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索论文_赵永丽 陈引兰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索论文_赵永丽 陈引兰

(湖北师范大学,黄石市 435002)

基金项目:基于数学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案例式教学模式研究,2017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码:2017370)。培养数学师范生核心素养的案例式教学模式研究,2017湖北师范大学重点教研项目,主持(项目编码:2017011)。

摘要:现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给初中数学课堂带来了挑战.为了让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地进行,这就要求教师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引入新型的教学模式,切实有效地将新课改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当今社会,信息和科技都在迅速发展,教师应当抱着一颗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的心态直面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改进和优化课堂.数学课堂的教学教师首先要理解相关的知识体系及其所体现的数学思想,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学生的年龄、学习特点,制定出恰当的教学方案,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掌控全局并有的放矢改变教学模式.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呢?有的教师回答是精心合理的设计,及教案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2].还有的回答是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在数学课堂当中应当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究,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课堂组织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主次分明,合理分配每一个环节,做到精讲多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有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就应有一桶水”.因此,教师要不断充实自我,与时俱进,吸取和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从而改变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来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为深入探究数学教学课堂的改革,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是一堂课的开始,因此导入环节在一节课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导入的方式一般有复习导入、谈话导入、情境导入或者游戏导入等.在讲授的新知与旧知有必然联系时,采用复习导入可以起到承上启下、抛砖引玉的作用;谈话导入要注意用语恰当,语速适中且有亲和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情境导入和游戏导入目的是让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消除紧张气氛并能迅速地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入新课时,根据讲课的内容恰当的设计导入环节.

可能对于同一节课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引入方式,就《有理数的加法》为例设计如下引入方式:

一天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走进一个森林里,我们现在将他们前进记为正,后退记为负.假设白雪公主向前走了5米记作+5,小矮人向后退了3米记作-3.那么现在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相距多远?如果将他们运动的起点放在坐标原点,用数轴如何表示呢?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熟悉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同样这样一节课,还有另外一种导入方式,通过复习旧知来引入新课如下:

展示三个数学问题,请学生们思考并回答.

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

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

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数的绝对值大?

7和4;-7和-4;7和-4;-7和4

设计意图:回顾与本节课相关的概念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2教师合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在传统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就无法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话,教师就要有效引导,让学生历经独立思考、小组同伴间的合作探究交流等环节,去亲自感受问题的发现、问题的探究和问题的解决这一过程,尽可能的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自主学习和发表个人见解的空间,让他们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例如《二元一次方程》这节课,在教学过程这一环节设计中让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将学生分为两组,让他们自由合作交流.

活动一:已知两个整数x,y,试着找出方程组{█(3x+y=8@2x+3y=10)┤的解.

活动二:小红到邮局给农村的爷爷寄挂号信,需要邮资3元8角.小红有票额为6角和8角的邮票若干张,问各需要多少张这两种面额的邮票?请同学们给出方案.

设计两个活动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当中去,同时每个活动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以满足多样化学习.让学生合作交流是为了给他们思考、探索、发现提供较大的空间,这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进而培养他们的一种数学思维能力,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3丰富教师用语,增强学生信心

教师在讲课时,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因为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当他们在受到肯定和赞赏时,内心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受到批评或惩罚时,会感受重大打击,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并不是一些无效的点评或鼓励,而是要针对学生的表现或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点评,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一定激励性的作用.

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首先要用语亲切真诚,一切为了学生着想.其次,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的学习活动进行适时评价,以此激励他们,体验成果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就比如上面的那个例子在学生分组讨论完后,就请各小组代表作具体的分析,分析后老师及时对此做出评价进行鼓励和赞赏,这样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加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4合理选择习题,提高学习效率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把握本节课重难点,合理安排讲练环节也是教学环节的重要部分之一,学生在初识新知时适当的练习很有必要,数学习题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知识体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对学生所学内容加强了巩固.但是有的老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采用题海战术,对练习题没有进行全面的考察,这不仅会导致学生产生疲惫感,还削弱了学生对数学练习题的兴趣,进而影响学习效率.基于此,为了保证学习效率的提升,又能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数学练习题的训练中得到锻炼,设计练习题需要遵从以下几个方面:

4.1 数量适中

每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在课堂上练习时,教师要有针对性的选题,这就需要老师在备课时精心挑选习题,当然习题的量要适中,尽可能在课堂上完成.

4.2创设坡度,体现阶梯性

习题设计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知识不但得到了巩固,学生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例如在教《解一元二次方程》 时,老师在讲完3种方法后,可以适当的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练习一下,让他们自己探索哪种方程适合用哪种方法.最后,在布置作业的环节上教师可以将作业设置为选做题和必做题.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可以有相应的提高.

总之,课堂教学气氛应该轻松活跃,方法要灵活多样,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恰当的引导,让学生主动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自学能力才会有不断的提高,这样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去总结经验,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去慢慢的探索,打造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午健.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的教学[J].中国校园文学:教育教学研究,2012(7): 57-57

作者简介:赵永丽,(1992-),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湖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数学。

论文作者:赵永丽 陈引兰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索论文_赵永丽 陈引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