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芭蕾舞团回顾与21世纪展望研讨会综述_编导论文

中国芭蕾舞团回顾与21世纪展望研讨会综述_编导论文

中国芭蕾之回顾与21世纪展望研讨会纪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纪要论文,芭蕾论文,中国论文,研讨会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中国舞蹈家协会批准,由中国舞蹈家协会芭蕾艺术委员会主办,上海万方广告展览有限公司、上海芭蕾舞团、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办公室承办,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上海闵行区文化局协办的“中国芭蕾之回顾与21世纪展望研讨会”于10月20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会议由中国舞协主席白淑湘主持,全国各芭蕾舞团和有芭蕾专业院校的主要领导以及特邀代表等3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与会者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就中国芭蕾的创作、教学、理论、普及和艺术管理、市场营销、中外交流以及芭蕾艺术委员会的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尤其对芭蕾创作、教学、市场营销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讨。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气氛热烈。会议期间,还观摩了外国新创作的芭蕾和现代舞的录像,一致认为会议是开得成功的。

中国芭蕾如何跨入21世纪,与会者取得的共识是:思想观念要转变、芭蕾创作要突破、芭蕾教学要改革、市场意识要增强。

一、关于芭蕾创作问题

芭蕾艺术委员会秘书长肖苏华同志在会上宣读了题为《中国芭蕾的呼唤》的论文,尖锐地指出,中国芭蕾陷入严重的危机,缺乏一支高素质的舞剧编导队伍。30多年来没有创作出一部超过《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的舞剧,无论是创作思维、创作技法,还是舞蹈语汇都远远落后于世界芭蕾的发展,他竭力呼唤中国优秀的舞剧编导、呼唤优秀的芭蕾剧目,并坚信中国芭蕾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却是光明的。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副校长林洋同志说:我们要承认创作意识上的落伍,编创人员的滞后。大家认为中国芭蕾创作要突破,一方面要有战略眼光,绝不能急功近利。中央芭团团长赵汝蘅同志说:急功近利会毁坏一批编导,要允许失败,好作品不会一次成功,要让历史、让观众去评判。副团长黄民喧同志说:芭蕾创作迫在眉睫,但又是急不得的。中央芭团编导蒋祖慧同志说:有的领导老是想抱创作的“金娃娃”,而事实上创作是长期积累,是河里淘金。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青年编导的培养。肖苏华同志建议每个团制订10年至15年的创作计划,准备两年创作一部新舞剧,同时每个团派三位演员学编导专业。广州芭团团长张丹丹同志介绍了该团剧目创作走专家之路的经验,现在是每年创作一台大型舞剧,一台中小型节目,充分体现了深圳式的发展速度。

与会者赞同创作具有中国风格的舞剧,要逐步形成中国芭蕾学派。中央芭团编导李承祥同志说:要在继承古典芭蕾传统的基础上,开创未来。辽宁芭团编导张护立同志说:芭蕾应该姓芭,但要民族化、群众化、现代化,应是“芭籍华人”。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思维,意境、构思、语汇、音乐都要创新。北京战友歌舞团编导赵明同志说:芭蕾要与中国舞相结合,要借鉴各种各样的舞蹈形式。我经常从芭蕾中汲取养料,对芭蕾达到酷爱的程度,我想中国的舞蹈将来是通过芭蕾走向世界的。上海芭团团长哈木提同志说:《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是一个特殊历史时代的产物,还有许多不足,应不断精雕细刻,使之成为世界芭蕾宝库中的精品。肖苏华同志说:可以挑选3至5部新创作舞剧,集中一批专家,进行精心加工提高,像搞原子弹一样,这样优秀的舞剧就会问世。也可对舞剧台本进行论证,这样可少走弯路有利于创作。赵汝蘅同志还认为:创作评论能促进创作,尽管有些批评一时难以接受,但确是推动创作的重要手段,因而要重视芭蕾创作评论。

二、关于芭蕾教学问题

与会者集中谈了三个方面:

(一)现有的芭蕾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要进行改革。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主任孟广城同志说:芭蕾教学可分三个阶段:基础教学、提高教学、进团后继续教学。在中专芭蕾动作技能教学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表现力和提高艺术素质,包括音乐控制能力等。还应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尽量缩短与演员的距离。

(二)要培养复合型的芭蕾人才。孟广城同志说:要培养能教,能演、能编的复合型人才。赵汝蘅同志说:校团如何“产销对路”是个双方需要共同研究的问题。现在有的芭蕾演员错误地认为能跳能转就是芭蕾,甚至盲目崇拜技巧至上,因而出现了“把杆王子”、“把杆公主”,在教室里基训很棒,但在台上就会跳不会落地,会转不会停,就没有光彩。有的仿佛音乐与他没有任何关系,节奏合不上。更有甚者,对中国艺术不喜欢,不愿学,连《大足魂》都不肯排。因而一些演员在台上缺乏热情、缺乏表现欲,这就非常需要对演员进行敬业教育。

黄民喧同志说:演员应在使用中培养、提高,培养提高是为了更好地使用,这里最主要的是教他们怎样做人。希望学校在树人方面多做些工作,现在有的演员什么是理想不知道,文化又没有,不热爱芭蕾,所以要抓紧职业道德教育。

上海芭团副艺术总监辛丽丽同志说:群舞整齐还不够,这是形式,应该要有内涵,在台上每个演员都应该像一个音符,故必须提高艺术素质。《舞蹈》杂志副主编王国华同志说:舞蹈是肢体思维,这要从小抓起。北京舞蹈学院教授许定中同志说:演员应具备更高的文化层次、更深的文化底蕴,这样才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

(三)要有好的芭蕾教员。许定中同志说:名师出高徒,没有好的教员,就不会有好的演员,而现在缺乏的正是好的教员。赵汝蘅同志说:要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在教师队伍中引进竞争激励机制,优胜劣汰。

大家希望团校加强合作,互相交流,共同担负起舞蹈教育的社会责任。

三、关于芭蕾的市场营销问题

这个问题对芭蕾舞界来说是个新课题,上海万方广告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明章同志的发言给与会者以有益的启迪。他发言的中心内容是市场营销策略非常重要,目前各芭蕾舞团缺的正是市场营销推广,无论是剧目创作还是演出档期安排等,都要适应市场需要,作品究竟给谁看要明确,给领导、给同行看是误区,而应是给广大观众看的,因而要尽量搞得华丽好看,我愿为好剧目找观众,为观众找好剧目。

要转变思想观念,市场运作是龙头。北京舞蹈学院教授潘志涛同志说:思想观众要转变,要适应市场经济,这对芭蕾舞界来说是当务之急。大连歌舞团编导张毅同志说:艺术要面向市场,要有市场意识,这就需要从舞剧结构、舞蹈语汇、表现手段等方面去满足观众的需求。上海大剧院副总经理钱世锦同志说:管理是核心,市场运作是龙头,两年多来,上海大剧院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00多场演出,芭蕾演出占了100场,而且演出收入最好的也是芭蕾,说明观众还是很喜欢芭蕾的。

天津歌舞剧院芭蕾舞团团长王起和副团长刘颖同志相继介绍了该团进行市场化运作的一些体会,如从舞台走向广场、走进电台直播间,与观众沟通,开通芭蕾热线等,缩短了芭蕾与观众的距离。

会议还对培育芭蕾市场,发展芭蕾事业提出了积极建议,得到了与会者的赞同:

(一)孙明章同志建议2002年4月至5月期间,在上海举行全国五个芭蕾舞团新创作剧目展演。

(二)张丹丹同志建议应继续举办全国芭蕾比赛,可由广州芭团承办,蒋祖慧同志建议增加民族芭蕾节目的比赛。

(三)张丹丹同志建议设立芭蕾基金,细水长流、积少成多。

(四)蒋祖慧同志建议多花些钱充实丰富芭蕾资料库。

(五)中央电视台导演白志群同志建议各芭蕾舞团和艺术院校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以扩大芭蕾的覆盖面。

(六)北京舞蹈学院的曲皓、尹佩芳同志建议推广中国自己的芭蕾考级,以便更好地普及芭蕾。

标签:;  ;  ;  ;  ;  

中国芭蕾舞团回顾与21世纪展望研讨会综述_编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