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军
聊城星河置业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随着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建筑工程技术不断出现,就当前的建筑行业发展态势而言,混凝土仍然是建筑行业的主流建材之一,这就扩大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系的应用规模,在整个过程中,社会各类建筑物数量不断增加,其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其水泥水热化的比例较大,如果不能根据水泥的性质展开科学性的施工方案,将不利于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要素诸多,比如温度影响、施工技术影响等,如果不能进行这些因素的有效分析,将不利于建筑物结构变形状况的控制。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性应对措施,提升建筑物的稳定性、安全性,切实提高建筑物工程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特点
前言
在一些大型房建工程中,大体积混凝浇筑及质量控制是混凝土工程中难度较大的板块之一。经过长期的工程实践发现,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出现各类裂缝是浇筑施工中最严重和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考虑到混凝土结构裂缝势必会严重降低结构物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加之裂缝开展将为外部腐蚀物质进入混凝土内部提供条件,进一步削弱了混凝土内部钢筋的承载能力,最终影响到整个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寿命和承载性能。综上,在针对某些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必须进一步关注混凝土的裂缝控制工作,最大程度降低混凝土结构裂缝出现的概率。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阶段出现的问题分析
1.1混凝土干缩裂缝问题
在具体浇筑施工中,干缩裂缝的出现是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在浇筑中,由于内外水分蒸发不同步,导致的混凝土结构出现严重的变形不同步问题。由于变形不同步,在混凝土结构内部产生较大的干缩应力,当干缩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将出现干缩裂缝。通常意义上说,外界湿度较低的情况下,混凝土出现干缩裂缝的可能性较高。
1.2温度变化与混凝土结构稳定性的关系
温度的变化与混凝土结构稳定性联系密切,若温度过高,混凝土结构易出现裂缝。水泥遇到水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气,如果热气聚集在结构内部,就会导致建筑物结构自身温度的升高,不能实现与外界气温的平衡,容易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裂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定量的水参与到水泥的硬化过程,其他水分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的热量,这影响到混凝土的收缩状况。建筑工程刚施工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较高,这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收缩状况。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为了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必须健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体系,这需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针对施工地点展开检查,进行温度状况的测量,保持施工地点地面的清洁。这需要深入分析施工浇筑的结构状况,遵循合理的水泥沙比例配备方案,进行混凝土凝固时间的分析,进行各类施工不确定性因素的分析,确保结构内部热量的完全散发,确保混凝土的正常性冷却。在浇筑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浇筑施工时间的控制,遵循科学性的施工规范,切实提升建筑物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2.1施工准备
通过对施工准备体系的优化,有利于促进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环节的正常性开展,这需要准备好相关的施工工具、材料,进行水泥品种的科学性选择,实现混凝土的优化配置,可以使用的水泥包括粉煤灰水泥、硅盐酸水泥等,在水泥的选择过程中,需要保障水泥的质量,严格遵循相关的材料使用标准,以提升建筑物工程的抗压性、稳定性、抗拉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骨料是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在骨料应用过程中,需要选择表面没有弱包裹层的,这种骨料具备良好的膨胀及配比系数,其岩石弹模比较低。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选择碎石、中砂等材料,控制其含量。在混凝土配比方案制定中,可以使用粉煤灰作为材料,这种方法不需要使用太多的水,有利于实现各个施工步骤的协调性运作。
2.2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在浇筑施工实践中,要将施工人员进行分区,以确保施工工作的协调发展。在施工浇筑过程中,需要相关的施工技术人员展开监督,按照施工技术的相关规范,进行不同施工程序的控制,这需要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振捣施工中,需要确保节奏的顺畅性,施工动作必须协调连贯,使材料更加的均匀,这需要提升混凝土的整体密度,从而增强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在施工实践中,浇筑环节与冷却环节不能同步进行,待所有的浇筑程序完毕后,才能展开混凝土冷却流程。为了达到上述目标,需要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方案,降低水化热,确保混凝土具备良好的和易性。在大体积混凝土的配置过程中,需要深入分析其水化热系数状况,进行水化热较低水平材料的选择,比如矿渣水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适时添加一定量的粉煤灰,以提升混凝土的表面强度。
2.3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
通过对科学性施工方案的选择,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运作质量,这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施工状况,进行合理性浇筑方法的选择,避免建筑物结构出现裂痕,使其满足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标准要求。这需要进行混凝土铺设厚度的控制,施工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工作素质,进行混凝土和易性的确定。在混凝土泵送环节中,需要控制混凝土的厚度,一般需要大于600毫米,这也需要控制非泵送混凝土的铺摊厚度,其厚度一般需要小于400毫米。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其单方水泥的用量较少,可添加一定量的粉煤灰,实现混凝土搅拌时间的延长,进行混凝土搅拌时间的控制。这需要引起相关施工人员的重视,实现不同材料的配比及优化,进行不同应用材料的配置,安排专人进行粉煤灰或者相关添加剂的使用。在浇筑过程中,需要遵循逐层浇筑的原则,控制好不同浇筑环节的时间及质量,这需要做好浇筑前的测试准备工作。在施工振捣环节中,施工者需要提升自身技术的规范性,减少混凝土内的气泡,这需要进行反复性振捣,进行不同振捣程序的协调发展,进行三层振捣方案的应用,确保坡面的整体性覆盖。
2.4浇筑施工养护方案
浇筑完毕后,及时展开施工养护工作是必要的,这需要引起相关施工技术人员的重视,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冷却凝固过程展开分析,进行全过程的监测,有效解决冷凝过程中的问题,实现工程工作整体质量的提升,这需要引起相关浇筑施工者的重视,优化建筑物养护方案,做好混凝土表面的压实工作。这需要根据工程实际状况,进行混凝土表面的定期性洒水,如果处于冬季气候时,需要进行塑料薄膜的覆盖,提升混凝土的整体保温效果。如果处于高温气候时,需要撕开混凝土表面的保温材料,实现混凝土的有效性散热。
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为了适应现阶段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混凝土结构应用的范围和领域还在不断扩展,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因此,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浇筑质量控制意义深远。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施工中应该因地制宜,确保建筑物整体质量的提升,以满足社会大众对建筑物整体性能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张鹏.消防界(电子版),2016(3).
[2]论述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郭宏彬.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
[3]华秋艳,葛志文.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5(01).
[4]杨奕丰.浅析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预防[J].广东建材,2015(03):37-40.
论文作者:王立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8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裂缝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物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水泥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