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中语文教材渗透人文情怀论文_王秀丽

利用高中语文教材渗透人文情怀论文_王秀丽

辽宁省丹东东港市第三中学 118300

摘 要:人文情怀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渗透人文情怀,语文教材不仅让学生领略语文这种文化魅力,更应该真正体现人文情怀,能够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德,陶冶学生的情操,探讨积极的人生哲理,净化学生心灵,健全学生的人格。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本教材 人文情怀

人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的“文”以“人”为本,“人”以“文”为内质,它通过人与自然、社会和心灵等诸关系四方调节而生发出礼乐文化、人伦文化、生存文化等。所谓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与尊严、意义与价值的理解,而高中生正是处于身心趋向成熟时期,迫切需要汲取各种精神营养,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这就要求教师以教材为工具和载体,让学生在品读过程中培养人文情怀。

一、在经典文本阅读中融入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几千年来扎根在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精神元素,《礼记?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范仲淹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了高远的志向,就有了正确的人生航向。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家国情怀集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家国荣辱感。例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现了一种对当时局势的忧虑,如今“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的对比,沦陷区的人民已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这是痛心的事,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杜甫的《登高》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连用四个字“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班固的《苏武传》课文先后记叙了苏武两次自刎,两次反劝降和北海牧羊几件事,体现苏武的铮铮铁骨、拳拳爱国心以及始终不渝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苏武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大丈夫气节。高中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在经典文本阅读中融入旷达乐观的情怀

豁达的人,心胸开阔,处事乐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使到了山穷水尽处仍能柳暗花明,始终保持乐观幽默的心态,即使耄耋之年仍不失生命活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苏轼在《赤壁赋》中,表现出自由不拘、闲适超旷的性格与情怀,提出应该到大自然中去,尽情地享受那清风明月之美,因为这是上天的创造和赐予,不是某个人的私产,“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使每个人都能自由自在地享受,陶醉于清风、明月、江水的优美景色之中,展现出一种豁达开朗、超然物外的精神,而在阅读中深受感染。而苏轼的另一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更是把不畏惧、不颓废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表达得淋漓尽致。“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达到“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人情。“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纵观课本中苏轼的诗文,那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豁达乐观的处世态度充分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也让高中生受用不尽!

三、在经典文本阅读中融入人伦文化

人伦关系,是建立在传统伦理的基础上,通过人们的情感信念来处理的关系,重视伦理道德和人伦情感对高中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伦理道德是对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尊重。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深刻启示我们对于尊敬老人、奉养长辈的思考,“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指为老人得到较好的供养,生活无忧安享晚年,体现对人伦文化深刻内涵的理解的认可;“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说老人不再承受体力劳动之累,供养有方,在权利和义务方面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孟子这一思想出发点正是我们教育学生继承与发扬人伦文化的基础。李密的《陈情表》围绕一个“孝”字,以“愿乞终老,辞不赴命”为主旨,凄楚婉转,溢情于词,表现了一个孝孙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动。如今,“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这里用事实倾诉往日臣不可无祖母,祖母对臣恩重如山;今日祖母不可无臣,臣对祖母孝道是天理良心所在,字字哀痛,声声落泪。“百善孝为先”,“孝”是一切人伦道德的根本,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高中教育中重新树立“百行孝为先”的思想观念,才能促进中国家庭的和睦性、社会的秩序性和民族的聚合力。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教材渗透人文情怀,这是真正塑造学生人格,丰富学生思想和情感,积累学生知识,树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教育本质呼唤人文情怀,现代教育要求传播人文精神,进行人文情怀教育,可见,渗透人文情怀是高中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翁红 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5),35-36。

[2]赵阳 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度阅读的探索与实践[J].成才之路,2016,(02),62。

论文作者:王秀丽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10月总第3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9

标签:;  ;  ;  ;  ;  ;  ;  ;  

利用高中语文教材渗透人文情怀论文_王秀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