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馨1 冀东兴2
维持患者术中体温是手术室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患者入手术室时衣服少,老年体质大多较差,抵抗力、耐受力差。若术中手术室温度低,造成患者受凉、感冒、发烧等并发症,引发纠纷,延长治疗时间,造成患者负担。由此要注意老年患者术中低温的影响,减少问题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术中低温的原因
1.环境温度低 层流手术间中央空调降温低于21℃,使环境温度下降,导致体温降低。
2.患者为大手术,术野暴露面积大、时间长及皮肤和呼吸道等体热的过度消耗,导致体温降低。
3.围手术期输入大量液体或输血增加了降温作用。
4.冲洗手术野致降温 术中反复冲洗手术野,可致体热进一步降低。
5.麻醉药物的影响 全麻药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肌松药降低肌肉张力。皮肤血管扩张等使机体易受环境温度影响,引起体温下降。
6.患者裸露的体表和术野长时间暴露在冷环境中也是造成低温的原因之一。
低温对患者的不利影响
1.低温降低药物的代谢,延长术后苏醒时间。
2.可损伤免疫功能使伤口抗感染能力下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对血液学的影响包括血小板功能紊乱,凝血活性损害。对心血管的影响包括心率、心排血量下降,体循环阻力及中心静脉压增高。温度低于28℃可引起心律失常,体温低于20℃可出现室颤及窦性停搏。心排血量减少致肝血流灌注减少,使肝脏对酶及众多药物的代谢能力下降。
4.低温直接抑制肝酶活性,使药物代谢减慢。
5.对呼吸的影响包括增加肺血管阻力,致肺内分流增加。
6.对肾功能的影响主要为减少肾血流和损害尿浓缩、稀释功能。
7.手术患者在麻醉中低温常易出现寒战,致氧耗及二氧化碳产生增加,对有冠心病患者因动脉氧合下降将产生心肌缺血。
防治措施
1.提高环境温度 保持手术间有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减少热量的丢失。维持术中体内温度36℃以上。
2.输入温暖的液体和血液有助于提高机体深部温度 可将要输注的液体放置于恒温箱加热但恒温箱设置不可高于正常体温,在输注库血时可使用输液加温器将库血加温后输入患者体内。
3.切口、体腔用接近于正常体温的温液体灌洗,防止过冷的冲洗液降低身体的中心温度。
4.手术结束应立即包扎伤口并覆盖棉被等保暖。
5.加强必要的监测 定时监测血气、电解质、循环动力、尿量,并连续监测体温,EKG示波和描记。机械控制呼吸时可随时监测SPO2、ETCO2,以指导复温全过程的综合救治。
参考文献
[1]胡兴国.围手术期轻度低温.国外医学麻醉性与复苏分册,[J]2002,21(4):225-227.
[2]陈亚红,洪璧君.手术中低温的影响因素及护理. [J]2001,4(4):29-30.
论文作者:刘桂馨1,冀东兴2
论文发表刊物:《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0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5dd874f4080b1dca6fd1be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