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水稻高温热害的防控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水稻论文,江淮论文,防控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江流域,每年7月下旬梅雨结束之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温天气,这种高温天气对当地的一季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危害。今年7月下旬以来,江淮地区出现持续高温天气(日最高温度超过35℃以上、最低温27℃以上),对部分早播的中籼水稻(尤其皖西山地和岗地)可能造成高温不实而影响产量、米质。为避免水稻生产受到高温热害影响,现简要介绍当前高温热害的防控技术: 一、施好穗肥。主要是可以巩固穗粒数,增加颖花数量,减少颖花退化,增大颖壳,减少空秕粒,增加粒重。但施穗肥要早,要看苗情,要适当。一般在孕穗后,亩追尿素15~20千克。 二、科学灌水。预计水稻抽穗扬花期时间,如遇可能形成热害的高温时,一是采用日灌夜排或喷灌的措施,以降低穗层温度,降低高温危害;据我们近年的研究结果,灌10厘米水层后,可降低田间小气候温度2℃~3℃,减轻热害。 三、根外喷肥。根外喷施3%的过磷酸钙溶液或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亩施50千克,可有效地降低热害程度;另外,叶面增施美洲星等营养液肥,可增强水稻植株对高温的抗性,有减轻高温热害、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效果。 四、科学水肥管理,补偿栽培。对已发生高温但受害较轻田块要加强田间水肥管理,适量施用N肥、K肥,促生补偿生长,增加粒重,减少损失;对结实率特别低且受害较早的田块,可适当追肥,促使高节位芽速发成穗。 五、蓄留再生稻。对严重田块(结实率30%以下),尽早(最迟在8月15日前)蓄留再生稻、割去穗头,采取补救措施;一般后季稻平均亩产可达250千克左右。 另外,在促生的同时注意防治病虫。高温危害的水稻抗逆性、抗病虫的能力均会受到影响,因此更要注意防治病虫危害。 联系电话:0551-2812608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0be92c439ce109624146b2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