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侧向转位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治疗单牙重度牙龈退缩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张瑜

伊春市第一医院 153000

摘要:目的 观察侧向转位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治疗重度单牙牙龈退缩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口腔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单牙重度牙龈退缩患者11例,均采用改良的侧向转位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进行手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退缩深度(RD)、角化龈宽度(KTH)、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计算根面覆盖率(RC)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术后本组患者RD、CAL以及VAS均显著低于术前,RC以及KTH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的侧向转位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治疗重度单牙龈退缩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侧向转位冠向复位瓣;结缔组织移植;牙龈退缩;根面覆盖;临床疗效

牙龈退缩是指牙龈缘向釉牙骨质界的根方退缩致使牙根暴露,发病原因包括年龄、解剖因素、生理因素以及创伤等,高海拔地区的缺氧也可能导致牙龈退缩[1]。牙龈退缩可以是局限性的,也可以是广泛性的,常涉及一个或多个牙面,是口腔临床的常见症状之一。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症状严重的患者常引起患者牙根敏感、食物嵌塞以及牙颈部龋等。由于角化龈变窄,患牙更易发生牙周炎。本文对我院口腔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例单牙重度牙龈退缩患者采用改良的侧向转位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进行了治疗,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显著,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口腔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单牙重度牙龈退缩患者11例,其中,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61.5±7.4)岁。所有患者均在术前1个月前完成规范化的牙周治疗,并接受专业的口腔卫生指导。所有患者单牙牙龈退缩深度(RD)≥5 mm,根方角化龈宽度(KTH)≤1mm 且至少1颗邻牙有3mm 以上角化龈,全口菌斑指(FMPS及全口探诊出血指数(FMBS)≤20%。

1.2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的手术切口设计参照Zucchelli等[7]2004年提出的“侧向转位冠向复位瓣”技术进行治疗,但将带蒂瓣的远中附加切口改为外斜方向,以形成一块梯形的转位瓣加大血供及覆盖的面积,并在远中附加切口根方增加一道内斜向的回切切口以减少张力。使用15C刀片做手术切口和锐性“半厚-全厚-半厚”分离带蒂龈瓣,制备受区。使用刮治器彻底刮治及平整根面,根据退缩缺损的深度和宽度从患者的腭部供区切取CTG,厚度在1~1.5 mm,使用5-0可吸收缝线严密缝合供区创面,然后使用同一种缝线将CTG缝合至平齐患牙CEJ处,再使用6-0不可吸收聚四氟乙烯缝线缝合外侧带蒂瓣至患牙CEJ冠方至少1 mm处。术后所有患者均使用0.12%氯己定含漱,每日2次,每次1 min,应用2w。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可以服用布洛芬。术后2周复诊拆线,术区可改用软毛牙刷刷牙清洁;术后3个月可恢复使用正常中软毛牙刷刷牙。

1.3观察指标

手术当日及术后12个月检测 RD(退缩患牙颊侧釉牙骨质界到龈缘最深的距离)、退缩位点(受区)和邻近位点(供区)的 KTH(龈缘中点到膜龈联合线的垂直距离)、探诊深度(PD)和临床附着丧失(CAL),计算根面覆盖率(RC):RC=[(基线RD-术后12个月时RD)/ 基线RD]×100%;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表1所示,术后本组患者RD、CAL以及VAS均显著低于术前,RC以及KTH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术前术后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s)

3 讨论

牙龈萎缩常见于50岁以上的人群,几乎100%有不同程度的牙龈退缩,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美观,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导致牙龈退缩的常见因素包括菌斑和牙石的堆积、刷牙方法不当、不良咬合关系、正畸时牙齿的移动、系带附丽位置不佳、年龄、吸烟、医源性因素、牙根过突等。牙龈退缩是牙周病的伴发病变,常出现在牙龈缘,会导致根面暴露、附着龈丧失、牙齿敏感、根面龋发生,严重影响美学效果[2]。目前,结缔组织移植在牙周美学外科手术中已被广泛接受和应用。该方法虽然具有容易掌控、预期效果好和供区创伤小的特点,但供瓣区作为第二术区,仍然是 CTG最大的不利因素,供瓣区术后可能比受瓣区的疼痛还明显。而且仍然存在供瓣区的病变问题。因此,对于重度单牙牙龈退缩患者,如果患牙的邻牙角化龈条件尚可,则侧向转位技术就成为了一种比较合理的临床治疗技术选择[3]。通过本方法治疗不但能增加 KTH,而且由于采用了前庭区的深层及浅层切口,在松解系带纤维和肌肉牵拉同时,可避免术后继发性牙龈退缩的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本组11例患者RD、CAL以及VAS均显著低于术前,RC以及KTH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改良的侧向转位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治疗重度单牙龈退缩患者可以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江,韩冰,刘琼.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术在牙龈退缩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26(3):393-396.

[2]赵静,李新月,释栋.上皮下结缔组织替代材料治疗牙龈退缩的临床应用[J].口腔疾病防治,2016,24(9):554-557.

[3]林智恺,束蓉,钱洁蕾,等.改良侧向转位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治疗单牙重度牙龈退缩的临床效果[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7(5):656-660.

论文作者:张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  ;  ;  ;  ;  ;  ;  ;  

改良侧向转位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治疗单牙重度牙龈退缩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张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