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联盟:成就与危机_英国退出欧盟论文

欧洲联盟:成就与危机_英国退出欧盟论文

欧洲联合:成就和危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欧洲论文,成就论文,危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是西欧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罗马条约”签订41周年。如果从1951年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算起,欧洲联合已47周岁了。1992年,欧共体12国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以下简称《马约》),在欧共体基础上建立了欧洲联盟。在这47年中,欧洲联合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1—1957年,法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在煤钢共同体范围内进行合作。第二阶段1957—1992年,上述6 国加上先后加入的英国、爱尔兰、丹麦、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共12国在欧共体内进行经济和政治合作。第三阶段从1992年开始的现阶段,欧洲联盟取代了欧共体,突出了“加速一体化”进程,在经济和货币、外交和安全,以及内政和司法等方面,要求成员国逐步转让主权,集中权力,向欧洲联邦过渡。除又接纳了奥地利、瑞典和芬兰为成员国外,还要吸收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前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超国家一体化的因素极其有限。尽管在40多年中,共同体内部不断发生矛盾,但经过磋商,甚至激烈的斗争,最后总能达成妥协,推动联合继续前进。可是第三阶段同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情况迥然不同。首先,要求以超国家一体化来代替加强合作,要求成员国逐步转让主权。其次,吸收东欧国家为新成员国,是一个和过去完全不同的新问题。前者为“深化”,后者欲“扩大”。两者都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特别在“深化”问题上,欧盟正陷入严重的危机。

一、欧共体成绩斐然

二战结束后,西欧处于美国的保护和控制之下,法国当局认为,法国作为战胜国在德国问题上应享有发言权。当时法国临时政府主席戴高乐曾建议支解德国,并把鲁尔区置于国际管理之下。但遭到美国的拒绝。后来,法国被允许参加对德的占领,但在重大决策问题上,仍没有发言权。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国当局中有些人士萌发了西欧应联合起来的思想,其代表人物是让·莫内和罗贝·舒曼等人。莫内说:“西欧的危机仍来自德国。”“德国的形势如果得不到引导,如果不向自由人民所期望的、与自由人合作的方向发展,那么,德国将很快变成法国的癌症和和平的癌症而难于治愈”。“在德国问题上,确是应由法国来发起正面冲击”。〔1 〕莫内又说:“如果不迅速控制德国的工业生产及其竞争能力,法国的经济复兴将受到阻碍”。〔2 〕莫内这些话说明法国开始提出的联合计划,既着眼于经济,更有政治上的考虑;既照顾到当前需要,又考虑到长远利益。他还认为欧洲问题的彻底解决,只能走欧洲联邦或欧洲合众国的道路。他说:“煤钢共同体所属六国的煤钢事业在顺利发展,应该使其顺利发展下去,直到建成欧洲合众国时,才算取得最后胜利”。〔3 〕当时的西德总理阿登纳欣然接受了以“舒曼计划”命名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方案。因为西德正急于要摆脱被占领的困境,而法国提出的建议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因而具有很大吸引力。阿登纳颇有远见地说:“从长远观点看,如果抓住欧洲联合这个唯一机会,那么欧洲各国就要完全走向闭关自守的局面,从而也就要走向没落和衰亡”。〔4〕

这样,法德两国一拍即合,并在意、荷、 比、 卢四国的参加下于1951年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莫内出任了第一任煤钢共同体高级机构的领导人。但他为了推进欧洲联合的向前发展,提早从高级机构领导人岗位退下来,领导了一个名为欧洲合众国行动委员会继续工作。

1957年,六国签订了“罗马条约”,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60年代中,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此后41年中,欧共体扩大了合作范围,成员国从6国增加到了包括英国在内的12国。 共同体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共同体各国工农业生产和第三产业都得到迅速发展。工业产品中的高科技含量普遍增加。通过共同农业政策,共同体各国从进口农产品变成了出口大户。欧洲货币体系稳定了成员国的货币,不再受美元波动的影响。欧洲统一市场促进了共同体内部人员、资金、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到1992年,欧共体作为一个整体,它的国内生产总值已接近美国,大大超过了日本,它的外贸总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据首位,它的内部贸易平均吸收了成员国60%以上的出口产品。凡此种种说明,共同体在经济方面确实成绩斐然。

在政治方面,共同体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首先,成员国之间的国界逐渐开放,大大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政治、司法和社会等方面的合作。尤其在对外政策领域开始做到“以一个声音谈话”,并制订了对非洲、拉美和亚太地区的共同政策。共同体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主要应归功于下列三个方面的有利条件。第一是灵活性。共同体经过充分协商采取的各项政策,都留有余地,很少有强制规定。例如,在对外政策方面,“以一个声音谈话”的原则,在具体运用中,容许成员国有所保留。在欧洲货币体系运行中,允许成员国随时退出,和随意加入。在贯彻人员自由流动的申报协定中,也允许一些国家作为例外,不受协定约束,等等。第二是妥协性。共同体在发展过程中发生的种种矛盾和危机,经过耐心协商和讨价还价,大多能彼此作出让步,达成妥协。妥协是推动共同体发展的唯一办法,例如,60年代围绕着共同农业政策发生的危机,由于戴高乐政府采取了“空位子”政策,几乎使共同体在一个时期中处于瘫痪状态。但最后,法、德双方还是相互作出让步,达成了妥协,取得了圆满结果。又例如,就部长理事会表决制问题展开的斗争。以德国为首的一派主张部长理事会应实行多数表决制,以避免少数成员国利用否决权来阻挠重大议案的通过,从而毁掉欧洲联邦的美好前景;而以英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则坚持维持全体一致通过的原则,即大小国家都拥有否决权。这是共同体长时期内很少遇到的涉及到国家主权的重大问题。经过再三谈判和协商,还是达成了所谓《卢森堡协议》:凡涉及成员国重大利益时,理事会应采取全体一致通过的表决制。第三是力量对比的相对平衡。西德的经济实力在60年代中期已超过法国,成为共同体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但法国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一直占有优势。其他一些成员国虽在经济上有赖于西德,但在政治上更多地站在法国一边。总的说来,共同体内部综合力量对比基本上保持了相对平衡。70年代初,英国的加入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平衡作用。

二、欧盟步履艰难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以法德为首的一些欧洲派人物认为,冷战结束后全球与欧洲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欧洲联合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他们决心要努力突破面临的两大难题:“深化”和“扩大”。“深化”是要在欧共体基础上加速超国家一体化进程,使欧共体迅速过渡到欧洲联邦。“扩大”是迫于形势,要及时吸收东欧国家为正式成员国。这是欧洲建设的新战略,也是欧洲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

(1)“加速一体化进程”是要使欧洲联合有一个质的飞跃, 使以加强合作为主的共同体迅速转变为全面超国家一体化的欧洲联邦,或欧洲合众国。虽然德法等国都声明不想建成“联邦”或“合众国”,《马约》也未写上这个目标,没有用欧洲联邦或欧洲合众国这样的词,但其意图是很明显的。《马约》规定建立的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显然是要为正式建立欧洲联邦打好基础。其第一个战役就是建立欧洲单一货币以代各成员国的货币。英国对一体化措施一直表示反对,对单一货币也是这样。它曾提出欧洲单一货币和各国货币并行的建议。德、法不同意英国的建议,但为了照顾大局,对英国和丹麦作了让步,给这两个国家以“例外权”,即这两个国家是否参加单一货币,由它们自己决定,不受《马约》约束;同时为了保证未来的单一货币除了提出四项标准外,还签署了《稳定、增长公约》,建立对未来可能再度不合乎标准的国家给予惩罚的机制。四项标准即所谓趋同标准是:①通货膨胀率不超过三个情况最佳国家平均1.5%; ②公共债务总额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60%;③财政赤字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 ④利率不超过三个情况最佳国家前12个月平均利率的2%; 在欧洲货币体系内连续两年保持货币稳定。可是到目前为止,达到上述标准的只有卢森堡,可能加上荷兰,而包括德、法在内的大部分成员国都不合格。于是,多数成员国都执行了十分严厉的紧缩政策,以争取在1998年上半年审核时达到标准,获得于1999年1月首批实行单一货币的资格。 其中关键是要求把财政赤字降下来。可是欧洲国家经济一直处于低速增长,少数国家停滞不前,失业人数却不断增加。现已达到1800万,平均占劳动人口10%以上,而庞大的福利开支又难于削减。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紧缩财政,无异是雪上加霜。一些国家由于已把复兴经济的希望寄托在单一货币上,只能咬紧牙关,忍受紧缩政策带来的阵痛。但是,形势是不可抗拒的。欧洲面临的这种越陷越深的经济和社会困境,必然引发政治上的动荡不安。一个时期来,欧洲的左翼政党(包括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工党等)纷纷上台就是明显的例子。去年4月, 法国以社会党为主的左翼阵线在国民议会大选中获得大胜,主要因为这个联合阵线在竞选中提出了增加工资、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福利待遇等诺言,赢得了选民的支持。社会党同意欧洲单一货币按计划实施,但反对“再把紧缩政策强加给欧洲人民。”社会党总书记、现任总理若斯潘提出的竞选口号是:“在不损害法国的前提下向欧洲迈进”。“不损害法国”这句话不免有些含糊,但至少不能再公然执行紧缩政策了。法国的一家大报在一篇题为“《马约》折断了欧洲经济复兴的翅膀”一文中说:“《马约》规定的趋同标准如同一个枷锁阻碍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大幅度减少失业人数变得遥遥无期”〔5〕。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也再次对紧缩政策提出批评。1997年6月,在阿姆斯特丹欧盟首脑会议上,法、德就欧洲单一货币问题达成了妥协:在同意如期过渡到单一货币的同时,增加了一项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决议,并决定同年10月召开一次关于就业问题的首脑会议。原定讨论的问题如修改《马约》,完成“深化”和“扩大所需的机构改革,以及把西欧联盟并入欧洲联盟等都未取得实质性成果。

(2)欧洲联合在共同体时期已有过多次扩大。90年代初, 欧共体成员国增加到12国。1992年,又吸收了奥地利、瑞典和芬兰3国, 形成了15个成员国的欧洲联盟。这些先后加入的国家都是实行市场经济和西方民主的西欧国家。现在要扩大到东欧和波罗的海一大批前苏联控制下的国家,从而增加了不少新的难题。

第一,大批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加入欧盟,必将大大增加欧盟的经济负担。近年来,这些国家虽然在不同程度上都进行了经济和政治改革,并和欧盟建立了联系关系,但总的说来,它们和欧盟国家的发展水平相比,仍有相当差距。特别是这些国家的农业在经济中占较大比重,技术落后,价格也比较低。欧盟一旦吸收它们,势必要拿出很大一部分款项来帮助它们进行改革。同时,这些国家有大量的贫困地区也需要援助。欧盟在补贴农产品和支援贫困地区的负担本来已十分沉重,两项加在一起占欧盟全部预算支出的80%(其中农业津贴47%,贫困地区支援33%)。一旦吸收了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又将大大加重负担,而又不可能再要求成员国来支付。欧盟委员会几经考虑提出了一个初步方案,拟将农业经营者享受的保证价格降低10—30%,东欧国家加入后不能分享这项津贴,地区援助使总额保持在现有水平,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将来可分享其中一小部分。一般认为,这个方案恐难行得通。

第二,欧盟内部对东扩战略,原则上没有不同意见。但也有少数人表示怀疑,认为现在15个国家都干不了的事,将来增加到25国更不好办了;一旦20个或25个都拥有否决权的成员国代表坐在一起,欧盟就有完全瘫痪的危险,等等。

在具体吸收成员国问题上,德国只同意匈、波、捷首批加入,而包括法国在内的多数成员国对这个带有大德意志倾向的意见,保持警惕。意、丹、瑞典等国主张对这些申请加入的国家应一视同仁不应区分先后,以免对它们“造成对民主进程和经济自由化产生不利影响”。北欧国家还希望三个波罗的海国家一起参加准入谈判“以防止这三个前苏联成员重新回到俄罗斯的卵翼之下”。

总之,欧盟在东扩问题上虽然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同意见,在财政问题上也需要作进一步的考虑和安排,但东扩原则已定,势在必行。欧盟委员会建议,从今年1月起开始和匈牙利、波兰、捷克、 斯洛文尼亚和爱沙尼亚,以及地中海的塞浦洛斯进行准入谈判,其他东欧的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三国和波罗的海的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两国容后再定。委员会这个建议已经欧盟首脑会议初步讨论,将来有何变动,是次要问题,不会影响欧盟的东扩战略。

三、危机和现实

在欧共体运行的41年中,曾发生过多次危机,大多是由于利益分配不均所引起,因此经过协商,互作让步,一般都能达成妥协。可是这次由单一货币引起的争论,虽然表面上看来,争吵并不很激烈,但其实质是相当严重的。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成员国的主权,而且还是影响到欧洲联合发展方向的原则问题。正因为如此,《马约》及其有关协定规定得非常严格,共同体时期那种灵活性和妥协性大大削弱了。同时,由于东西德统一,德国的经济实力大大加强(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还只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以及德国战略地位的明显提高,欧盟内部综合力量对比相对平衡的局面遭到了破坏。德国代替了法国成为推动欧洲联合的主要力量。《马约》的基调是德国定的,为稳定欧洲单一货币而制的四项标准也出之于德国之手。其实,在1991—1992年《马约》谈判和签订过程中已埋下了争执的种子。当时德、法为了确保“加速一体化进程”顺利进行,不惜对英国和丹麦作出了少有的让步,给它们以“例外权”。当条约在各成员国批准时,它们又进行了空前的宣传和游说活动,才免强过了关。可是作为条约创始国之一的法国却有近半数选民投了反对票。现在这次争论发生的近因是各国人民对紧缩政策的不满,其根子是怀疑《马约》,首先是欧洲单一货币是否行得通。

原来筹划的欧洲单一货币是以坚强的马克为依托的;准备发行单一货币—欧元的欧洲中央银行就设在法兰克福。可是一年多来,马克对美元和日元一再贬值,大大损害了它在世界金融市场上的地位;而且由于德国经济一直在低增长水平上徘徊,失业人数不断增加,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凡此种种都不利于马克恢复昔日的信誉。因此不少人担心,即使欧洲单一货币能按时实行,也将是一种弱货币。〔6 〕更怀疑“在缺少政治联盟和未能建立欧洲联邦的情况下,欧元能否存在?”有人更直接谴责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是一个重大错误。可是也有人不同意上述这些意见,认为欧洲联合从欧共体发展到欧盟克服了种种困难和危机,这一次也一定能转危为安,继续前进。因为欧洲联合发展到了这一步,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如果后退,连过去取得的成果也将前功尽弃,等等。总之,前者过于悲观,而后者又过于乐观。欧洲的情况是十分错综复杂的。不能用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或非成功即失败等简单逻辑推理。实际上,在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广阔的活动空间。欧洲内外的许多因素直接间接影响着形势的发展,而欧洲人民对欧洲联合也还存在着不同的想法。许多人没有料到1997年4 月以法国社会党为首的法国左翼阵线在议会选举中会取得这样大的胜利,从而对欧洲单一货币和欧盟前途产生了微妙影响。今年德国议会选举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从目前情况看,欧盟已决定成员国可分批参加单一货币,并将按时启动。这一过程大体是,第一,实现“多速欧洲”,即一部分达标国家先实行欧洲单一货币,另一部国家等条件成熟时再加入。第二,放宽达标尺度,或推迟实行期限,争取更多国家第一批加入。根据目前情况看,“多速欧洲”的设想有可能成为事实。因为包括德、法、意在内的一些国家正在想方设法增加各自的税收,以减少财政赤字。同时,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特别是一个时期来,美元优势地位的加强,客观上起到了推动和促进欧洲单一货币出台的作用。但这并不能消除欧盟内部在这问题上存在的难于调和的矛盾。从根本上说,包括单一货币在内的“欧洲建设”的前途将取决于欧洲人民的意愿和他们的聪明才智,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即欧洲人民对于当年莫内提出的欧洲合众国理想,以及其后出现的各种欧洲联邦计划,还有不少疑虑。至于过去欧共体取得的成就,只要对欧洲人民仍然有利,相信会得到保持和维护,不至于“前功尽弃”。欧洲联合不会散伙,只是不会象人们想象的那么完美罢了。当然,《马约》迟早要进行认真修改,既要使欧洲人民经济上满意,又要使他们政治上放心。我认为这些就是欧洲的现实。

注释:

〔1〕《让·莫内回忆录》中译本第335页。

〔2〕《让·莫内回忆录》中译本第336页。

〔3〕《让·莫内回忆录》中译本第467页。

〔4〕《阿登纳回忆录》中译本第一卷第385页。

〔5〕法国《费加罗报》1997年4月22日。

〔6〕法国《世界报》1997年7月29日。

标签:;  ;  ;  ;  ;  ;  

欧洲联盟:成就与危机_英国退出欧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