括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很深的学问、知识,能赚到很多钱,在事业方面能够取得成功等等。有此种核心关怀的学生占72.2%。在受访的新加坡学生之中,没有人把追求吃喝玩乐或“不愁吃穿住用、过普通人的日子就好”当作第一或第二重要的人生目标。也只有6.7%的新加坡受访学生把对亲情、爱情和友情的追求视为第一或第二重要的人生目标,相当于台湾同类比例的九分之一。不过,在新加坡的学生之中有28.7%的人最关注身体健康,这个比例与台湾相差不大。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一看两地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在行为原则方面的异同(见表4)。

表4 两地学生心目中第一、第二重要的行为原则(最受普遍重视的十五项)

第一、第二重要的行为原则类别 台湾% 新加坡%

孝敬父母 38.6 31.3

自主自立 20.8 4.3

珍重身体健康 19.8

-

尊重别人(包括地位低下的人)15.9 11.1

以和为贵 14.2

-

诚实可信 13.8 36.0

乐施行善,肯于帮助别人、关怀别人 13.0 5.9

注意保持自我形象的美

9.0

-

做事三思,不冲动

7.0

-

在工作中要不断有所创造或有所发明

7.0

-

谦虚谨慎

5.8

-

不违法乱纪 5.4 4.1

为了发展事业,要敢于和别人竞争 5.3

-

艰苦奋斗

4.3 20.9

和其他人或组织打交道,力争扮演主

3.8

-

有负责心-

3.8

行为端正- 18.7

礼貌、有风度- 12.6

行为出色、学习优秀 - 12.3

宗教信仰要虔诚 -

7.2

对父母和老板顺从听话-

3.1

自律-

2.8

有爱国心-

1.8

注:符号“-”指该项在相应的社会里被排在最普遍受到第一、第二重视的十五类之外。

从表4可以看到,在台湾的受访学生之中,绝大多数人把伦理道德一类的行为原则视为第一或第二重要的行为原则。这些原则涉及到孝敬父母(38.6%),尊重他人(15.9%),以和为贵(14.2%),诚实可信(13.8%)和肯于助人(13%),都是关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如何做人的原则,有的和家庭、朋友相关,有的则涉及到家庭和朋友以外的人。这显示台湾的青少年比较注重伦理道德,尤其是人际关系层面上的伦理道德。

此外,在台湾的受访学生之中,在实践行为原则方面最关注自主自立、身体健康和成就进取的人分别占20.8%、19.8%和16.6%,是排在关注伦理道德原则之后的第二、第三和第四的比例。这里所说的成就进取,包括“艰苦奋斗”,“为了发展事业,要敢于和别人竞争”和“在工作中要不断有所创造或有所发明”。由于自主自立和成就进取有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因而在台湾青少年之中,重视成就进取这一类行为原则的人数比例应大于16.6%。所以,从第一大到第四大的比例顺序在实质上与表五里台湾学生的人生目标排列顺序大体上是呼应的。

如同在比较人生目标时所看到的那样,在比较行为原则时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台湾与新加坡这两地学生的重大差别。虽然大部分的新加坡学生也是最强调伦理道德范畴之内的行为原则,但是在以下几个行为原则方面,他们重视的普遍性明显超过台湾。首先,他们更重视与成就进取相关的行为原则(新加坡:37%,台湾:略大于16.6%)。其次,在新加坡有36%的学生把诚实可信列为第一或第二重要的原则,这个比例相当于台湾的2.61倍。再其次,25.6%的新加坡学生把遵法、守规、自律当作最重要的行为原则,这一比例相当于台湾的4.74倍。此外,与台湾相比,新加坡的学生也更加重视礼貌、风度和宗教信仰。不过,只有4.3%和0.5%的新加坡学生分别把自主自立和珍重身体健康当作核心性价值原则,这两个比例远远低于台湾。另外,在新加坡的受访学生之中没有发现有人把注意个人的外表形象美放在核心价值的位置之上。

三、两地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长与短

新加坡和台湾两地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不仅会直接影响这些青少年本人未来的发展,也会对两个社会的未来整体形塑产生间接影响,比如在他们的未来人格形塑、事业成就以及两个社会在未来的经济发展、社会风貌和社会形象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如果用是否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这一把尺子来衡量,应该说对两地青少年的大部分核心价值观念是能够作出孰长孰短的评价的,以进取价值之一的人生目标为例,究竟什麽目标最重要?一个人的人生目标界定了其理想型自我(ideal self)的内涵,不仅是其人生追求的具体体现,也会促使其据此而确定自己大体上将来可以成为或可努力成为什麽样的人。也就是说,人生目标可以帮助人们建立自己对未来自我的认识(关于何为理想型自我以及未来型自我概念,参阅Stephan and Stephan 1990; Taylor et al.2000)。

社会科学的研究一再显示,人的自我概念会对行为产生重要的调节功能,使人的行为趋向于和自我概念的内涵保持一致(Bandura 1986; McGuire and McGuire 1996; Shibutani 1987)。一个以追求知识或财富为目标,并且相信自己将来可以成为著名学者或拥有巨大财富的人,会尽量采取相应的行动,去积累实力或创造出其他条件。若同一个以轻松安逸为取向的人相比,他们在精力、资源的投入方向和投入力度方面,在应对挑战的态度方面,都会表现出显著的区别。

根据这个道理,当我们看到在新加坡有72%的青少年把追求知识、成就和自我实现当作自己的首要目标时,我们可以比较有把握地做出这样的推论:这样的目标有利于他们分别在这些方面获取成就;由于具有此类目标的青少年比例甚大,我们进而可以期待在新加坡的青少年之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人会努力追求这些目标;除外,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推论说,这个状态会有助于新加坡在谋求发展的道路上追求国家整体的卓越。然而,台湾的青少年似乎更加重视家庭、朋友和身体健康,只有约35%的调查对象把追求知识、财富或事业成就当做第一或第二重要的人生目标。可见,在以人生目标为标志的价值方面,新加坡青少年占较大优势。

社会科学的研究显示,除了人生目标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成就进取价值也会影响个人和社会的进取,比如,Inglehart(1997)在对几十个国家民众的价值观念进行研究之后,发现重视艰苦奋斗、俭省节约和独立自主的社会在经济发展方面好于较少强调这些行为素质的社会。Huntington(2005)指出,即使在已经工业化了的国家之间进行比较,也不难发现较多强调艰苦奋斗的国家在发展方面好于较少强调艰苦奋斗的国家。在新加坡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21%的人把艰苦奋斗视为第一或第二重要的行为原则,而在台湾只有4%(台湾有10%的受访学生把吃喝玩乐、享受生活当作第一或第二重要的生活目标,在新加坡没有学生表现出这样的想法)。可见,就艰苦奋斗而言,新加坡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也是更加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当然,社会的品质不能仅仅用经济发展、个人财富和个人的物质性事业成就来衡量,人文的素质也是社会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加坡的学生之中,有相当大的比例的人把诚实可信(36%)、行为端正(19%)、风度、礼貌(13%)和行为自律(3%)当作第一或第二重要的行为原则;台湾的受访学生对这些素质的重视则是相当微弱。应该说新加坡学生所持有的这些价值观念有助于他们的社会建设成为突出诚信、文雅和秩序井然的社会,也有助于他们长期维持这样的社会素质。

不过,新加坡青少年的核心价值取向也显露了一些严重的弱点。在行为原则方面,新加坡青少年中几乎没有人提到要把有所发明创造当作第一或第二重要的行为原则,其强调自主自立的人数比例也很低(4.3%),仅相当于台湾同类比例(20.8%)的五分之一。通过分析其经济发展的内在原因,我们发现对发明创造和自主自立重视不足的行为含义是不难想象的:当新加坡处于追求工业化的阶段时,它可以依靠外来技术、外来管理经验和外来资金,且当时的经济发展空间大体上是局限在本国和东南亚的范围之内,因此,依靠政府的创意、活力和领导策略,加上民众对政府的服从以及民众对外资和外来技术的配合顺应,其工业化目标便能够顺利实现,民众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即使弱一些,也不会构成重大的经济发展障碍。然而现在新加坡的生存和发展条件已经出现质的变化,它在后工业化发展阶段能否像以前那样成功,或者比以前更成功,在极大的程度上将取决于它的产品和服务能否经得起世界性的挑战,取决于它的政府和人民能否把经济发展触角延伸到全世界的不同地区。在这样的形势下,民众在谋求工业化时期所表现的那些心态就不可取了,这大概就是新加坡青少年在调查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核心价值观所能折射出来的父辈心态-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加坡在未来的需要。

与新加坡形成对照的是,在台湾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之中,强调自主自立和创新发明的倾向更加强烈,这种倾向无疑会鞭策他们在相关的行为方面作出表现,其中的一些表现肯定会有利于他们在事业上的发展。笔者在新加坡和台湾两地的大学分别执教多年,根据笔者的观察,从总体来看,台湾的大学生在勤奋用功方面远比新加坡的学生逊色,但是台湾的大学生很活跃,很大胆,在社团活动、网上互动乃至于服装发型等诸多方面有着颇为强烈的标新立异的追求。这些特征在表面上与他们的书本学习无关,与他们未来的事业发展似乎也没有什么关系;但笔者认为,这一类素质在相当程度上与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的台湾中学生对创新及自主自立的强调是一致的。这些素质在学生时代虽然只是一些非常简单,甚至是相当幼稚的外在体现,但如果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提升,一定能够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他们的未来事业发展,这在间接上也会有利于台湾在未来的整体发展。

不过,在台湾受访青少年中许多人所表现出来的对于安逸享乐的贪恋,对艰苦奋斗传统的疏离,有可能会成为这一部分青少年在未来事业发展途中的严重阻碍。事实上这种倾向已经明显地开始冲击台湾各个大学的学风和教学效益。表现为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不愿上课、不愿读书、不愿思考,这意味着如果此种倾向得不到纠正的话,台湾在未来的整体发展势必会受到拖累。此外,台湾青少年在核心价值观之中对家庭和亲情的倾心,与笔者在台湾成年人身上所观察到的情形相似。这一类价值关怀有利于保持台湾社会的人情特色,这一特色在人际关系和工作单位里通常是普遍存在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现代社会竞争所造成的严酷性,但这种人情关怀在新加坡是较少存在的。

四、对中国大陆的借鉴意义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新加坡和台湾青少年核心价值观虽然在某些方面相似,但在一些颇为重要的方面也存在着相当的差异。从是否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这样的角度来看,两地青少年的价值观各有长短,因而两地青少年都面临着需要强其所长、矫其所短的挑战。

价值观念的形成既是个人的选择,又是社会环境以及特定社会环境下的个人社会性实践的产物;而人的价值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过来制约其社会实践,进而在相应的程度上影响社会制度、社会面貌和社会生产力的维持或改变。由于新加坡和台湾同样受到了华人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同样经历了工业化的发展历程。我们甚至可以假定两地青少年对价值观念的选择能力也有着旗鼓相当的先天性基础。因而我们认为,两地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差异主要来源于这些因素之外的社会环境因素,来源于两地政府所塑造的社会环境。倘若如此,新加坡和台湾这两个社会的青少年在价值观念方面的扬长去短,从本质上来说,实际上是一个改造社会环境的大工程,是一个政府需要付出极大心力的文明工程。

从这里我们感受到,大陆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形成问题,因为中华民族正处在一个和平崛起的伟大历史关头。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关键在于中国大陆的复兴崛起,而中国大陆复兴崛起的最根本的保证则是中华文化的复兴和崛起,是中华文化的扬长去短与领先时代的创新。这里所说的文化包括Parsons所说的认知(描述和解释世界的理论,各个领域的科学,技术,组织经验,各类解决问题的智慧、技能和方法等等)、价值(人生哲理,价值观念,各类信仰,法律、章程和其他各类规范)和表达(文学,艺术,音乐,多媒体呈现等等)三大领域。中国大陆在经济改革方面虽然已经取得卓越成就,但是在包括价值观念在内的文化建设的领域里,在过去二十年里所取得的成就还是相当有限的。这个局面急需扭转。

变革和强化中华文化是一个极其浩大的工程,中国大陆在设计这一工程的时候,在涉及扬抑何种价值观念,以及如何进行扬抑等问题时,研究和借鉴新加坡与台湾的经验教训,是一定可以获益良多的。

标签:;  ;  ;  ;  ;  ;  

新加坡和台湾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_个人核心价值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