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与经济的进步与发展,使得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与机会,各行各业同样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也是日益剧增。在现代化的公共建设中,电力建设工程项目已经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新技术进一步获得提升与进步,对于电力系统配电网的智能化应用与运维也成为诸多城市提高供电的安全可靠性,优化供电的质量,为企业从事生产活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能源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电路里系统;配电网;智能化;运维
我国大力推行智能化配电网的建设有几大意义:1、在发电环节中,可以有效提高电力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核能、煤炭资源等一次性能源的消耗;2、在输电环节中提高输电的安全性与经济性;3、在供电环节中,可以与新能源的开发、需求将有效管理以及绿色经济等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并且可以大力推进电力信息、能源以及制造等行业产业链的共同发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智能化配电网的内涵
智能化配电网指的是根据物理电网,结合现代的高新传感测量技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以及物理电网具有的高度集成性质而组成的新型配电网[1]。它能够充分满足用电客户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以及优化配置,保障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安全性与经济性,提高电能质量,推进电力行业实现市场化发展,确保为用户能提供更加互动式、可靠、清洁、经济的电力供应与增值服务。与传统模式下的配电网相比,智能化的配电网具有非常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体系,对外界有很好的防干扰、防攻击等防御能力,能够将电力能源实现清洁与再生的经济环保功能。由于电力系统中现阶段存在着能源分布不均、电力负荷不平衡等问题,导致对于太阳能、风能等新兴能源的利用率不高。因此当前我国对于配电网的智能化研究,主要存在用电与配电两个方面,围绕输电网络与新型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展开研究。
对于电力系统中的配电网的智能输电主要包含三个方面:1、搭建全国范围内的电力输送管道,来促使南北供电与西电东送的有效实现;2、在配电网中构建较为完善的电力能源输送系统与配电线路的检测与诊断系统,以便于将对电力设备运行情况与微气象信息进行实时收集,并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国家级的预警防灾系统,便于提升配电网的输送效率;3、智能输电一般采用的是直流输电技术与柔性交流技术,在充分应用电网资源的条件下,来确保配电线路与输电的稳定运行。
二、智能化配电网的应用
(一)在配电线路中的自动化应用
在智能化配电网的实际应用中,自动化的配电网的改造其实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智能配电网是其主站系统,主站系统又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分别是配电应用软件子系统;SCADA子系统与应用子系统[2]。在电力系统中所包含的所有技术指标都要达标,需要对于智能配电网的自动化在关键的系统中存在的故障进行检测与调试,以便及时排除系统故障,从而投入正常的使用与运行。但是又因为配电线路容易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监控社而也较为复杂,因此要对整个配电线路实现智能化与自动化的监控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要在配电网中增加设备,建立中间级,也就是构成主站系统的子站系统。子系统主要是便于对环网柜与监控设备的管理,从而实时采集反馈数据。自动化的终端系统要对配电变压器、开展柱上开关等设备进行监控,从而有效实现主站系统与子站系统的的充分配合,尽最大可能地保障了配电网的可靠与安全运行。通过建设智能化的配电网对配电线路自动化的改造,能够实现对配电线路中实时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从而能够合理优化电力调度,反过来推进配电网的智能化发展。
(二)在配电线路中的多功能表的应用
在配电网的智能化建设的基础上,依据电能计量的芯片与微处理器等方案来展开设计。配电线路的多功能电能表主要是由RS-485、用户标准计量设备、计量传感器、电能计量芯片与监控系统等组成。其具有对配电线路实施有效的计量监控、电能计量与参数显示等功能,对于提升智能化的配电网服务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多功能电能表其结构中,显示模块与计量都主要应用于用户所消耗的电气与电能参数的计量以及对电能计量芯片的收集,从而实现对微处理器中的输入标准值在判断与计算,而且能够使得有关电气与电能参数能在未处理中显示。
对于智能化的配电监控模块而言,对于电能参数的收集主要是对RS-485的应用。我们对于微处理器软件中所收集到的参数信息进行比对,可以发现是否在配电线路中存在违规违章用电的现象,然后加以诊断与分析,从而就能很好的实现对用电信息的全面掌控与监测[3]。并且在多功能的电能表中安装AITT026A的三相电能计量芯片,在芯片中输入相关程序,从而使得这种专业计量芯片具有非常好的功能性,其计量的精准度也非常高。将其运用到智能化的配电网中可以在处于分相与合相条件下的配电线路中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等参数进行精准的计量,可以对不法分子偷电行为做出有效的跟踪与防范,从而让电价销售市场更加公平,让电力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销售服务质量与效率。
(三)配电网中的监测诊断系统
智能化的配电网中主要的监测诊断系统包括国家电力总部、省级电网、地方电网、通信网络罗、线路检测分机、监测信息等。监测诊断系统能够对导线温度。杆塔倾斜、温度、防盗、风偏、绝缘子污染等参数进行收集。同时还可以利用GPRS等无线网络通讯技术向不同地方的电网中心输送信息。并且配电网有关的监测技术人员会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根据智能算法来计算,获得不同的功能。
智能化的配电网的中的监测诊断系统可以有效实现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与微气象信息展开全程监控。对于电力系统中的主分机的监测,能够便于对机械设备的微气象信息、温度数据与运行状况进行收集。主分机主要由电源、GPRS通信模块、绝缘子监测单元、微处理器、微气象监测单元等构成。副分机主要负责对导线的节点加速度与温度进行收集与信息传输,由加速度传感器、外围电路与温度传感器构成。智能化配电网主要是围绕智能电网展开,充分利用ZIGBEE无线网与GPRS无线通信技术,解决了导线的信息收集与数据传输的问题,从而打破了传统模式下的监测诊断的水平与效率,提高了对配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故障情况的处理精确度,从根本上实现了对整个配电过程的实时监控。智能化的配电网络在监测诊断的全过程中,提升了我国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高效性、经济性与可靠性,也推动了我国电网向着智能化方向进一步深化与转型的发展与目标的实现。
三、提高智能化配电网的运维水平
智能化配电网运维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具体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四个:
一是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经验与设备,能有效提高配电网的运维质量呢,缩短维修时间,确保配电线路的可靠与安全的运行。二是及时排查机械设备中存在的隐患与缺陷,对于影响配电网的运行维护管理较大的机械设备要及时更新换代,做好相关记录,及时处理具有较大安全隐患的机电设备。三是在配电线路进行铺设中,要合理安排其布局与结构,能有效提升运维人员的效率与管理。在同一根电线杆上应当尽可能少的肥培电线,特别是针对那些自然灾害频发、地形特殊的地区,要尽可能少的安排电力线路的布置。此外配电线路不应过长,对不必要的分支配电线路适度减少,从而降低输电中对线路的损耗,提升供电的末端电压。四是配电线里的改造与建设应该围绕新建新路展开,以减少供电半径作为第一手段。在新建新路中要根据双回设计,充分发挥线路走廊的作用。通过割接负荷,降低原来线路的输送电力,从而缩短供电半径,开辟新的供电通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本质上提高智能化配电网的精益化与专业化的管理水平,促使配电网的运维工作能得到良好的循环发展。
结束语:
智能化配电网的建设是电力工业对未来发展的长期愿景,通过利用高新技术,比如数字处理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信息通讯技术与现代化控制理论技术对配电网展开改造,从而来满足国计民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陆宇. 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浅谈[J]. 科技展望,2016,13:105.
[2]何川. 城市配网线路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3:28-29.
[3]卜峰. 智能电网在配电线路中的应用探索[J]. 电子制作,2014,16:239-240.
论文作者:李强1,魏祥2,王雅媚1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3
标签:配电网论文; 线路论文; 电能论文; 电力论文; 系统论文; 电网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