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要怎样说出口论文_牛继锋 孟甜

“问”要怎样说出口论文_牛继锋 孟甜

——有感于学生不问“为什么”而作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实验小学 255000;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马尚镇中心小学 255000

今天给学生测验时有意识地加进去几个开放题,结果让我汗流满面——大多数同学选择了空白,少数人胡说八道,只有几个好学生能答出个大概来。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

这让我不禁回想起看过的一则消息: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三名得主之一的根岸英一,在获奖后曾“重走学习路”,回到他读书的小学和中学。在他的高中母校,学生围着他提问。有学生问他:“刚才您在演讲中说学校比国家重要,老师比学校重要,是这样的吗?”根岸笑着说:“是的。但我还想说的是:比老师更重要的是自己。”他的意思不难理解:学校是具体实施教育的地方,教师是具体的引导者,而最终一切都要靠自己,通过自己的思考去理解,去发现,去接受,去创造。再想想现在的学生,可能是应试教育带来的一些弊端,缺少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的能力,整天做作业,根本没有时间思考问题,以至于他们只会做事情,不会提问题,只有服从,必须服从的理念。

所以得出刚开始的现象的答案,那就是:我们现在的学生不会思考,不会问“为什么”。

“为什么”,这是多么美好的字眼啊,想想在我们孩提时代问了多少个“为什么”,没有人去统计,但是长大了怎么就不问了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不会问

很多学生缺乏知识构架,想问但是找不到头绪,往往问得乱七八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学生问不出问题来,说明他对所学的知识还没有内化,没有完全理解。再者,现在的教育模式下,学生们已经习惯了背课文、套公式,按照标准答案往上搬,每个问题设置一个解题思路,或者一个计算公式,让孩子沿着路子答题,这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没有任何好处。

二、不想问

原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曾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我们国家近期的危机是没有产品。从飞机到数码相机,从制成品到流水线,我们都是进口的,而我们远期的危机是我们的孩子没有好奇心。”只有当学生想知道为什么的时候,他才会主动去思考、去寻找答案。很多学生缺乏好奇心,现在的很多学生认为只要知道答案就行,至于怎么得出的答案,用哪些方法可以达到目标,他们不去追究。

三、不敢问

我调查过很多学生,有的说课上不好意思问,怕问题简单被同学笑话;有的说家长直接否定他们的提问,或者说不知道,或者说等你以后长大了就知道了;也有的说老师会否定他们与课堂知识无关的提问;等等。久而久之,自己也就不敢也不想再问了,反正问了也得不到答案。

好了,既然知道了原因,提出几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解决学生不会问的问题。

那让学生从生活中找答案吧,好的问题是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而提出的疑问,只有当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时,他们才会觉得有好多书本上解释不了的内容,也只有这个时候提出的问题才具有探索性和延伸性,就好像牛顿经典的苹果落地之问。

第二个方法是解决学生不想问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可以说是教学最重要的手段,有人甚至视生动形象的语言为直观教具,所以教师要重视教学语言的使用,学会用巧妙的教学语言来创造生动形象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也可以把与教学有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顺口溜等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课堂的新奇有趣,从而喜欢学习,自主学习。

第三个方法是解决学生不敢问的问题。

对学生的猜测和疑问要积极充分给予肯定,即使有些质疑是错误的,也要好好珍惜,决不能嘲讽打击,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学生是否具有充分的自信是影响其活动积极性和效果的必要条件,我们要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特别注意对关键词的理解。

学生学习知识不是简单的知识储存,而是一个活跃的思维过程。在从不会到会,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中常常需要经过争论和辨析,用事实和数据来澄清错误概念,因此如何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最终让学生自己有能力提出问题,这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对于素质教育的加强都是有好处的,使学生做到“学问”而不是“学答”。

论文作者:牛继锋 孟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2

标签:;  ;  ;  ;  ;  ;  ;  ;  

“问”要怎样说出口论文_牛继锋 孟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