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高职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研究_实践教学论文

服装高职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研究_实践教学论文

服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教学论文,职业技术论文,体系论文,服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1985年国务院颁布《中共中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1992年,国务院又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提出要推行学历文凭、技术等级证书、岗位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1996年5月, 我国又颁布了《职业教育法》,通过法律的形式,确立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与作用。职业技术教育经过了十多年的研究、发展、探索,已逐渐成为了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技术实用型人才和技术训练的主力军,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我国目前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其地位和作用也得到社会的承认和重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模式上看,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在原有的中等职业技术院校、大专院校及部分本科院校的基础上改造和整合起来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体系。这种做法与我国高教体系的改革是相适应的,一方面能调整我国原有的普通高等教育体系,控制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促进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确保我国普通高等教育适应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充分利用原有的教学资源,快速发展和充实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力量,以适应我国实施科技兴国的发展战略对实用型、应用型科技人才的需要。然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无论是在培养目标上、教学手段上、办学模式上、投资体制上、教学方法上等诸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在两种教育体系的转轨和对接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有些从事普通高等教育的院校换了一块牌子就变成了高等职业学院,没有结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没有办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自己的特色和形成办学竞争优势;有些从事职业教育的学校为了提高自己的名声和地位,不切实际地拔高,与普通高等教育接轨,结果失去了原有的办学特色和竞争力。

目前,无论是在政策上、法律上、制度上、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上,都形成了有利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软环境。在这种大气候下,我国高职教育在管理体制的规范化、办学主体多元化与社会化、办学模式多样化以及教学管理实践化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突破性的改革与尝试,积累了大量的办学经验,办学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无论在办学规模上、办学档次上、发展速度上,都上了一个新台阶。然而要更好地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仅仅是凭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观念转变与办学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花大力气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进行深入的改革研究和探索,建立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加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优势,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走上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

二、服装工业发展对服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

1、 服装工业迅速发展客观上形成了对服装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

服装工业是我国纺织行业的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长期以来为保障我国人民衣着需要、为我国出口创汇以及积累国家建设资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每年平均以二位数的速度增长,工业化的进程加快,我国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了重大的调整,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强烈冲击,而纺织工业首当其冲。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中,纺织行业经济效益出现了严重滑坡,大面积的纺织企业出现了亏损。纺织行业内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技术升级势在必行,这为我国服装工业崛起提供了契机。这一时期,大量的中小服装企业通过内引外联的形式,在沿海开放城市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我国服装工业的主力军,为我国纺织行业实施产业升级的战略提供了人、财、物、信息等方面的保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目前已拥有强大的服装加工能力。据统计,1996年纺织服装出口371亿美元,占我国商品出口总额的24.6%,其中服装产品出口250亿美元,占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的67%, 服装工业占纺织行业的比重也由1992年的16%上升到1996年的23.6%,展示了我国服装工业进入90年代之后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服装工业迅速的发展客观上形成了对服装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

2、服装企业的特点决定了服装人才的培养规格

(1)从我国服装生产企业目前的生产特点来看, 服装企业仍然为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决定了服装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大量人才是生产第一线的管理人才,而对高层次的服装人才或设计人才的需求量或需求的增长速度是有限的。因此我国服装企业的生产特点决定了服装生产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主要是服装工程本科、专科层次的人才,对服装设计人才、对服装研究生层次的人才需求并不大。目前服装生产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规格与我国纺织院校服装专业培养的人才目标有较大的距离,主要表现在:许多服装院校培养的服装人才,往往偏重于服装设计,所培养的人才只具备较强的服装设计能力。这些院校的毕业生对服装生产工艺的实践技能以及对服装生产管理的实践经验十分欠缺,不能满足服装生产企业的需要;同时这些毕业生在校期间缺乏服装生产实践和劳动煅烧,对服装生产企业的人才需求特点不了解,因此不愿意下基层到服装生产第一线从事服装生产管理工作。服装企业的人才需求定位与服装院校人才供给定位及毕业生自我定位的矛盾,客观上为服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与潜在的发展空间,因为服装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采用了市场化的定位方法,确立了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服装企业培养实用人才的培养目标,而这正是服装高职教育办学优势所在。

(2)服装生产企业多数为中小服装企业,而且以乡镇企业、 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为主。据统计,1996年, 我国服装企业达到4万多家,服装工业的从业人员达400多万,居世界首位, 而在这些服装企业中,80%为乡镇集体企业或私有企业。服装生产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服装生产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能下基层,愿意为这些企业服务,这就要求服装院校培养的毕业生首先必须更新择业观念,树立为乡镇服装企业和私营服装企业服务的思想。目前,许多高校毕业生并没转变观念,还不愿意屈就这一广阔的人才市场,因而发展服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补充普通高等教育的不足,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3)服装生产企业的生产特点多是品种多、批量小、 质量与交货期要求严格,这就要求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服装的生产工艺及技术要求,对服装的生产过程及服装的生产品质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因此服装生产企业所需要的是能掌握各种服装的生产工艺、具有较强的服装生产管理能力、较强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能直接到服装生产线进行服装生产管理的工艺型、管理型的人才。服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是瞄准服装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才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与办学优势。

(4)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 许多服装集团企业开始加强其服装贸易的功能,增强服装销售的能力,这种趋势将会形成对服装营销人才的较大需求。这些服装集团企业往往涉及到外贸与内销,这就要求其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服装工程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接单能力、跟单能力、销售能力及服装商品进销存管理的能力。服装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将对服装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和规格,这也进一步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服装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必须主动适应服装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并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作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中,保持自己的办学优势和特色。

总之,服装企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决定了服装院校在培养服装人才方面的两个主要方向:一是管理导向型人才:具备服装工程专业知识,同时又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能到服装企业从事服装生产与技术管理。二是营销导向型人才:具备服装工程专业知识,同时又有较强的营销能力,能到服装贸易及零售业从事外贸、跟单、销售、及服装商品的进销存管理。服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这二类人才的培养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这也是服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今后发展的主要依据。

3、 服装工业对服装人才需求的特点决定了服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将是为服装工业发展培养服装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形式。

首先,服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服装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规格。服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方向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面向乡镇企业,为服装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体现了高职教育为企业服务的思想,也体现了人才市场竞争的一般规律,充分显示了服装高职教育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其次,服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方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更好地配合服装企业因市场环境变化而对服装人才需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可以进行适应性调整,体现了服装高职教育在办学灵活性方面的优势。

其三,服装高职教育能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紧密联合的办学优势,从经费投入到师资培训,从实习基地到就业指导,从科研工作到教学管理都能充分利用企业提供的资源,一方面能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能发挥学校的优势,为企业提供服务。

三、服装高职教育教学体系改革

1、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种模式

在我国高职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主要是围绕高职教育的地位、高职教育的办学主体、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及高职教育的教学体系等方面展开的,而争议最大的、没有形成统一认识与模式的、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是高职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在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压缩型模式:保持以学科为中心,按学科展开的教学体系, 这种模式并不能形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与优势。在教学体系的改革方面只是作了一些简单化的处理:对原有的教学体系进行删减,师资、教材、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无实质性的变化,起点较低,投入较少,这是职教改革初期的主要形式。

(2)技能型模式:以职业技能为中心, 按职业技术岗位群对工作技能要求,对原有的教学体系进行展开。教学体系的结构包括文化素质教育、专业理论教育、实用技能教育及工作模拟训练等。这种模式对教学设施、训练基地及师资实践技能要求较高,起点较高,投入较多,这是目前许多职校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方向。

(3)学工一体化模式:学习与工厂煅炼相结合,半工半读, 进行实战训练。这种模式要求有对口的实习工厂,企业能充分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

(4)混合型模式:综合以上几种模式, 根据学校实际的办学条件及环境,进行调整和选择,如2+1模式,3+1模式,夹心饼模式等。

以上几种模式的共同特点是:缩短理论教学时数,提高实践环节的教学比例。但在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教学的手段与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的学校往往是结合本校的教学条件、师资条件等方面进行选择、整合与优化,以实现其教学的目标。

2、高职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应坚持的原则

高职教育改革的难点和关键是教学体系的改革,教学体系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往往会受到管理体制、办学实力、师资条件、教学设施、生源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针对这种情况,高职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量力而行的原则:高职教育通常有一定的行业特点或限制, 专业不同,教学实习条件不同,不可能强求统一和过份提高专业培养目标,关键是突出自己的特色,以特色取胜,而不是强调办学的整体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试点与推广的原则:改革的力度不要过大, 影响原有教学秩序,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由点到面,从关键的环节入手,通过试点,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或办学模式,然后逐步推广。

(3)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全面发展, 重视德育的原则。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要始终坚持培养目标的要求,促使学生智力素质全面发展;另一方面,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其毕业生主要是到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工作,不仅要培养毕业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敬业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以适应毕业生将来的就业环境,而且要加强社会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增强毕业生的鉴别能力,自觉抵制西方自由主义思潮。

(4)遵循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在理论课、专业课、 实践训练等方面的取舍,要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不能片面地追求实用而完全忽视必要的思维训练课程、德育课程。

(5)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进度、教学质量的评估等方面,要能充分调动与发挥教师的能动性,保证教学过程与学生特点相配合,教学过程与教材内容相配合,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相互配合。

(6)长短结合。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 专业建设等方面的规划与调整,既要考虑企业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及变化,也要考虑学校的发展与稳定,制定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长远目标旨在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短期目标旨在提高学校的短期办学效益。

四、惠州大学服装分院服装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惠州大学服装分院经过十多年的办学,其办学模式、培养目标及其培养的毕业生已经得到了服装企业广泛的认可和好评,并已形成了较强的服装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条件。1996年广东省高教厅根据高职教育“三改一补”的办学方式,决定利用惠州大学服装分院的办学优势开设服装专业,进行服装高职教育试点。为了适应服装高职教育的特点,贯彻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服装分院在高职教育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探索,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学硬件建设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服装高职教育必须面向服装企业、面向社会,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特点培养实用性人才。服装分院在把握了服装企业人才需求的特点之后,确定了“培养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能从事服装企业生产第一线各种生产与技术管理工作岗位的、并能直接上岗的德、智、体、美、技全面发展的应用型的、服装生产技术管理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教育走向市场的前提条件,也是服装分院成功办学的优势与关键所在。

针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服装分院对高职教育提出了以下两项特殊要求:(1)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必须到服装企业参加半年劳动与专业实习,通过劳动锻练,一方面让学生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与工作技能,提高学生工作能力,缩短今后工作的适应期。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参加生产劳动过程中,全面了解服装企业生产管理人员、技术工程人员、生产工人工作性质与特点,从而使学生能够将今后的工作定位于服装企业生产第一线。此外学生在参加企业生产劳动的过程中,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建立工作责任感。(2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掌握多项实践技能,以提高今后就业适应能力。具体包括计算机操作技能、服装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专业外语读写技能等。

2、结合高职教育特点,设置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培养目标在教学管理环节的具体体现,为了使高职班的课程体系能充分反映高职教育的特色,在课程体系设置的过程中除了要遵循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之外,还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1)突破传统观念,加大岗位骨干课程的投入力度与教学力度, 提高岗位骨干课程的课时比例,避免机械式地采用知识结构体系展开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服装分院服装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按提高非专业素质的课程、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岗位骨干课程、提高适应能力课程四个模块展开。为了保证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与培养目标,在各类课程的学时分配方面进行了大胆的突破, 高职服装专业学生在校理论教学时数为1840学时,实践锻练学时数为2500学时, 其中提高非专业素质的课程约占15%,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约占8%,岗位骨干课程约占70%(其中20 %为理论教学,50%为与理论教学配套的实践教学),提高适应课程约占7%。

(2)注重多元化的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与就业适应能力,避免陷入单一的职业教育或终结教育的传统式的职业教育模式。为了提高高职班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服装分院首先加强了服装专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纸样实习、车缝实习、服装CAD系统操作训练、 专题设计、企业挂职实践、毕业设计等内容。其次开设了旨在提高适应能力的课程,包括服装市场营销的理论与实践、纺织品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服饰流行学、计算机操作技能等课程,这些内容还可根据企业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作出适应性的调整。

(3)理论教育以够用为度,强调高中后的素质教育, 避免盲目开设不必要的或过深的理论课程。由于高职教育的生源来自于高中或职业学校,文化素质参差不齐,针对这种特点,服装分院的素质教育以填平补齐、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为主,开设了中国革命史、人生修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法律基础、体育、大学英语、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等课程。

3、加强实践教学能力,形成高职教育优势

服装高职教育的特色或优势就是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但实践教学通常是高等教育的弱项,其主要原因是经费不足,办学模式封闭。要加强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能力,必须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办法,利用企业的力量加强实践教学能力,通过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进,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服装分院在探索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方面形成了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加强校内的各种实验室的配套建设,建立服装车缝车间、纸样实习车间、服装CAD实验室、材料实验室、计算机室、语音室、服装表演厅, 这些实验室基本上满足了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要求;二是充分利用香港旭日集团提供的稳定的实习基地,进行生产实习、企业管理实习、服装营销实习及毕业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聘请企业高级经理兼职讲学,充实从事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四是利用企业提供的实践教学基地,让教师下到企业,从事企业的生产管理及科研活动,提高在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

在实践教学的组织上,服装分院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以下三种形式:一是集成式的挂职锻练,集中一年或半年的时间让学生下到企业挂职,学生交给企业管理与考核。二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课程实习根据教学进度分散进行,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集中在第四学期与第六学期进行,学生由本校教师进行指导与管理。三是定向实习,参加定向实习的学生是已经被企业录用的学生,其实习岗位、内容、指导及考核完全由企业管理,学校提供协作,并开设相应的岗位强化课程。由于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仅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也能满足用人单位及学生个人实际的需要,提高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从而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在实践教学的手段与方法上,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和探索。一是在教学方法方面,许多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用了直观教学法、个案教学法、学生主体教学法。如工艺、纸样等课程的教学,采用了大量的直观教具,增强了学生对课堂所讲授的理论的感性认识,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生产管理、市场营销、服装CAD、 经济法等课程的教学,设计了大量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教学案例中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实习及实验课,通常指导教师只进行少量的辅导,学习任务由学生独立完成,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二是在教学手段方面,引进了大量的电化教学。如服装生产、服装工艺、服装设计等方面积累了较完整的录相教学资料和部分幻灯片,能很好地配合相应的理论课教学,另外在投影教学、电脑教学方面也开始了一些尝试。

4、重视教材建设,形成有特色的高职教材

高职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是教材建设,服装分院办学十多年来,十分重视教材建设,现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教材体系。目前该校自编教材已有13类30多册,97年纺织出版社决定在该校自编教材的基础上,组织服装高职系列教材,在全国推广。

五、结论

服装高职教育是培养服装企业适用型、管理型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以市场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是服装高职教育的前提,实践教学是服装高职教育的特色与优势,服装高职教育教学体系改革必须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但是服装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形式,在试点的过程中,还会涉及到一些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如:教师如何根据服装高职教育的特点,全面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使各类课程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如何消除因招生渠道不同导致学生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方面的差异给教学计划实施带来的影响?如何加强职业管理,引导学生就业?如何评定教师职称以稳定教师队伍等等。

收稿日期:1998—06—01

标签:;  ;  ;  ;  ;  ;  ;  

服装高职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研究_实践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