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提升基层警察安全意识论文_吴浩波

探讨如何提升基层警察安全意识论文_吴浩波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210023

摘要:目前,警察执法安全问题变得复杂和尖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警察执法环境已逐渐发生变化,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公平正义,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地方政策因素影响着警察执法安全,因此,如何促进基层警察安全意识,必须从执法人员的角度来看,从多元角度揭示当前基层警察安全的根源,把握有效对策,提高基层警察的安全意识。

关键词:基层警察;安全意识;执法安全

如何加强社会稳定的维护,如何打击犯罪及改善社会服务,是公安机关在国内安全工作中面临的多重考验。其中,如何加快完善和解决执法活动中的执法安全问题是当务之急。执法人员本身必须清楚地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警察战略的转变,必须体现警察对社会的作用,妥善处理重大冲突。因此,基层警察必须要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更好地处理原发性矛盾,使警务执法活动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执法公信力,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基层警察安全面临的现状

(一)工作压力大,执法安全感降低

目前,基层警力有限,部分地方公安机关仍实行“5+2、白+黑”的工作模式,基层警察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调整。随着执法环境的日益复杂,执法活动的种类的增多,责任风险越来越大,这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执法人员的心理负担。在长期身心疲惫的状态下,执法警察对执法活动中各种危险的警觉性下降,执法安全意识减弱。此外,警察装备不足、高科技装备使用率低、覆盖面低等因素也增加了执法人员伤亡的潜在风险。

(二)职业安全风险增加

基层警察在执法过程中既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又要兼顾政策导向,秉持以人为本理念,不断压缩自由裁量空间,执法现场处置难度高过以往任何时期。尤其是在有关执法依据原则指导性强、实践操作性比较弱的情况下,执法尺度更是难于把握。执法实践中容易出现宽严不一、矛盾激化的情形,因而由警察执法活动引发的突发事件及由此产生的各类风险与日俱增,确保执法者自身安全的难度提高,职业风险在不断增加。

(三)忽略战术训练

有些基层警察过分相信自己职业的威严,认为只要说出自己是警察,对方就都会老老实实、听从指挥,即使学习的战术能力再好,实战中也用不上,何必浪费那么多时间去搞训练。即使是参加训练有些人也是出工不出力,而一旦遇到对方反抗就陷入被动的境地,“打不过”就成了部分民警的真实写照。

二、基层警察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快速发展对警察执法安全的影响

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为整个社会活动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随着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公安执法环境日益复杂。例如,地方政府往往通过所谓的“依法行政”或“依靠警察执法力量”来实现政府的行政意志,从而促进公安机关解决社会冲突的职能。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导致了公众对公安机关的不满和对执法人员的愤怒。

再如,部分群众的民主和维权诉求不是建立在遵守法纪基础上,而是“要民主不要法制”、“争权利不担义务”,往往为一己之私挑战执法权威,拒绝、阻挠执法,甚至辱骂、殴打执法警察。当此类事件发生时,警察执法态度和执法手段的选择上进退两难,选择退让,警察执法权威丧失;选择强制措施,又恐过激,招致非议。因此,从执法现实状况看,社会进步与繁荣并没有减少袭警等侵害执法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生,也没有降低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压力。

(二)立法对警察执法安全的影响

我国“暴力袭警”本身并不是一个专有罪名,指的是所有的暴力袭击警察的行为,但随着近年来暴力袭击警察的事件的增加,许多学者提出了“袭警罪”添加在刑法立法的建议,而时至今日有关议案也未能纳入刑法修正案。笔者虽不完全赞同增设“袭警罪”,但事实是,执法是建立在强有力的指导原则和薄弱的业务做法的基础上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刑法》第227条第1和4款规定了两类妨碍公务案件,只要行为人使用了暴力、威胁的方法均可构成妨害公务罪;《人民警察法》和《人民警察使用警械武器条例》等法律法规也赋予执法人员采取执法措施的权力。但在司法实践中,执法人员遇袭相关的违法情节不明确,加大了对警员遇袭事件的有效识别难度,也是长期困扰基层警察有效应对警员遇袭事件的主要原因。

(三)基层警察个人安全意识淡薄

基层警察的人身安全意识是基层警察活动中伤亡最基本、最常见的原因。一些警察在长期执法活动中很少碰到反抗的罪犯,所以在日常的各种行动中,对个人安全防卫意识心理准备不足,对查缉对象及现场情况评估不足,在初步控制对方时也不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从而为犯罪分子创造了机会。这样,一旦遇到攻击就会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四)警察技战术能力对执法安全的影响

在警察战术教学与训练领域,对如何处理警察暴力问题有三个主要观点。首先是人们相信警察可以通过强有力和熟练的技能来保护自己。其次是警察战术决定论。只要警方依法行事,暴力就可以避免。最后是技巧加上战术决定论。只要警察有综合处理一切困难的能力。根据现有情况来看,以上观点对提高警察防范风险的能力有积极的作用,甚至在一些执法案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近200万人的警察队伍和日益复杂的执法环境,单靠一种手段解决所有执法安全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

三、提高基层警察安全意识的应对措施

(一)查漏堵源,提高思想上的认识

首先,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日常工作中对基层警察的思想认识,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思想观念,提高基层警察的敌情观念。在工作中,经常组织基层警察对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及时报告工作中的失误,这样每个人都能对情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各级领导和警察通过各种形式的讲座和案例研究,充分认识到在任何情况下同犯罪分子作战的潜在危险。如果警察意识不足或警惕不够,将会造成重大损失。

(二)以轮值轮训为依托,树立民警正确的战术理念

在轮转训练和轮转训练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战术理念,提高基层警察的临战控制力,树立正确的警察战术思想,加强综合战术演练,是基层警察树立正确的战术理念和提高战斗员控制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必要通过培训提高基层警察的徒手作战能力,提高其在对敌作战中的技能和信心,使警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冷静快速的反应,让最快的反应占据主动位置。通过综合演练提高民警作战指挥能力,开展综合演练,从实际部门中尽可能多地选取典型案例,灵活运用实战演练和改革,提高基层民警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再通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培养基层民警的分析总结能力。

(三)广泛开展临战心理训练

警察教育培训机构应开展跨学科综合研究,探索加强我国基层警察心理培训的有效途径。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层警察心理压力的适应能力和风险反应能力,提高警察心理素质和对暴力的快速反应能力,有效运用综合能力。

结论

基层警察在现实生活中容易陷入意识形态麻痹,容易放松必要的警惕。因此,提高基层警察安全意识,有效打击犯罪活动,维护自身安全至关重要。所以,必须从思想上予以端正,通过经常性的战术与心理训练来培养和巩固。

参考文献

[1]王立恒.警察警务技能训练安全问题的研究[J].科技风,2018,29:231 -232.

[2]田为将.从抓捕现场看警察执法的安全意识——对巡警徐晋格同志血染警徽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8,17:95-96.

[3]史继磊.我国警察执法中人身安全保护问题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7.

[4]谷鑫.南充市基层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困境与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作者简介

吴浩波(1994.11.06),男,内蒙古二连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学士,在校,提升警察安全意识(研究方向),

论文作者:吴浩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  ;  ;  ;  ;  ;  ;  ;  

探讨如何提升基层警察安全意识论文_吴浩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