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小儿疝气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刘朝晖

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小儿疝气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刘朝晖

(柳城县中医医院 广西柳城 545299)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与氯胺酮在小儿疝气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单侧内环口结扎术的男性患儿5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氯胺酮组、K组) 与试验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25例。对照组静脉注进氯胺酮2mg/kg+异丙酚4mg /( kg·小时) 直至术毕;试验组面罩吸入8%的七氟醚,静脉注进瑞芬太尼0.5μg/kg+3%七氟醚。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疝气腹腔镜手术术中患儿循环稳定,分泌物少,术后苏醒迅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关键词】七氟醚;瑞芬太尼;氯胺酮;疝气;腹腔镜手术

【中图分类号】R7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037-02

在小儿外科手术中,患儿对疼痛会产生显著的应激反应,而有效的麻醉可以起到明显的镇痛作用,减轻患儿的痛苦,从而确保手术的治疗效果。针对小儿实施的外科手术与成人手术相比,小儿实施的外科手术术中的麻醉将会面临更大挑战。本研究采取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小儿疝气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以便获得一种更有效而安全的麻醉方法。将可作为小儿疝气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有效而安全性较高的方法加以推广。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单侧内环口结扎术的男性患儿50 例,无气管插管麻醉禁忌症。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氯胺酮组、K组)与试验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25例。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儿都在术前留置好静脉通路,静脉给予氢溴酸东莨菪碱0.01mg/kg。林格液10~15ml/kg静脉滴注;入室之后鼻导管吸氧(2L/分),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mg/k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待到生命体征稳定5分钟后对照组在切皮前2分钟静脉注进氯胺酮2mg/kg 然后用微量输液泵注入氯胺酮0.05mg/(kg.分)+异丙酚4mg/(kg.小时)直至术毕;试验组用面罩紧闭法吸入8%的七氟醚,氧流量3L/分约2分钟进入到无意识状态,在切皮前2分钟静脉注进瑞芬太尼0.5μg/kg然后用微量输液泵泵入瑞芬太尼0.5μg/(kg.分)+3%七氟醚,手术进行至完毕时,停止吸入七氟醚,瑞芬太尼泵至术毕。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指标及标准。①记录两组的患儿在插管之前(T1)与插管之后(T2)平均的动脉压(MAP)和心率;②记录两组的患儿手术刚开始时(T3)与气腹时(T4)的平均的动脉压(MAP)和心率;③记录两组的患儿手术完成时间;④记录两组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⑤记录两组的患儿拔管之后的CHW镇静评分情况:镇静评分是参照美国Wisconsin儿童医院镇静评分的标准(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Wisconsin Sedation Scale, 简称CHW 镇静评分)来进行。CHW 评分的标准如下:6分,焦虑,易激,或疼痛;5分,无刺激情况下自主清醒;4分,昏昏欲睡,眼睛忽睁忽闭,呼之易醒;3分,触摸及大声叫时可醒;2分,持续的疼痛刺激下可慢慢恢复意识;1分,疼痛刺激下会反应但没有意识;0分,对疼痛没有反应。评分3~ 5分属镇静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的资料用(x-±s)表示,两组的患儿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痰量和苏醒时间的比较使用成组t检验,两组患儿的SBP、DBP、HR、RR的比较用两因素多水平方差分析。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取检验水准α=0.05,以P<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两组患儿基本情况和手术情况的比较:两组患儿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时间皆在45分钟内。两组患儿的SBP、DBP、HR 存在差异,两组的时相变化趋势也不同,而R 组的时相变化趋势较平稳(P<0.05),两组患儿的RR 没有组间差别(P>0.05)。两组SpO2在各个时间点皆在96%~100%,都在正常范围。R组的痰量较K 组少(P<0.01),R组的苏醒时间较K组短(P<0.01) 。

3.讨论

小儿疝气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手术时间短,但小儿欠合作,需要采用全身麻醉。氯胺酮在小儿疝气手术中应用广泛。氯胺酮为苯环己哌啶的衍生物,系非麻醉性镇痛药类的麻醉药,它有很强的镇痛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其术中有肌张力增高、肢体无目的活动、增加唾液腺和气管腺体的分泌; 且术后残余还有精神异常兴奋现象,产生幻觉及噩梦等不良反应[1],因其苏醒时间长,成为不安全因素。因此,用氯胺酮维持小儿疝气手术的麻醉并非理想的麻醉方法。本文使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瑞芬太尼做为新一代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它是一种由酯酶代谢的强效激动剂,在体内经血浆和组织酯酶分解后,作用时间短,它的消除半衰期是3~10分钟,不会由于静脉输注时间多长,它的半衰期始终保持在4分钟以内,而且它在新生儿和婴幼儿中的清除率比较快。它持续注射或重复用药均不产生蓄积现象,确实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性镇痛药[2],但是镇静效果差。七氟醚是一种新型吸入麻醉药,它的诱导及排泄快,对呼吸抑制及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小[3];使得患儿进入麻醉迅速、平稳、苏醒更快,确实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镇静药。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小儿疝气手术比较氯胺酮术中循环稳定,分泌物较少,术后苏醒较迅速,确实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安刚,薛富善.现代麻醉学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09.

[2]吴新民,叶铁虎,岳云,等.国产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4):245-248.

[3]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主编.现代麻醉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46-447.

论文作者:刘朝晖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5

标签:;  ;  ;  ;  ;  ;  ;  ;  

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小儿疝气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刘朝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