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利用“控灌”新技术培育青安水稻(Oryza ativa L.)_水稻论文

采用“控灌”新技术 庆安水稻“旱”着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庆安论文,水稻论文,新技术论文,控灌论文,着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水稻,水稻,没有水还叫水稻吗?记者日前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可开了眼,水稻竟然可以“旱”着种。

所谓“旱”着种,其实是一种节水新技术——“控制灌溉”。通俗地说,水稻不需要总是泡在水里,该旱也得旱着。在丰收乡丰裕村,水稻已经收割,稻田里整齐地码放着一捆捆果实饱满的稻子。记者问村民周武义知道什么是“控制灌溉”吗?老周不但知道,而且背了一首顺口溜:“返青地湿润,田干裂细缝;蘖初见水层,汪水不露泥;蘖后需重控,田干裂粗缝;降雨巧利用,节水促调控;黄熟防早衰,灌次结束水。”老周家里四口人,种了110多亩水稻,自用了“控灌”新技术后,他家年收入已达到10多万元。

庆安县种植水稻已有100年历史。庆安县和平灌区水稻实验站如今已扩建成黑龙江省水稻灌溉试验中心。这个灌区一直致力于水稻灌溉技术的实验与探索,以该试验站为龙头,在寒地水稻栽培技术上大胆探索,成功推出了“控灌”技术。

省水利厅农田管理总站副站长吕纯波介绍,“控灌”技术是根据不同生育阶段水稻对水分需求的敏感性和需水规律,在充分发挥水稻自身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的基础上,适时适量地科学供水的节水灌溉新技术。与常规深水灌溉相比,应用“控灌”技术比常规灌溉节水140立方米左右,亩增产10公斤左右,可节省抽水电费每亩16元左右。“控灌”技术实现了节水、高产、增效,同时,稻米品质得到改善,肥料利用率、抗倒伏和抗病能力也大大提高。目前,“控灌”技术在庆安正在大面积推广,越来越多的农民接受了这一“新式武器”。

庆安县节水工作抓得很实。为了推广水稻“控灌”技术,县里组织农户现场参观,用农民身边的典型现身说法。像周武义这样叫得响、过得硬的典型,为广大农户树立了榜样。此外,还组织全县典型示范户到和平灌区水稻灌溉试验站进行培训,让他们不但从理论上理解水稻节水控灌技术,更重要的是掌握实际操作本领,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用目测等土办法,把握、控制好灌水时间和灌水量。

节水灌溉体现于从源头、到渠系、再到田间的全过程。在推广水稻“控灌”技术的同时,庆安县还大力开展节水工程建设,建立了较完善的防渗体系。记者来到位于久胜镇的国家级节水示范区,只见衬砌一新的干、支、斗、农渠纵横交错,水闸门连接着稻田与渠道。县水利局副局长白建学介绍,从1998年起,黑龙江首次在和平灌区建立国家级节水示范区。目前,示范区总面积达5.2万亩,已完成千、支、斗、农渠防渗渠道衬砌48条,总长31.2公里,工程配套率达80%。据近5年的运行观测,渗漏损失减少了60%,渠道流速提高30%。

联系电话:027-50705331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28b24574ab56cf37e5bc5c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