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多层次培养模式探讨论文_苏雅婧 李韶哲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多层次培养模式探讨论文_苏雅婧 李韶哲

(郑州科技学院财经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的迅速发展,在加入WTO的十几年间我国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也是受益于政府各种政策文件的支持,以及消费者对海外商品的日益增长的热情,让国际经济贸易日渐繁荣。正因如此,市场对于国际经济于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较大,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在培养模式上方式较为单一、存在教学目标趋同化、教学内容无法承载多层次教学,所以并不有助于实现大量培养出应用型综合人才,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当前国际经济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有助于实现多层次培养模式,达到应用型综合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应用型;多层次;人才

1.引言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带动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加大,因此,高校对于综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应随之变化,多层次模式的开展也是为了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全面提高。

2.国经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多层次培养存在的困境

2.1培养方案缺乏系统性针对性

很多高校开展了对市场经济专业知识、技术的培训课程,但是总体来说,高校对于市场经济实用人才的培养定位非常模糊。在以国际贸易为载体的大环境下,缺乏对人才市场的需求度进行系统调研,在未来市场前景发展认知不足的情况下。很多资料还处于零几年、一零年的状态,缺乏对国际经济贸易的趋势的信息深入收集,在加上当前很多高校在培养国际经贸人才上目标趋同化,学生能力相同,差异不大,也不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外贸企业需求,对于管理决策型人才、高级规划人才、高级技术人才、一般作业人才的目标定位模糊。

2.2信息资源狭窄

课程设计和实际操作之间存在距离,导致学生对于新型的市场经济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市场经济的技术培训课程缺乏最新的理论指导,没有基于市场经济的更新换代实现课程实验。现如今很多高校国际经济于贸易的培训教材大同小异,让学生学习差不多的知识,势必就会导致信息资源的狭窄,造成学生的学习内容不能够满足学生在未来岗位上的实践应用。

2.3缺乏实践培训课程

由于一些高校对于主流的理论科目非常重视,但是缺乏模拟国际经济贸易的操作课程,由于培训投入设备和技术设施都非常紧张,没有深入研发的相关教学系统或者与其他院校联合建设的实践基地,因此学生们不同通过实践课程来来接外贸活动流程,或者自主学习和吸收不同国家的外贸环境和外贸现状转为己用。由于很多高校并没有过多的培训机房,无法利用新型系统帮助学生进行国际经济贸易知识的讲解和延伸,所以无法克服培训上的困难,也让学生们在学习国际经济贸易的知识上感到乏味,没有新鲜感,对国际经济贸易培训并不重视。

2.4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师资匮乏

在高校管理中,依旧把理论成绩、实践考勤看得很重,国际经济贸易课也只是简单的进行外贸教学,讲讲贸易、金融的相关知识,外贸发展市场的最新情况等等。但是缺乏创新思维以及科学的培训方法,并不利于多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由于专业教师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不高,实践水平低下,仅仅是纸上谈兵,对国际经济贸易课程在备课前的准备少有现实认知,学生的地位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被动局面,专业老师盲目的灌输学生知识,缺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创新创业国际经济贸易培训改革的实践措施

3.1启动案例互动模式

开展案例模式,主要是通过讲案例的模式,把课堂知识知识娓娓道来,给学生讲述如何在岗位上进行管理决策,并且将一些成功的国际经济贸易疑难解决方案、岗位工作流程给学生进行有机结合。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根据高校的课程条件,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有效的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课程特点、教学条件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通过案例互动模式去开展创新课程内容。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仿真的现场教学模式,利用现实中容易存在的专业问题进行讲解,充分留给学生思考和自我学习、创新解决方案的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学习的目的,确保最后的教学质量能够有所保障。

3.2拓展信息交流范围

当前,应该拓展国际经济贸易知识在实际应用的范围,追求更加高效的教学信息反馈,高校的老师可以专门组织会议,针对如何拓展学习国际经济贸易知识,针对该专业学生的实际岗位应用相融合,比如:深入学习社会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将国际经贸的政策法规、宏观经济政策、外贸商务流程、外贸竞争环境等信息进行拓展,充分站在学生未来岗位发展的角度,实现最新信息的交流。针对高校学生学习知识的层次不同,可以分设为不同的难度,普通学生主要从基础知识课向一般商务操作、商务流程实践进行过度,骨干型学生可以根据课程知识难度或者自己的兴趣、特长向疑难、非常规的操作过度,深造商务管理、商务决策的相关知识。这样,学生可以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国际经济贸易相关资料,多方面探索教学活动分的多样性,根据教学、技术实践的内容的不容,设帮助学生在解决在岗位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组成创业小组互相学习、互相激励。

3.3深度构建多层次实践体系

指导老师通过设计课外活动主题,让学生自行进入国际经济贸易科学知识的网站,鼓励学生报名培训模拟活动,或者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的组织赛事,从课外活动、竞赛中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更好的结合该行业的特色,不仅如此加强与其他高校的联合,实现基地建设,学生能够在其他老师的指点下自主学习,相互讨论,设计和开发外贸模拟项目,为加强人才培养策略,还应该与当地、同类型的高校相互联合,共同构建人才培养策略,实现进一步的交流。在构建多层次模拟实训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类培训,比如:一般作业人才的培训方案是熟练操作岗位业务;一般技术人才的培训内容是熟练操作金融、外贸平台的技术业务;高级技术人才是熟练办理信息化各个岗位技术业务;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则是趋向于决策与组织、实施的多个岗位业务;研究设计人才则是规范和研究经营方案和宏观经济政策。

3.4拓展优质师资

相关高校应该积极与当地的优质培训机构、国际经贸专业教师进行联络,优先选择到外贸机构总部或者基层进行调研和教育考察,熟悉人才岗位需求,能够针对该教师对于现实工作流程、处理的疑难杂症所撰写调研报告进行评估,高校内部将专业老师的资质进行划分和汇总,定期进行开展对学生学习进度的讨论会议。专业老师们在岗工作后,应该正面认知自己的知识水平。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信息帮助学生了解到最新的国际经贸知识,从而引导被培训的学生积累发展意识和学习兴趣,加强自身文化水平方面的培养,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拉近双方的距离。

结论:

本文研究国际经济于贸易专业多层次培养模式的探讨,希望高校学生能够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加强技术创新,从而为相关高校培养出创新性实践人才,对于学生的就业水平、未来的发展能力有所提高,同时为了日后的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商玮. 高职市场经济专业“三三三”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市场经济,2014,(12):66-67.

[2]陈晓雯. 基于校企合作的市场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为例[J]. 现代营销(学苑版),2014,(02):64-65.

作者简介:苏雅婧(1996-),女,汉,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李韶哲(1995-),男,汉,河南省洛阳市人,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论文作者:苏雅婧 李韶哲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  ;  ;  ;  ;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多层次培养模式探讨论文_苏雅婧 李韶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