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本有其字”的假借论文

小议“本有其字”的假借论文

小议“本有其字”的假借

康雨琦

(陕西理工大学 文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摘 要: “本有其字”的假借是指语言中的词在书面语中有字而不用,借用他字来记录该词的现象。从字词关系看,借字和借表之词的关系分为临时借用和久假不归两种。临时借用的假借字从未充当过借表之词的专用字,称之为通假字,而久假不归的假借字成为借表之词的专用字之后,取代了原专用字的记词职能,假借字和原专用字之间构成了古今用字的不同。

关键词: “本有其字”的假借;通假字;古今字;字词关系

一、引言

假借字和古今字是语言学中两个不同的学术用语,但从为语言中的词配备专门书写符号的角度来讲,两者都是一个词(义项)用了哪些字的问题。假借是在汉字发展过程中,为满足记词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为语言中的词配备专门书写符号的基本方法。学界大部分根据所记之词是否拥有本字,将假借区分为无本字的假借和有本字(包括本有本字)的假借。1980年代以前的学者认为“本有本字的假借是典型的通假现象”[1]187,后有学者进一步将“本有其字”的假借分为临时借用的假借和假借字替代本字的假借,但仍然认为“有本字的假借,人们一般称为通假”[2]63,这种观点将两种现象笼统地称为通假,没能进一步的区分两者的性质。

古今字是同一个词先后用字的不同,“古今字的古字可能是专造字,也可能是假借字,今字可能是专造字,也可能是假借字”[3]。如果不分清古字和今字、通假字和本字之间的本质特点,并限定各自的范围,就容易使与假借有关的古今字和假借字之间的界限发生混淆。本文从字词关系出发,按不同的字与所记之词之间的关系,分析通假字和古今字的不同,揭示各自的本质特点,进而正确认识两种“本有其字”的假借。

Curcio等[4]在2001年首次利用直接接触式膜蒸馏浓缩NaCl溶液并得到NaCl晶体。Felinia等[5]设计了不同结构和形状的中空纤维膜,并应用到直接接触式膜蒸馏结晶中处理高浓度NaCl溶液从中回收水和NaCl晶体,研究表明单层的聚偏氟乙烯(PVDF)膜比双层PVDF膜更具有抗润湿能力。关云山等[6]用膜蒸馏—结晶耦合技术从高浓度KCl-MgCl2-H2O溶液中回收KCl,他们在实验中研究了溶液的浓度、循环流速对膜性能的影响。但是,膜蒸馏技术在卤水浓缩方面的应用研究比较少。

二、古今字与通假字的特点

古今字和通假字都是两字记一词的现象,但两者本质上是不同类型的用字现象,所以应该着眼于两者之间的区别,要“抓住字词联系的特点,坚持共识与历时相结合的原则”[4],从字词关系的角度把握两者的本质特点。

(一) 通假字的本质特点

洪诚在《训诂学》中认为,通假字是“对某些词有常用的正字而不用,临时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但是正字不废,在通常情况下还是写正字”[5]29-30。首先,通假是发生在“本有其字”的情况下,本字是该词的专用正字,“就一个原来已经有专用字的词来看,其专用字的来源有二:一是用表意或形声的手法专造的,一是用六书假借的手法配备的”[6]。换而言之,在同一个词义上与通假字相对的本字既可以是专造的,也可以是专借的。其次,这种借用只是临时发生的,本字的记词职能没发生转变,始终是该词的当用正字。

交流式也叫互动式,目的就是为了在体育课堂尾声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相互之间启发,谈个人的收获、感想,说说自己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的把握;说说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一起研讨练习的经验。通常这样的交流式,氛围轻松,学生无拘无束,自主性较强,是小学高年级学生比较乐意接受的形式。

(二) 古今字的本质特点

古今字最初是由训诂学家提出,针对文献中同一个词前后时代用了不同字的情况随文作注,“用来注释某个词的古字的今字,通常就是这个词在当时的习用的书写形式”,“说某两个字是古今字,就是说他们是同一个词的通行时间有先后的两种书写形式”[1]273。古字和今字同是某个词的习用字,按照为语言中的词配备书面语的方法,古字可以是专造字,也可以是专借字,今字可以是专造字,也可以是专借字,不论是造字还是借字,古字和今字的记词职能是一样的,在各自的使用时期,都是该词义的常规用字,词义的转移导致了同一词义上前后时期两个常规用字的记录职能发生了转移,使两个字形成了古今字的关系。

从共时层面看,形成古今字关系的古字和今字在交替使用的阶段会出现古字和今字混用的现象,“它们在职务转换的过渡阶段会交替出现,共记一词”[4],但是从历时的角度看,这其实是随着语言更新换代的过程中新旧事物交替的必然阶段,不能将今字出现后还用古字的现象笼统地看作通假。

“早”,《说文》:“晨也。”[7]137其本义是早晨,是为表示早晨这一意义专造的本字。“蚤”,《说文》:“啮人跳虫。”[7]283其本义是咬噬人的善跳跃的虫子。《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从上下文来看,这里的“蚤”表示的是早晨义,但是,在“早晨,早上”的意义上,从古至今“早”都是这一意义的专用字。段玉裁为“蚤”作注:“经传多假为早字。”“蚤”表示早晨义只是偶然、临时性的借用。

后混合式高压水磨料射流特点是磨料对高压水喷嘴的磨损较轻,可连续作业;但磨料颗粒的速度较低且浓度分布不均匀,明显降低了水介质对磨料的能量传输效率,而且只能使用干磨料[9]。

三、两种“本有其字”的假借

2 假借字临时替代专借本字 若口语中已经出现了一个词,书面语中没有专造字,就借用书面语中已有的字表示,该字是“无本字”的假借字,也同样是该词的专借本字。随着时代的发展或用字习惯的不同,人们临时借用了一个书面语中的字来表示,这个字相对于专借本字就是假借字。

(一) 形成通假关系的假借

从本字、假借字与所记之词之间的关系来看,临时借用的假借字没有破坏本字和所记之词之间的字词关系,本字始终是所记之词的常规用字,所以在记录同一个词义上假借字取代的本字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假借字临时替代专造本字,一是假借字临时替代了专借本字。

1 假借字临时替代专造本字 通常来说,如果从字形结构上可以直接看出某字所表示的词义,则该字是这一词义的专造字,在具体上下文中,当某词在本有专造字,临时借用了一个书面语中的字来表示,这个字就是假借字,该词的原专用字相对于假借字来说是该词的专造本字。

从字词关系来看,在同一词义上形成古今字关系的两个字,两者的记词职能发生了转移和交接,古字和今字是不同时代记录该词义的常规用字,在同一词义上形成了通假关系的本字和通假字,本字始终是该词义的常规用字,通假字只是临时借用来表示该词义,两者的记词职能各不相同。

某词义在有专用本字后,又借用一个音同音近的文字来记录,本字废而不用,原本的借用字成为该词的习用正字,这种永久性的借用实际上是一种记词职能的转移。在记录同一个词义上假借字取代的本字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假借字取代了专造本字,一是假借字取代了专借本字。

“有本字的假借,是人们不写表示这个词的意义的本字,而写一个与意义毫无关系的同音词的文字形式来表示这个词的意义。”[2]65在“本有其字”的假借中,根据上文所述,其本字作为某词的专用字,既可以是专造的,也可以是专借的,而假借字只是借用字,从未充当过借表之词的当用正字。永久借用的假借字破坏了本字和所记之词之间的字词关系,假借字取代本字成为所记之词的常规用字,两者构成了古今用字的不同。

1 取代了专借本字的假借字和专造本字之间形成古今用字的不同 某一词义上有专造字作为专用字来记录,同时也借用另一个字来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用字的变化,在表示这一意义时,假借字较该词义的专造本字更为人们所熟悉并被广泛使用,假借字就逐渐取代原专用字的常规记词职能,成为记录这一意义的专用字,该词义原专用字或消亡或继续作为另一个意义的专用字存在。在同一词义上,取代专造用字的假借字和原专造本字之间形成古今字的关系。

专借本字自始至终是该词的当用正字,借用的字只是在上下文中临时表示该词义,专借本字和临时借字的记词职能没有交替,两者构成通假关系。

(二) 形成古今用字关系的假借

专造本字始终是该词的专用字,而专造借字只是临时替代,这一临时替代的借字同样稳定承担另一个意义的记录职能,是另一个词义的当用正字,两者的记词职能没有发生转移,专造本字和专造借字之间是通假关系。

“非”,《说文》:“违也。”[7]145其本义是相违背。但人们没有为表示否定意义的词义专造一个字,所以专借用“非”来表示该词义。《汉书·陈余传》:“陈王非必立六国后。”“匪”,《说文》:“器,似竹筐。”[7]268其本义是器物的名称。从文献用字来看,“匪”偶尔也临时用来表示否定意义。《周礼·肆师》:“共设匪瓮之礼。”这里的“匪”表示的是否定意义,但是,在这一词义上,“非”是专用借字,“匪”从未充当过否定意义上的专用字。

其次,《胭脂扣》本身具有浓郁的传统色彩。作为爱情信物的“胭脂扣”既是爱情的见证者又是历史的缩影。情感的变迁、香港的流变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哪一点不是凝聚在这枚胭脂扣上?“摸摸口袋,有件硬物,赫然是那枚胭脂匣子,她不要了!我一想也把它扔在夜路上。车子绝尘而去,永不回头。”三十年代珍贵而流行的定情物,到了八十年代竟成了私人小店内的幻影,甚至最终落得被扔掉的命运。历史亦是如此,所有历史不过都是当下史,过了“当下”似乎早已没有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它能呈现给他人的除了时间的变迁再无其他。

在某一意义上取代了专造本字记录职能的假借字,成为后一时代那一意义的固定用字,假借字和专造字之间是古今用字的不同,两者是古今字关系。

“何”,《说文》:“儋也。”[7]167其本义是“担负、挑”的意思。“荷”,《说文》:“芙蕖叶。从艹何声。”[7]20其本义是承土器。在实际用字中,“荷”也表示“担负、挑”之意。《列子·汤问》:“荷担者三夫。”“担负、挑”意义不是“荷”字的本义,因此在这一意义上,“荷”是一个假借字而其本字是“何”,后来“荷”字在“担负、挑”这一意义上取代了本字“何”,成为这一意义的社会习用字。在记录“担负、挑”这一意义上,两者构成了古今用字的不同,“何”为古字,而“荷”为今字。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表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1]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2]红色教育是培养青年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有效途径,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红色教育中,可以让学生沉浸式多感官地体验式学习,提升学习专注度,加深感性认识和理解,改善传统教育弊端,提升教育效果。

2 取代专借本字的假借字和专借字之间构成古今字 从汉字记录职能的角度说,在书面语没有为口语中的某词造字的前提下,临时借用了书面语中音同或音近的字来固定表示该词义,由于不同时代人们的用字习惯不同,在后一时代,人们又借用了另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记录这个意义,此时原借用字被新的借用字取代,在记录同一意义上,取代原借用本字的假借字和借用本字之间构成古今字关系。

《天容》:“天之道,有序而时,有度而节,变而有常,反而有相奉。”[24]333四时节律虽有变化,但总是以一种常态有序运行,“冬藏”是为了“春生”,“夏长”促成了“秋收”。《观德》:“广大无极,其德昭明,历年众多,永永无疆。”[24]269天之道德,在于生生不息的变化发展,恒常而又不断变化的规律就是“天道”。上文提到,这种规律在汉儒和阴阳五行学家看来,不只是简单的“春生夏长”,而是具有“道德”深义。

“女”,《说文》:“妇人也。”[7]258其本义是妇女。在实际用字中,“女”也用来记录第二人称。《诗·魏风·硕鼠》:“三岁贯女。”之后人们没有给该词义造本字,因此“女”成为第二人称代词的专用借字。“汝”,《说文》:“水。”[7]225按《说文》的解释,其本义是水。在实际用字中,“汝”同样用来表示第二人称代词。欧阳修《归田录》:“汝亦知射乎。”后来,人们改借“汝”字记录第二人称,而不用“女”,“汝”取代了原假借字“女”,成为记录第二人称的社会习用字,两者构成了古今用字的不同,“女”为古字,“汝”为今字。

同一个意义上,在前一个时代原借用字是其常用借字,在后一个时代另一个假借字成为该词义的常用借字,两字的记词职能有较为明显的前后转移的关系,但在各自的时代,两者都是作为专用借字稳定地记录这一词义,承担同样的记词职能,因此,在记录同一词义上,前后两个时代发生记词职能转移的假借字之间构成古今用字的不同。

四、结语

根据有无本字,可将假借分为有本字的假借和无本字的假借,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在有本字的假借中,借字表示该词的时间上也有区别,从而将有本字的假借进一步区分为两种:一是借字临时表示该词,本字不废;二是借字永久表示该词,本字不再是该词的当用正字。前一种临时借字没有取代本字的记词职能,只是偶尔在上下文中出现表示该词,本字始终是借表之词的正字,所以有本字的情况下临时借用的假借是通假。后一种原本是借来表示该词,但由于后来人们习惯用借字表示该词,该词的本字反而不用了,借字相对于本字而言,成了后一时代该词的正字,取代了本字的记词职能,两者是古今字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 张双棣.古代汉语知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 刘忠华.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划界问题及划界困难的原因探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4(1):41-43.

[4] 刘忠华.谈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划界原则与方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91-93.

[5] 洪诚.训诂学[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

[6] 刘忠华.论“六书”假借及其由假借所引起的字词关系的变化[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53-56.

[7]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63.

Discuss on the Borrowing of “Original Character ”

KANG Yuqi

(School of Literature,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723000, China)

Abstract : The borrowing of “original character” means that the word in the language does not have a word in the written language, and another word is used to record the image of the wor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ord relationshi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rrowing words and borrowing words is divided into temporary borrowing and long-term leave. The borrowed words borrowed temporarily have never been used as a special word for the words of the borrowing table, which is called interchangeable characters. After the false words that have not been returned for a long time become the special words of the borrowed words, they replace the function of the words of the original special word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riginal words and the original special words constitut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ncient and modern words.

Key words : borrowing of “original character”; interchangeable characters; ancient modern character;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s and words

中图分类号: H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 333X( 2019) 08- 0054- 03

收稿日期: 2019- 05- 15;修订日期: 2019- 06- 07

作者简介: 康雨琦(1996-),女,北京昌平人,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古代汉语方面的研究。

DOI: 10.3969/ j.issn.2095- 333X.2019.08.014

(责任编辑:韩自波 实习编辑:刘 瑜)

标签:;  ;  ;  ;  ;  

小议“本有其字”的假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