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农村人力资本形成模式:以天津市为例&基于2003年天津市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_人力资本论文

农村人力资本形成模式:以天津为例——基于2003年天津农村家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天津论文,农村论文,实证论文,为例论文,人力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梳理了Mincer及其后四种收入方程的发展脉络,并通过2003年天津农村家户调查数据,对四种收入方程进行实证分析,最终得到农村人力资本形成模式。

实证结果表明,天津农村教育收益率超过10%,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各等级教育的边际收益递减,符合Psacharopoulos(1981,1985)的结论,说明天津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经验在分解前后对人力资本的作用都不显著,但接受过培训的劳动力的收入显著高于没有接受过培训的劳动力。另外,部门之间存在技能差异,第一、二产业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但第三产业显著高于第一、二产业。部门差异与教育等级差异影响人力资本的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当代表部门差异的产业虚拟变量与教育等级虚拟变量同时引入回归方程时,两类变量的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Heckman等与Willis都只研究了人力资本(或收入)某一个侧面,因此,在分析中国人力资本形成模式的过程中,既要考虑教育等级差异,又要分析部门之间的不同。

基于以上分析,要提高农民收入,就必须继续加强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增加教育投入,保证居民完成义务教育,继续提高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其次,强化对农村劳动力培训,促进人力资本提高;最后,提升产业结构,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教育收益率,同时促进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1f570913048974cff392ee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