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个性化美术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论文_陈敏

运用个性化美术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论文_陈敏

陈敏 福建省福安市教师进修学校 355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研员需要认真对待教育事业,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观、教师发展观和学生发展观,与教师良好沟通,探索其实际需要,制定全新的教研体系,更改教研方式,团结合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个性化;美术教研;教师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4-039-01

一、“上课+讲座”教研模式

日常授课过程中,教研员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得知,多数美术教师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将课本知识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有三种:第一,部分美术教师无法深入了解教学意义,只有极少数教师主动吸取优秀的实践教学经验。第二,部分教研员仅仅将教研任务落实于课堂,并未重视课后的交流活动,他们也不愿与学生和教师有过多的交流和沟通,同时,授课结束后并未对自身反思,寻找教学过程中的弊病,从而纠正教师的教学错误。第三,教研员并未开展课后教学调查,询问教师的授课感受,例如:课程的难度、学生的态度等,他们无法捕捉此类信息,因而无法给予教师针对性的意见,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常处于“知表不知本”、“会背不会用”的低水平状态。为解决这一现象,转变教师的观念,教研员需要将课堂与讲座相结合,针对听课过程中教师产生的所有教学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并针对每一个缺陷制定解决方案,有机结合学科教研活动,采用一体化的培训方式,为教师做出良好的示范,给予标准化的教学模式。此外,必须调查教师的授课感受,以及教研员的听课感受,两者相结合作为参考,制定科学的示范讲座。这种新型方法不仅促进构建教师对该课程的正确观念,同时使得教学进程更加顺畅,严格有序。此类方式总共分为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教研员收集数据。教研员需要深入教学环境,走进课堂,询问教师的实际需要,走进教师内心并寻找当前存在的教学问题,再经过科学分析以制定完整的问题数据库。

第二环节:教研员为规范教师的授课行为,以听课感受和教学问题为根据,从而制定解决当前教学困难的授课方案,使教师依据该方案合理解决教学问题。

第三环节:教研员需以身作则,为教师示范标准的授课模式,使教师从课堂中对比自身教学方式,发现问题。同时,教研员需要根据教师的认知程度与教学进度来培训教师的教学能力,阶段性、计划性地亲自给基层教师上课示范,让教师亲临感受,在自主性、直观性的听课中,了解新型教学手段的内涵,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新的教学方式。

第四环节:教研员需记录教师授课后的感悟。人的记忆具有一定时长,教师在授课后具备最深刻的感受,教研员应将其记录并与教师良好沟通,再从记录中寻找教学存在的问题,公正地评判教师的教学行为,解决教师的困惑。甚至将授课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的表情、语气一并记录在案,科学分析教师的能力以及需求,了解教师的真实感受,是教研员做好针对性、解惑式讲座的有力依据。

第五环节:教研员开展问答会议。教研员以教师授课记录为参考,从中探索教学问题,开展问答会议,会议中针对已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由于是教师授课中产生的问题,因此,教师会集中注意力,积极吸取教训,认真自我反思。例如:“我的梦想”是教研人员的公开课,教研员针对教师的畏惧教学心理进行示范教导,由于教师时常担心学生对某些绘画形式无法提起兴趣。因此,教研员引领教师将“以学生发展为本,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供学生学习体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思想情感”的教学思想应用到人物画教学之中,增强绘画技能,提高授课质量,为此,制定出一系列正确规范的教学计划。比如:第一,教研员根据当前的知识体系与学生个性化特点相结合,降低绘画要求,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投入到“绘画世界”,科学看待每一种绘画题材,使美术课堂氛围变得更具趣味性。第二,教研员仔细分析学生的绘画情绪以及课堂感受,学生的兴趣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深入学生内心世界,使其述说内心感受,构建健康向上的心理,升华思想情感。第三,教研员展示绘画才华,仅仅利用一支粉笔构建出美妙的图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的创新思维,构建活跃的课堂气氛。第四,从三观方面入手,为学生讲述教材的必要性、教学的意义、学习的重要性。通过讲解课本的难点以及专题教学方式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手段。

示范课程不仅能够帮助教师领悟美术课程的意义,并且结合自身教学方式理清思路。教研员在听课阶段需要扩展教师的教学思维,展现自身的教学特点,发挥优势,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以及时解决,避免造成长久的影响。将教学行为、授课的特点与思维相结合,教导教师正确的教学理念以及原则,从而增强教学能力。“上课+讲座”互助式美术教研体现了“按需施教、按需施讲”的教研思想,保证理论教学的必要性,添加实践教学的新手段,增强教学的创新性,为能将抽象的思维转变为生动具体的对象,教研员需要将教师的教学错误重新演绎,使教师从听课者的视角看清自身的不足,使教学行为具有条理性、规律性、科学性,使教学理念具有形象性、操作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迎合新教育改革的要求,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个性化发展,不仅促进美术教师对教材的全新理解,并能从听课阶段获取新的知识,创造属于自己的教学手段。此外,增强教研员的综合能力。

二、“研教一体化”教研模式

目前,教研员开展教研工作具有固定模式,教研员到达指定学校后,根据相应的时间表听教师授课,听课阶段并未集中注意力,发现教学问题也并未及时反馈自己的看法,草草了事。这种低效率的教研模式虽发挥了教研员的督促作用,却并未让教师认识到教学过程的缺陷,从而无法认真反思并及时纠正错误。为此,确立了“研教一体化”的美术教研。“研教一体化”美术教研,是美术教研员由原来担任单向听课者、监督者、研究者、评课者的同时,又兼任着上课、被研究、被评课、被促进的角色;此方式加强了教研员与美术老师沟通,互相吸取经验,换位思考,相互促进。教研员与美术教师分别充当评判人、授课人的角色,教研员通过听取教师的授课了解基层教师的教学情况,帮助教师剖析教学问题,从而反馈相应的意见,教师听取教研员的示范课程而吸取正确的教学经验,发现自身问题。双方地位互换,共同探讨新型教学方案,解决当前存在的一切教学弊病,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教研员的亲自示范演绎为教师打开教学模式的“新世界”,教师扮演学生角色,教研员从示范课程中教导教师如何呈现活跃的教学课堂,如何反省自己的教学错误,怎样制定满足当前实际需要的教学手段。同时,教研员通过授课与听课发现教研工作的缺陷,教师从示范课程中寻找教研工作的问题并及时反馈,促进教研员与教师双向反思、双向发展,提高美术教研的多重收效。

三、“研教融合”模式

并非每一位美术老师都能参与教研活动,通常是各个学校选取一位代表参加活动,由于活动过程中并未仔细记录参与者的感受,没有及时地开展科学评价,导致代表教师并未将活动中的正确思想传达给学校其他老师,致使其他教师无法获得先进的教学知识,违背了使每一位美术教师都能根据不同的渠道获取最优的教研资源的活动目的。现提出如下建议:教研人员举办的教研活动上传至互联网,使其具备更广泛的覆盖范围,促进全体基层教师的发展, 达到辐射面的最大化。在教研活动中,教研人员与教师深入对方内心,理解对方的教学思路,互相反馈意见,相互促进,深入探讨,将理论与实践的合并教学原则作为核心理念,双方根据学校的教研工作进行深入研究,针对阶段性工作做出总结,并结合此阶段的教学工作提出意见,教研人员根据教师往日出现的教学问题做出评价,让教师在活动中再次授课,观察是否存在原先的弊病并再次对其做出评价,纳入教师考核标准体系。此次公开活动可以采取互联网直播形式,允许校内教师同步参与讨论,根据视频教研活动中出现的困惑提出自己的看法,集合全体的智慧改善教学模式。代表教师回校依然需要传达此次活动的要点,避免未参加的教师无法观看直播而错失优质教学知识,多层辐射、层层推进。“双体互动、研教融合、多层辐射”美术教研,注重了教研员的引领,注重了代表教师的内化、辐射,注重了教研活动信息的多次反思研究,尤其将经济条件较差的教学地区纳入其中,满足全体教师的发展需要。

教研员的多种教研模式推动美术教研发展创新,更新传统的教研观念并不断纠正原先的教研及教学错误,迎合教学发展的需要,创造最具时效的教研体系。实践证明,这类个性化美术教研模式能够针对特定教学教研问题起到督促以及解决问题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术科目的教研员不仅是教学老师的监督员及评判者,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发起者与领导者,他们需要不断完善自身并努力成为一个地区一门学科教学的能手,教学研究的好手,指导教师成长的高手,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帮手。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以及发展观,与基层教师加强互动,良性沟通,充分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发现教师的内在问题并及时纠正,更新教研观念,创新教研模式,运用个性化学科教研模式,增强教学质量并提高教研水平。

结语

教研人员负责校园教学的监督及评价任务,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提出“研教融合”、“研教一体化”及“上课+讲座”三种个性化美术教研模式,改善当前教研工作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期提高美术教学工作质量,促进美术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瞿剑宛.运用个性化美术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J].现代中小学教,2007(09):53-56.

[2]施青濒.区域教研活动“走向个性化”的实践——以“盘活读写资源”专题研讨为例[J].现代教学,2013(04):25-26.

[3]李荣华,董素静.新手教师个性化教学案例对比分析——基于“硅”的同课异构校际教研活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10):69-70.

[4]黄晓萍.浅谈教研员个性化评课与教师再实践能力的提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1):4.

[5]施环红.个性化定制教研服务的价值、运作思路及实施方式——以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17,30(02):65-67.

[6]鲍馨.“个性化小组合作式研讨”教研模式初探[J].山西教育(幼教),2015(09):38-39.

[7]赵红娟.营造个性化教研磁场,力促教师专业成长[J].华人时刊(校长),2015(12):89.

论文作者:陈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  ;  ;  ;  ;  ;  ;  ;  

运用个性化美术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论文_陈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