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第二0二医院 110003
[摘要]:目的 研究脑出血患者心理状况和心理护理干预。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研究组加入心理护理,4周后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病人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护理可以提高脑出血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脑出血,心理护理
脑出血是一种致死率以及致残率较高的疾病。脑出血后清醒患者抑郁、焦虑是常见的情感障碍,发病率极高,然而心理护理对病情恢复影响较大,通过了解脑出血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病例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治疗64例脑出血病人,经CT和MRI证实,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研究组从入院第二天开始进行心理护理,比对四周后的治疗效果。
2、方法:(1)治疗方法:神经外科常规治疗,降颅压、减轻脑水肿、控制血压、吸氧、心电血压监护等。
(2)心理干预方法:介绍入院后医嘱的饮食,告知患者及家属疾病相关知识,关注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及生活帮助,使之配合医生护士的治疗。告知患者及家属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抬高床头15-30度,促进脑部的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翻身时应保护头部,动作轻柔得体,以免加重出血。告知床护栏的使用方法,防止跌倒、坠床的发生,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者至少留有陪护一人,躁动患者充分告知后给予保护性约束,保证患者住院安全。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患者的病情,告知需要注意的事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避免过度探视,造成患者情绪波动,营造舒适安全的病室环境。手术患者,护士应热情主动,加强交流,讲解手术的方法、目的、手术后的不适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病人术后在家属的密切配合下,主动适应术后的生活,进行心理调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康复期运动需循序渐进,以促进体力恢复,促进肠蠕动,但应避免劳累,注意安全。避免情绪激动,去除不安、恐惧、愤怒、忧虑等不利因素,保持心情舒畅,家属应给与心理支持,协助患者度过难关。护士应热情主动,加强交流,讲解手术的方法、目的、手术后的不适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3、结果:
经过对64例患者的治疗与心理护理后,研究组病人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
4、讨论:
(1)在脑出血术后给予患者早期康复训练配合心理护理干预4周后,对比结果可说明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1
(2)脑出血病人有着广泛的信息需求渴望尽可能多的了解疾病的进程、治疗、药物作用及愈后等方面的信息。2
(3)脑出血患者常留有后遗症,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恢复慢,容易产生烦躁、抑郁情绪,从而影响治疗,护理及患者的生活质量。鼓励患者及家属增强患者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消除不良心理反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早期锻炼的重要性,告诉患者及家属只要坚持功能锻炼,很多症状会逐渐改善,以免因心理压力而影响脑功能的恢复。
(4)病情平稳后鼓励病人主动功能锻炼,循序渐进,逐渐恢复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1钟运妹 早期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临床医学工程2011,8,第18卷第8期
2陈新华 脑出血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 医学信息 2011,5,第24卷第5期
论文作者:张婷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6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脑出血论文; 家属论文; 病人论文; 能力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