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结核病综合健康教育短中期效果探究论文_张德华

高中学生结核病综合健康教育短中期效果探究论文_张德华

拉萨江苏实验中学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850000

摘要:目的:探究高中学生结核病综合健康教育短中期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整群抽样方法,给予观察组的学生综合健康教育,给予对照组学生常规结核病健康教育,调查周期为6个月,在进行干预后1个月、6个月进行调查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正性态度总持率、正性行为总持有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正性态度总持率、正性行为总持有率各率分别为(88.78%、88.78%、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54.3%、62.2%、5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正性态度总持率、正性行为总持有率各率分别为(81.8%、81.4%、89.6%,)明显高于对照组(49.2%、59.43%、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综合健康教育的高中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以及行为水平提高显著,短中期效果明显。

关键词:高中学生:结核病;综合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学生是结核病的重点人群。据相关数据表明,学生是结核病爆发的重灾区,尤其是15岁至19岁年龄组的学生群体,因而加强学校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势在必行。健康教育是种植学校结核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学校结核病的预防方面作用突出。本研究以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结核病综合教育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高中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以及行为水平的改变,进而评价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本校高中一、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前期调研中发现本校高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51.2%,采用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即从本校高中的一、二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240位,以抽到班级的全体学生(排除调查时患肺结核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抽取的120位学生为观察组,另外120位学生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年级、性别、年龄、家庭人口数、个人目前伙食费和健康教育史等方面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具有内容包括学校张贴海报和放置结核病防治信息的展板。

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组织“3.24专题讲座”,并向学生发放“结核病防治信息”宣传单页,安排接受结核病专业防治的校医每月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以班级为单位,分六次进行,六次内容主要是组织学生观看宣传视频、进行相关内容授课组织结核病知识、组织结核病知识竞赛,举办主题讨论班会。两组健康教育都是以班级为单位,两组学生健康教育持续时间相同。

1.3观察指标

在进行健康教育前、进行1个月后、进行6个月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调查,成立专业的质量控制调查小组,在调查前集中学习、统一培训,在进行调查是首先给学生介绍调查目的,要求两组学生实事求是的填写问卷,在问卷填写完成后按照班级为单位回收。调查问卷的设置参考《全国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调查问卷》和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印发的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有质量控制小组讨论并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该问卷内容效度系数为0.82,Cronbach’Sα系数知识部分0.73,态度部分0.75,行为部分0.86。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正性态度持有率=持某一正确态度的调查对象人数/总调查人数×100%

正性行为持有率=持某一正确行为的调查对象人数/总调查人数×100%

评价指标单一知识知晓率=正确回答某一知识的调查对象人数/总调查人数×100%

总知晓率=每个调查对象正确回答知识条目数/所有有效问卷回答知识条目数之和×100%

正性态度总持有率=每个调查对象具有正确态度条目数/所有有效问卷回答态度条目数之和×100%

正性行为总持有率=每个调查对象具有正确行为条目数/所有有效问卷回答行为条目数之和×100%。

1.4统计方法

资料分析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双份录人数据,经过逻辑差错后形成最终数据库。然后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以α=0.05为检验水准,计数资料以率且予以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且予以t检验,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人,发放问卷120分,健康教育干预前,观察组回收有效问卷112分,对照组回收问卷113分;健康教育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回收有效问卷114份,对照组回收有效问卷112份;健康教育干预后6个月,干预组回收有效问卷116份;对照组回收有效问卷115份。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年级、性别、年龄、家庭人口数、个人目前伙食费和健康教育史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综合健康教育前后高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比较

在干预前两组学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51,2%,在健康教育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正性态度总持率、正性行为总持有率各率分别为(88.78%、88.78%、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54.3%、62.2%、5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正性态度总持率、正性行为总持有率各率分别为(81.8%、81.4%、89.6%,)明显高于对照组(49.2%、59.43%、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本研究发现在观察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增加“3.24专题讲座”,并向学生发放“结核病防治信息”宣传单页,以及组织学生观看宣传视频、进行相关内容授课组织结核病知识、组织结核病知识竞赛,举办主题讨论班会等等方式,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的方法,效果远胜于单纯的结核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宣传。

结核病的综合健康教育不仅仅能够向受教对象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更能帮助受教育对象掌握防治知识,树立正确的结核病防治知识观念,有利于向人群传播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曹亮,胡海燕,刘雪峰,等.2278名高中生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1):48—49.

[2]袁立,谢言,蒋伟利,等.西部地区高二学生结核病知识态度行为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648—1652.

[3]张思潮,邱志红,董正全,等.学校健康教育对高中生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与行为的短期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6):1060—1062,1065.

[4]曹亮,胡海燕,刘雪峰,等.2278名高中生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1):48—49.

论文作者:张德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高中学生结核病综合健康教育短中期效果探究论文_张德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