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当代国际基本矛盾的中国方案论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当代国际基本矛盾的中国方案论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当代国际基本矛盾的中国方案

鲁品越

(上海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0433)

〔摘 要〕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昭示了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必然表现为国际关系矛盾,由此产生了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人将这一思想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这一思想在新时代的伟大发展。全球化生产力和霸权主义世界格局之间的矛盾构成当代国际基本矛盾,共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这一基本矛盾的中国方案。其根本动力是当事国的人民的共同福祉和全球化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其经济基础是各国人民为了自身福祉共同建设的经济文化纽带,其政治军事基础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秩序,其价值基础是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共同价值”。而由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起来的全球生产力与各国人民的普遍联系,则为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积累条件。

〔关键词〕 全球化生产力;霸权主义;世界秩序;国际基本矛盾

当代世界风云诡谲,变幻莫测。美国总统特朗普蛮横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到处挥舞制裁大棒,把霸权主义推行到极端程度。中东紧张局势、欧洲难民危机与民众运动越演越烈。中国也面临空前复杂而严峻的国际态势。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应当怎么办?是回到关门建国的老路,还是图一时之快,与帝国主义拼个鱼死网破?对此,我们必须站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审时度势,看清人类历史发展的大势,才不会误入迷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正是我们科学冷静地应对当代复杂国际问题的战略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的伟大发展,是解决当代国际基本矛盾的中国方案。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及其对中国道路 的巨大影响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要求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在这里,“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就是站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的高度。站在这一思想高度上纵观人类历史进程,能够高屋建瓴地把握纷纭复杂的历史事件的本质,从而明确我们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的战略定力与方向。习近平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正是站在这一历史高度审视当代世界发展所得到的科学真理。为此,我们首先分析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的基本要素。

1.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基本要素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世界历史”思想:“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1〕《共产党宣言》高屋建瓴地揭示和刻画了资本扩张推动的“世界市场”的生成过程。这一思想的深刻内涵进一步体现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资本论》原计划定为六册,其中第五、六两册为“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这一计划虽未实施,但“世界历史”思想仍然贯彻于《资本论》中。《资本论》中的“资本”并非仅仅是国内资本,而是没有国界的经济范畴:它以英国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为原型,以世界历史发展为背景。纵观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可以发现其中包含以下最主要的思想要素。

其一,资本积累是推动世界历史形成的原动力,而由资本积累和贫困积累所形成的基本矛盾,通过国际秩序表现出来,形成了世界历史的基本矛盾和不断扩张动荡的全球秩序。资本是投入到生产中追求自身增殖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又不断转化为资本,由此形成了资本无限增殖的积累过程。无限扩张积累的资本权力必然要冲破由政治权力划定的国界地理疆域,打破各个民族和文明的文化藩篱,而趋向于把整个世界资本化。于是人类历史从各个文明的生成史,进入全球性的世界历史。这对人类历史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资本积累必须不断吸收全球的“自然力”——人的自然力(劳动力),自然界的自然力(自然资源)和社会劳动的自然力(劳动组织的力量),将其纳入自身之中而转化为生产力,由此资本扩张过程成为人类生产力的发展与扩张的过程。另一方面,它又通过世界市场建立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联系,生成了由人与人之间的有机联系而结成的社会总体(又称“社会有机体”),由此促进了人的发展。这是资本积累对世界历史的进步作用之所在。然而这种历史进步并非资本全球化所追求的本意。资本全球化追求的唯一目的是赚钱——生产和占有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与人与人的普遍联系,只是资本为了实现资本增殖的这个唯一目的之手段和副产品。这种目的与手段的矛盾造成了资本全球化过程的基本矛盾。在这个目的的驱使下,资本积累所形成的生产力的发展成果被少数拥有强大资本的国家与个人所占有,形成了资本的无休止积累;而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各国劳动者,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则趋于“贫困的积累”,由此产生了世界的两极分化。为了维护这种两极分化的不平等状态,国际垄断资本的权力必然要转化为国际关系上的强权,由此产生了殖民主义世界秩序,形成了这种世界秩序下的形形色色的复杂矛盾。可见全球化进程中国际性的资本积累与贫困积累的矛盾,以及由此引起的资本主义的国际生产关系与高度国际化的生产力的矛盾,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历史进程的基本矛盾。

其二,由国际性资本积累所推动的资本全球化进程,是国际资本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的资本主义文明世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本在追求经济上的全球扩张的同时,必然要将其经济权力转化为政治权力和文化权力,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为其资本扩张扫清道路。因此资本必然用其硬实力和软实力向全球推行有利于资本扩张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共产党宣言》指出,资本全球化“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2〕以“自由、平等、人权”为核心的“普世价值”成为这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原则。《资本论》深刻地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实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伊甸园。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3〕这里的“所有权与边沁利己主义”指的正是资产阶级人权。在不平等的社会现实下的所谓“平等”与“自由”,事实上恰恰是不平等的放大器。掌握了资本权力的资产阶级在所谓“自由”世界里,具有自由扩张的最大优势,可以自由地占有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甚至自由地办报纸,办政党,将资本权力转化为各种权力。而没有资本的无产者只有被资本支配的“自由”。

其三,历史成为世界历史,因此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进程并非单个国家的历史进程,而是世界历史进程的组成部分。《资本论》提出了响彻千古的预言:“随着这种集中或少数资本家对多数资本家的剥夺……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4〕这并非对某一国家(如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预言,而是对“世界历史”的总体性预言,每个国家的现代历史进程都是这个漫长的“世界历史”总体进程的组成部分。

其四,资本全球化为共产主义社会创造前提条件。一方面,资本全球化所创造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未来共产主义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其建立的人们之间的全球性联系也为共产主义创造条件:“随着现存社会制度被共产主义革命所推翻……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至于个人在精神上的现实丰富性完全取决于他的现实关系的丰富性,……各个人的全面的依存关系、他们的这种自然形成的世界历史性的共同活动的最初形式,由于这种共产主义革命而转化为对下述力量的控制和自觉的驾驭,这些力量本来是由人们的相互作用产生的,但是迄今为止对他们来说都作为完全异己的力量威慑和驾驭着他们。”〔5〕

以上四点,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的主要内容。它们是马克思根据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伟大预见。一百多年来,特别是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证明了马克思这一思想的正确性。

她是悄悄离开的,行李不多,就带走了这几年收藏的几十双鞋。她搬了新的出租房,做着邵南的女友之一,很乖,很听话。

2.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对中国道路的巨大影响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并非仅仅是“解释世界”的理论学说,更是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它从根本上深刻地影响和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选择的历史道路。正是把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使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能够高瞻远瞩,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及其对中国的深刻影响,选择和决定中国的发展道路,从而能够站在道义至高点与真理至高点上,选择和确立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道路。

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及成熟,步入青春期的你们会对异性产生极大的关注,心中会朦朦胧胧地暗生出对异性的倾慕,正像德国大诗人歌德所说:

其二,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深刻认识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是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走闭关自守的道路,而应当走改革开放的道路,由此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在中国的第二个伟大飞跃。

我们知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社会化生产力与私人占有制的生产关系矛盾。《资本论》三大卷深入分析了这一矛盾在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总过程(最后表现为剩余价值的分配)中得到各个层次的深入表现。而其最根本的表现在资本生产过程中,这就是私人占有制下的资本积累与贫困积累的矛盾。这一矛盾通过资本的国际性扩张,必然表现为国际性资本积累与贫困积累的矛盾,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的基本矛盾。在这种矛盾中,处于贫困状态中的世界各国人民迫切要求通过经济全球化来发展生产力,而国际垄断资本则力图通过霸权主义世界秩序来瓜分剩余价值,由此形成两极分化,造成各个领域的“断层线”,阻碍了世界各国人民通过经济全球化来实现自身福祉的历史进程。因此,国际性资本积累与贫困积累的矛盾,必然地表现为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发展全球化的生产力以实现自身福祉的创造历史的实践与霸权主义世界秩序所制造的世界分裂的矛盾。这是国际关系领域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基本矛盾。

这三次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重大发展及其成果,决定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道路,决定了中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意义深远巨大。

二、当代国际基本矛盾及其历史发展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提出至今已经一个半世纪,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资本主义世界之外,出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生事物。国际资本主义世界已经从马克思时代的殖民主义国际格局演变为霸权主义世界格局。尽管这些变化的具体内容是马克思未能预言的,但是其总体趋势,特别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国际关系上的展示,却正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的活生生的当代表现。

17例咨询者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为阳性,占1.60%,1047例咨询者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为阴性,占98.40%,18例咨询者胶体金法检测结果为阳性,占1.70%,1046例咨询者胶体金法检测结果为阴性,占98.31%,两种检测方式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9.90%,两种检测方式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当代霸权主义世界秩序及其基本矛盾

Ⅱ期24例及Ⅲ期42例共66例胃癌患者中,有36例行新辅助化疗。在另外47例(包括Ⅱ~Ⅲ期未行新辅助化疗的30例,Ⅰ期11例及Ⅳ期6例)胃癌患者中,CTC阳性和阴性组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Borrmann分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等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相比,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3.扎实推进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工作,使其接触到的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学校应该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其可以真正参与进来;制订留守儿童读书计划;设立亲情电话;为留守儿童宿舍安装闭路电视;按时向留守儿童开放微机室,代理家长及时指导孩子上网学习。

至今为止,由国际垄断资本的扩张所产生的世界格局的历史发展可分为两大阶段。第一是殖民主义阶段,其由各国资本武力瓜分世界而生成。新老资本主义争夺殖民地的结果,是整个西方国家分裂为两大国际联盟,导致第一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结束之后,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下,被奴役的殖民地国家掀起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浪潮,野蛮的殖民主义世界格局终于瓦解。此后经历了冷战和苏东剧变,逐渐演变成资本主义世界历史的第二阶段——当下的霸权主义世界格局。霸权主义追求的根本目的与殖民主义无异,都是通过国际政治经济权力瓜分全球剩余价值,以支撑国际资本扩张和积累。但是其手段发生了变化,这就是用“三大霸权”取代了殖民统治:第一是政治军事霸权:不再直接占领他国领土,而是通过在世界各地设立军事基地,控制关键资源(如全球各个关键水道),使关键地区的各国处于相互冲突与防范之中,从而不得不依赖霸权国家的保护,由此干涉他国内政,形成对国际事务的政治支配与军事威慑;第二是经济霸权:不再直接掠夺他国资源,而是输出资本直接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与自然资源,形成国际产业链和金融链对各国经济的霸权统治;第三是话语霸权:不再赤裸裸地鼓吹“自由竞争,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而是对此进行精心地理论设计与包装,冠以“自由、平等、人权”为口号的“普世价值”,迫使各国接受,形成意识形态上的支配权。这三大霸权构成霸权主义世界秩序。

当代霸权主义国际秩序面临的基本矛盾是什么?有人认为是“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围绕争夺霸权而产生的矛盾,这种矛盾最后必将陷入所谓“修昔底德陷阱”,从而给整个世界带来危机。这种似是而非的看法,实质上囿于霸权主义国际秩序观之内,只看现象,未见本质。这正像中国封建社会中,唯心史观把社会的基本矛盾或主要矛盾看成是争夺皇位的武装力量之间的矛盾,而没有看到封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统治者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才是根本矛盾与主要矛盾一样。一旦将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争夺霸权的斗争确定为当代国际社会的基本矛盾,那么必将预言世界将重复“修昔底德陷阱”的故事。将这个预言施加到当代,认为当代国际社会基本矛盾是作为新兴大国的中国与作为守成大国的美国之间的矛盾。于是二者争霸的结果无非两类:一是作为新兴大国的中国陷入自我崩溃,这就是所谓“中国崩溃论”;二是新兴大国“威胁”并将取代守成大国而成为世界新霸主,这就是所谓“中国威胁论”。这些都是囿于霸权主义思维定势的错误判断。这种判断违背了当代国际形式发展的历史趋势。因为它将使真正的国际矛盾得不到解决,人类历史进程将会走上弯路,从而必将阻碍历史的发展。事实上,如果相关当事国都作出这样的战略误判,就会使国际矛盾遭受扭曲,从而真的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相关当事国两败俱伤,也给整个世界的发展投下阴影。

当然,国际基本矛盾不会因为人们的战略误判而发生根本性改变。站在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高度,将会看到:当代国际秩序是由资本扩张所产生的矛盾,因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必然通过资本扩张而进入到国际关系领域,从而产生了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基本矛盾。

其三,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开放,在对外关系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思想与新时代伟大实践结合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这一思想在中国的一次新的重大发展。

775 Advances in aquaporin inhibitors and 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

首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分析了资本全球扩张所形成的殖民主义世界秩序,清晰地认识到中国革命是在资本主义面临重重危机的国际环境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进程的组成部分。由此确定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走西方的资本主义道路,必须走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在中国的第一次伟大思想飞跃。

美国经济学家拉古拉迈·拉詹的《断层线:全球经济潜在的危机》〔6〕一书指出:当今全球经济正陷入了贫富分化的断层线危机。用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纵观当下由霸权主义制造的国际生产关系,可以发现产生这种断层线的真正根源。这种霸权主义每时每刻都在分裂着整个世界,而美国总统特朗普更是使这一分裂过程急速加剧:在经济领域,霸权主义世界格局通过国际产业链与金融链产生了国际财富分配两极分化的“断层线”;在全球生态环境领域,则同样造成两极分化——发达国家的蓝天碧水与发展中国家的雾霾污水相对峙,形成国际生态环境的“断层线”;在政治军事领域,霸权国家通过建立军事同盟而形成“国际军事链”,制造其盟国与盟外国家之间的区隔与对立,产生了对于“假想敌”和竞争对手的围堵和威胁,由此产生了国际政治军事的“断层线”;在文化领域,霸权主义国家利用一切硬实力与软实力推行以“自由、平等、民主”为标榜的“普世价值”,强加到世界各国头上,以此实现对他国的精神统治,形成了价值冲突的“断层线”。霸权主义在产生这些国际断层线的同时,也在霸权国家内部产生了垄断资本(特别是金融资本)与人民大众的“断层线”,由此产生出“逆全球化”潮流:这是因为霸权国家通过国际产业链与金融链瓜分全球剩余价值,以支撑自身巨额军费开支与社会福利开支,但这本身又造成本国中低端工作岗位流出,工人失业加剧、福利赤字增长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其国内日益严峻的两极分化。而垄断资本则将其归罪于他国,由此产生“逆全球化”思潮漫延。《时代周刊》就曾经把特朗普称为“分裂的美国的总统”。这是霸权主义世界格局的自我否定,预示着它必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由此可见,当今世界面临的基本矛盾——全球化的国际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垄断资本控制的霸权主义制造的国际生产关系的矛盾。这一矛盾必然地表现为:符合各国人民福祉的全球化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与霸权主义世界格局所造成的各个层次的“断层线”之间的矛盾,产生了当今霸权主义世界秩序面临的严重危机。解决这个矛盾,绝对不能通过几个大国之间争霸来解决,因为这种矛盾不是哪个国家的特殊的霸权主义政策所致,而是霸权主义本身所致。因此无论哪个国家获得了霸权,必然会绝无例外地陷入到霸权主义所面临的危机而不能自拔。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呼吁解决当代国际矛盾的新方式。

正五聚蛋白3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抑郁症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 陈松海等(24):3421

三、解决国际基本矛盾的科学方案

那么,如何解决当今世界的基本矛盾——全球化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霸权主义世界秩序所产生的世界分裂的“断层线”的矛盾呢?正是在这历史的关头,习近平彻底破除了旧的霸权主义思维定势,高瞻远瞩地指出:“我们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不能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7〕尽管有人力图把中美关系纳入到争夺霸权的“修昔底德陷阱”之中,而中国绝对不会参与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也不会与美国“共享霸权”,因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从来不谋求这种违背历史潮流的世界霸权。正是在这种清醒认识的基础上,习近平提出了世界人民“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这是解决上述国际基本矛盾的中国方案,是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当代伟大发展成果。

1.新世界秩序的本质特征与伟大生命力

3.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定位

第三是建立由各国人民共同参与建设与管理的共同标准与平台。对各国产品与商业活动评价体系建立共同的标准,是建立世界市场和从事共同建设的活动所必需。而各国之间的交往需要共同的国际性平台,特别是国际通讯系统。这种国际性的共同标准与平台在给世界各国人民提供共享服务,从而进一步促成了命运共同体的生成。但是正因如此,形成了各国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对这些共同标准与平台的高度依赖。因此,这些标准与平台的制定和管理一旦被国际垄断资本和霸权国家所掌握,便会成为统治各国人民的工具。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应当推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奉行各国人民“共管共治共享”的原则来建立这些标准和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真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注重路面压实度必须完全达标,其与道路路面质量直接相关,针对公路施工路面较宽时,面层铺料会采取交叉铺设,各铺设道压实度往往无法满足施工要求,路面平整度也相对较差。甚至会出现翻浆现象,降低道路使用寿命。此期间必须从路面材料角度出发,对其所用材料质量进行实时分析比对,确保其材料性能完全达标,对铺设过程工艺进行全程跟踪记录,设置合理的压实方案,使道路路面施工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3]。

这种新世界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乌托邦的空想,而是当代全球化生产力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当代国际社会基本矛盾——全球化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霸权主义世界秩序的矛盾的正确方案和唯一出路,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提出以后,获得了全世界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热烈响应,取得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成果,多次写入了联合国文件。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越来越多的广阔领域变成实实在在的物质现实。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各国人民,为了追求自身福祉而发展全球化生产力,必将逐步走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道路。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在当代现实中的表现,同时也是解决国际问题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2.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机制与建构路径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人们主观意志强加给客观现实的结果,而是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客观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涂尔干曾经提出社会是靠社会成员之间的共同特性所产生的“机械团结力”和他们之间的相异性产生的“有机团结力”而构成整体社会。这种分析有一定道理,但是其缺点是从个人主义范式出发,看不到整体自身对社会组织形态的要求,也没有分析那些能够产生这种“团结力”的社会物质条件。在笔者看来,应当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发,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机制。因此,能够使各国之间建立起命运共同体的客观现实基础,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解决共同问题的需要及其过程:各国人民面临的共同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建立相互配合协调的共同机制来解决,由此逐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对自然界影响日益巨大,人们之间交往频度与规模日益提升,由各国资本扩张引起的全球问题日益突出。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和国际安全问题威胁着每个国家人民的生存与发展。而在国际安全的背后则是深层的贫困问题、毒品问题,以及国际性反腐败问题等等,都必须通过国际合作才能得到解决。在解决这些共同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共同价值、共同目标、共同行为规则、共同行动等等,使各国之间逐步形成命运共同体。

第二是各国之间相互联系的物质文化纽带:这是各国人民之间建立命运共同体的物质条件。全球生产力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的繁荣,需要各国之间进行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包括各国之间的交通、电力、通讯系统。在此基础上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由此建立由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文化流构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为此作出了巨大贡献,展现出无穷的生命力。

2.断层线:国际基本矛盾的结果及其危机

在30岁至45岁之间,我们对个人成就的需求会下降,而对社会圈子和隶属关系的需求会增加。把人生的头几十年用来建立美好的生活和一个丰满的自我——然后把剩下的几十年用来与别人分享自己获得和学到的东西。

第四是各国人民之间由于彼此间差异性,产生物质文化生活的互补性相互需要。当代生产力高度发达,需要的各种资源繁多,分工复杂,每种产品的生产都需要依赖全世界各地的原料与零部件才能进行。同时,由于各国的资源禀赋、文化传统、生产力发展水平等等方面的差异,各国不可能生产自己所需要的全部产品,这就导致了各国之间由于其差异性而产生的互补性需要,由此形成了世界市场。这是把各国人民结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基本的机制。用涂尔干的话来说,叫“有机团结力”。

为推动广西特色小镇建设,广西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10年底,广西颁布了《关于促进特色名镇名村发展的意见》,之后每年持续推动自治区工贸型、生态(农业)型、旅游型和文化型特色名镇名村遴选和建设工作。截至2016年底,共创建了90个特色名镇名村,其中工贸型10个,生态(农业)型20个,旅游型36个,文化型24个,为推进广西特色小镇建设积累了经验。

第五是在各国交往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共同价值:世界各国人民通过上述相互交往活动,逐步生成的符合共同利益与各自利益的共同价值。与被描述为“天赋”的,因而一成不变的“普世价值”不同,共同价值是通过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而逐步生成的,是人们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现自身生存与发展所必然形成的价值,它将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内容越来越丰富。它不是用所谓“天然法则”和“抽象人性”的名义强加给世界各国人民,而是由世界各国人民立足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过程中,客观地形成、接受和自觉遵循的。共同价值的作用有些类似于涂尔干所说的由社会成员之间的共性形成的“机械团结力”。但与其具有本质的差异:它不是个人之间的抽象共性,而是在交往实践中形成的、由人们为了实现自己与他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共同价值取向。共同价值一旦形成,便会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支柱与处理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从而发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巨大作用。

以上五点,蕴含在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它们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正在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机制。如果离开这些机制,“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会成为“虚幻的共同体”。当然,这些机制的形成过程,必然面临着与霸权主义世界秩序的长期的斗争。

这一伟大构想超越霸权主义世界格局,将建立人类历史上全新的新时代世界秩序。这种新世界秩序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它的根本动力是当事国的人民的共同福祉,是全球化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各国资本扩张都应当服从这一需要。第二,它的经济基础是各国人民为了自身福祉共同进行“一带一路”等等建设起来的经济纽带与文化纽带。它使当代国际产业链、金融链、互联网、物联网等等生产力社会化的积极成果,突破国际霸权控制,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物质纽带。第三,它的政治军事基础,不是通过军事同盟制造的“国际军事链”,而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第四,它的价值基础,不是强加于世界各国的“普世价值”,而是人类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共同价值”。

那么,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共产党宣言》提出了共产党人对未来社会的展望:“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那么,当代世界人民共同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恩格斯当年所说作为人类社会理想状态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呢?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应当从人类社会的世界历史进程的客观发展过程来分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肯定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预言的“自由人的联合体”。这是在由资本扩张所形成的霸权主义世界秩序日渐式微、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提出的解决当代国际基本矛盾的正确的方案。所以一旦问世,它就展示出不可阻挡的伟大力量。它的伟力来自世界各国人民对自身福祉的追求,来自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规律,来自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而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世界各国将相互尊重各自政治经济制度,互不干涉内政,因而必将是各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相互依存的总体。世界各国人民将会遵从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来确立自己的制度,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样性,必然决定其实行的制度的多样性,其中有些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另一些国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非共产主义社会,这由世界历史发展规律所决定。

但是,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发展必将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逐步实现提供历史条件。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世界历史是人类为自身福祉而追求自身解放的过程。而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过程中,这个过程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物质生活方面,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就是世界各国人民通过生产力的全球化,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过程,它使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从霸权主义生产关系与政治关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各国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这就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创造和积累物质条件。第二是人们之间普遍联系方面,这种普遍联系是人类解放的前提。马克思说,“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至于个人在精神上的现实丰富性完全取决于他的现实关系的丰富性。”〔8〕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各国人民的普遍联系从霸权主义所制造的各种“断层线”的束缚与支配下解放出来,逐步回到各国人民自身,这就为整个世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创造社会关系方面的条件。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

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必然充满极其复杂的伟大斗争。由此形成的新时代世界秩序,是世界历史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的必经阶段。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没有消灭各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而是寻求用合作共赢的方式解决这些矛盾与冲突。它并没有消灭资本,而是寻求使资本扩张意志服从于增进人类福祉的需要的方式。生产的社会化将会使处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各国人民最终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社会制度。因此适应生产社会化的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生长。我们有理由相信,不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漫长而艰辛的历史进程,必将为最终形成“自由人的联合体”,为人类社会的光辉灿烂的共产主义明天,不断创造和积累物质与精神的前提条件。

注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1993) JB /T6275-92《甘蔗收获机械试验方法》[9]对甘蔗收获系统进行测试, 主要包括 3个方面: ①甘蔗收获机作业性能测试,测定甘蔗破头率、 损失率和含杂率; ②收获机组系统的性能测试, 测定油耗和生产效率;③凯斯7000与凯斯4000的性能对比试验。

〔1〕〔5〕〔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40-541、541-542、541页。

要积极培育涉农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积极鼓励和引导专业合作社参与水稻订单生产,实施优质优价收购。依托乡镇内现有的合作社,创建适合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农机、植保等专业服务组织。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全面参与水稻绿色高产创建,按照统一供种、统一插秧、统一机收、统一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切实提高水稻产业化经营程度。结合本地区水稻生产实际,积极发展稻米深加工产业,创建本地区知名品牌,切实促进水稻种植增产增效,增加水稻产业经济效益。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5-36页。

〔3〕〔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04-205、874页。

〔6〕〔美〕拉古拉迈·拉詹:《断层线:全球经济潜在的危机》,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年。

〔7〕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人民日报》2017年1月20日。

作者简介: 鲁品越,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DOI: 10.3969/j.issn.1002-1698.2019.06.003

〔责任编辑:马立钊〕

标签:;  ;  ;  ;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当代国际基本矛盾的中国方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