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审计工作论文,注册会计师论文,几个问题论文,值得关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审计业务约定书不够完善
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事务所应当委派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初步调查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初步确定审计风险,并与委托人就约定事项进行商议,明确委托目的和审计范围。一份完整的审计业务约定书一般包括以下基本内容:签约双方的名称、委托目的、审计范围、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签约双方的义务、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审计报告的使用责任、审计收费、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有效期间、违约责任、签约双方认为应约定的其他事项、签约时间等。二、审计计划不详
很多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由于对审计计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不愿意事先花功夫去编写计划,而是在事后补写;有的虽然写了计划,但不够详尽,更有甚者审计无计划。而现行审计准则将审计计划分为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两部分。
三、审计重要性运用不当
现行实务操作中,很多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只是在审计计划中简单列举了重要性水平标准,缺乏重要性水平标准确定的依据。特别是在评估审计结果方面,有的甚至不用重要性标准就发表审计意见,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风险。对不同单位,即使对同一单位,重要性水平确定往往都是不同的。某项错报或漏报究竟是否“重要”,关键要看其在特定环境下有无可能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因此,重要性概念的合理运用需要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
四、对符合性测试不够重视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注册会计师仅提供给客户一份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表,让客户自行填写了事,而不作具体分析,进行符合性测试,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工作。这样不仅加大了审计风险,也不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五、对分析性复核运用不够重视
实践表明,分析性复核在会计报表审计中有特殊作用,跟其他程序相比,它不仅成本较低廉,而且有利于提高审计工效,缩小细节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性程序的效果,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其经营管理经验和财务分析技能。
六、期后事项把握不准
期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日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以及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发生的对会计报表产生影响的事项。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加强对准则的学习,充分理解期后事项两种类型及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另外,注册会计师还应注意搜集和了解重要的期后事项,如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及有关人员,查阅期后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记录,询问有关法律顾问,确定有无诉讼未决案件等。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6601e02b713b1dc7cf41a5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