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小学全方位开放教学_文学论文

小学八方的开放式教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式教学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教师难教作文、学生难写作文的现状。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封闭性,教学内容的枯燥,教学手段的单一,使教学脱离实际。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进行开放式教学。

一.让语文教材“活”起来

首先,教师要认真钻研课文,挖掘教材的潜力因素。课文就是一篇篇习作的例子,有的选材好、有的立意巧、有的想象奇、有的描写活、有的议论精、有的观念新。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挖掘这些内涵,从中学习写作方法。如教学《趵突泉》一文时,要引导学生分析老舍先生是怎样把景物描写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悟出其写景的方法。

其次,要抓好看图作文。小学生作文是从看图写话开始的。这是因为小学生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处主导地位的缘故。因此,教师可采用电教形式,将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使索然寡味的看图作文变得有趣起来,调动他们作文的兴趣。

再次,要抓好读写例话的教学。读写例话标明阅读和作文训练的重点,担负着指导阅读和作文的双重任务,是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标志,反过来又指导学生的实践。如学习“注意段与段的联系”这篇读写例话,就以《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一文为例,讲内容和形式上的联系而得出:“作文时,先想好写的内容,然后安排好叙述的顺序,即内容决定形式。”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好的作品里面就全部标明着“写什么”和“怎么写”。

二、要让学生“动”起来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让他们感受和认识自然事物,让学生观察并熟悉记叙、说明、描写或议论的对象。使学生“见多识广”,进而转化到“胸有成竹”。在观察中,教师要适时点拨,让学生逐渐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进一步提高认识能力。

其次,要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继续和延伸,也是课内活动的补充和发展。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组织各种阅读活动,使课内外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丰富学生的知识,形成广阔的“智力背景”。如教学《少年闰土》,推荐鲁迅的《故乡》,从中获得描写人物的技巧。

再次,就是要加强训练。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训练。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仅要训练写,也要训练说,坚持从说到写的顺序,把听说读写有机结合;不仅要训练怎么写,更要训练写什么,引导学生作文时从内容入手;不仅要训练表达,还要训练观察和思维,把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

训练要有一定的数量,也要有一定的质量,同时训练要灵活多样。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写,使禁锢的思想得到解放,训练的氛围宽松,从而促进学生从被动作文向主动作文,再从主动作文向自能作文的方向转化,激起学生写作兴趣,为真情而写作。

本文来源: https://www.lw33.cn/article/8edf66abed59c3e7feb073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